03.07 王莽的大将严尤为什么说在对付匈奴的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你觉得有道理吗?

心无止境ghyo


严尤是王莽的同学,后来也是王莽非常器重的大将。他的建议对王莽来说至关重要,但是说话得讲证据啊,凭空胡扯谁不会呢?

严尤指出了历代对待匈奴政策的高低。

匈奴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最头疼的一件事,为了抵抗匈奴,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曾经将长城连成了一片,后来汉朝的时候,就不断跟匈奴和亲,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把匈奴给打服气了,但是匈奴问题在汉朝依旧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所以王莽在处理匈奴问题的时候,需要听一听严尤的建议。严尤告诉王莽,历史上有这么几个皇帝对待匈奴是比较著名的。

  • 其中周宣王时期,匈奴南下的时候,到处烧杀抢掠。周宣王心里也不爽啊,但是他不想打仗,所以只是派了一支小部队,将境内的匈奴给赶走了。所以这个是中策。
  • 再说西汉的汉武帝时期,那是打击匈奴最严重的一个时期。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年时间,虽然打服了匈奴,却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使得老百姓穷苦不堪,所以这是下策。
  • 再看秦始皇,秦始皇转守为攻,利用长城的防御能力来抵抗匈奴。但是打造长城需要若干民工,天下为此震动,这是无策。

那么上策是什么呢?严尤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但是他希望王莽采取中策,不要采取下策。他认为下策劳民伤财,中策可以达到治理匈奴的效果。

征讨匈奴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太苛刻,所以为了新朝的未来,严尤表示反对。

其实王莽是想要打击匈奴的,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其实都想对匈奴下手。但是要想打击匈奴,必须要具备很多条件。

  1. 第一,国家国库必须要充盈。这一点显然王莽是没有做到的,王莽篡位的时候,西汉已经日薄西山,贪污腐败十分严重,国家收到的钱压根就入不敷出。所以国库不支持王莽这么做,王莽政策改革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使得新朝富裕。
  2. 第二,物资运输麻烦。那个时候既没有高速公路,又没有高铁火车。所以运输物资完全要依靠马匹和人力。但是匈奴距离中原太远,马匹人力本身也要消耗大量粮草,所以到北方打仗,其实对于新朝廷来说不划算。
  3. 第三,匈奴行踪不定,很难彻底击溃。严尤认为,汉武帝就是在这件事上吃的亏,匈奴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西汉,但是他们会跑啊。大草原到处都可以是他们的根据地,这一点西汉的军队是做不到的。同样新朝也没办法做到,大军长途跋涉却找不到对手,这对新朝来说可是致命的。

所以说严尤对大军征讨匈奴是表示反对的,而且反对的理由十分充分。他说的确实有道理,对于当时刚篡位成功的王莽来说,压根就不适合征讨匈奴。

我认为汉武帝的政策才是上策,对匈奴只能用打的,但是严尤不敢说。

严尤说汉武帝的政策是下策,主要是因为当时王莽时期的国力不行,强行出征很容易导致兵变亡国。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因此就贬低汉武帝的政策。

自古以来对匈奴打击最狠的就是汉武帝,他从任用卫青开始,就已经想到了未来几十年的规划。有文景之治给他留下的丰厚财富,汉武帝在对抗匈奴的事业中,显得更加有底气。

后来的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将匈奴彻底赶出了漠北草原。在西北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做好随时群殴匈奴的准备。那真的是荡气回肠的壮观场面,保证了一百年内,匈奴对西汉都是载歌载舞。

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君王,能够做到保证边境百年无虞吗?压根就做不到,对付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击败对手,否则攒了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周宣王那一招虽然可以暂时将匈奴赶走,但是根本就阻止不了人家第二年再次前来抢掠,甚至下个月就能再来。

而秦始皇的防守政策,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应该能算是中策。但是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没点实力是搞不起来的。

总结:严尤正是认清了王莽并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只能采取周宣王的政策。

严尤是比较欣赏周宣王的手段的,也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并不会为了匈奴伤筋动骨。这也是当时的王莽最应该采取的做法。

王莽篡汉的时间不长,需要做的是维持稳定。其实他更应该向王莽提出汉高帝刘邦和汉文帝刘恒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当年刘邦的军事力量那么强大,都采取了跟匈奴和亲的政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邦知道自己刚刚建立大汉朝,政局不稳,必须要先重视国内的和平和发展。

对付匈奴的事情,只能交给后代子孙了,他这一代只能用和亲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有些无耻,但是用一两个女子,换千万百姓的平安,刘邦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这也是王莽应该做的事情,因为王莽的政局也不稳定,各地还有不少叛乱。他现在的侧重点是要稳定自己的统治,至于匈奴的事情,先放一放问题不大,毕竟汉武帝以后,匈奴压根就没有过去那么猖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