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遺棄的坦克

話說埃及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由於軍隊的一敗塗地,加上蘇伊士運河關閉每年減少了數億美元的收入。導致其經濟形勢一落千丈,在各國面前顏面俱失。所以埃及在戰後不久就開始從國外大肆購買新式武器,積極恢復軍隊實力,力圖打贏下一場針對以色列的戰爭,從而挽回自己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和收復失地,尤其是維護其在阿拉伯國家中的領袖地位。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蘇式薩姆-6防空導彈

在埃及所有武器供應國當中,蘇俄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雖然說1972年雙方發生了不愉快,導致埃及驅逐了蘇軍駐埃及人員。但是很快雙方就由於現實需要重新走到了一起,大量新式武器,從"飛毛腿"地對地導彈到薩姆3/6/7防空導彈,再到各種戰鬥機、直升機,源源不斷通過海運或者空運湧入埃及。不但彌補了埃及軍隊在1967年的損失,甚至其實力有了成倍數的增長。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巴列夫防線"示意圖

當然,作為中東強國,以色列能夠在在戰爭中屢戰屢勝,那肯定也有兩下子。面對埃及的積極備戰,以色列花費數年時間和大量金錢,以蘇伊士運河為天然屏障,沿著運河東岸修築了一條長達170多公里的"巴列夫防線",作為防禦埃及進攻的第一道防線,然後在運河後邊20-30公里處佈置了第二道防線,並以西奈半島中央山脈的三個重要關口為第三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巴列夫防線"舊址

在這三道防線上,以色列一共部署了10個旅,分別是第一道防線3個旅,第二道防線5個旅,第三道防線2個旅。其中作為第一道防線的"巴列夫防線"是以色列整個防禦體系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是以色列在這個方向的戰略思想都是圍繞它展開的。在這個防線上,以色列不但修築了大量的永備工事,在裡邊還儲備了可供守備部隊使用3個月的油料、彈藥等補給品。甚至還有獨立的供水系統。在以色列看來,"巴列夫防線"是埃及軍隊不可能逾越的障礙。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客觀的說,以色列的看法並非全無道理,"巴列夫防線"也不是擺設。所以埃及軍隊在擴充軍備的同時,也在千方百計的尋找攻克的這道防線的辦法。經過情報蒐集,埃及軍方發現,儘管"巴列夫防線"遍佈雷場和鐵絲網,面對運河一面也削成了陡坡,但是它其實不併不是一條真正的防線,或者說是一條完整的防線。實際上,他只是一系列防禦支撐點構成的不連貫防禦工事。

埃及軍隊突發奇想,居然使用農業灌溉設備,突破了以色列的封鎖線

埃及軍隊水泵在作業

最為關鍵的是,儘管以色列通過施工將蘇伊士運河東岸的沙堤加高到25米,遠遠高與埃及這邊的的6米,但是由於加高河堤的材質都是就地取材的沙土,質地並不堅固。於是埃及軍方突發奇想,在1973年10月6日發起的進攻當中,用平底船裝載大量從聯邦德國和英國以農用物資名義進口了的高壓水泵,很快就在沙地上衝開了60個進攻通道,埃及軍隊重裝部隊在未經大規模交戰情況下成功突破"巴列夫防線"。一種原本灌溉用的農用機械在關鍵時刻發揮的作用甚至比最新式的武器都大,這恐怕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