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我和老公月薪5萬,撐起這個家的卻是婆婆

從懷孕後,加入了好幾個孕媽群。這些群裡除了聊懷孕、聊輔食、聊育兒,還有個必不可少的話題——吐槽婆婆。

在這種互相不認識的群裡,人性的陰暗面簡直暴露無遺。

有個叫小莉的寶媽,在群裡最為活躍,每次有婆媳話題,她都說的最起勁。

“你們知道我婆婆多討厭嗎,坐月子的時候讓我一頓吃七個雞蛋!”

“我婆婆簡直太噁心了,今天吃魚竟然連魚鱗也沒收拾乾淨。”

“跟她說過多少遍了,我婆婆還非得給孩子吃鹽,說孩子沒勁兒。”

諸如此類的抱怨,群裡很多媽媽都有,生活細枝末節的差異導致家庭矛盾,總是把責任全部歸咎於婆婆。

但真正讓我對小莉反感的,是感覺她像一隻喂不飽的白眼狼,毫無感恩之心。

“聽說有一種壁掛式洗衣機很好用,要幾千塊呢,我得讓我婆婆給我買。”

“像這種東西這麼貴,自己花錢買多心疼,讓婆婆給買啊。”

“孩子學走路時候半彎著腰,累死了,得讓婆婆多帶孩子走。”

我漸漸意識到,這個叫小莉的女人,一邊享受著婆婆“理所應當”的付出,一邊還指責著婆婆的各種不是。

有一次,我實在看不過去,在群裡說了一句:“這個老人有多大的錯,不過是她兒子娶了你而已,她並不欠你。”

小莉依然喋喋不休地說著婆婆的不是,中心思想竟和很多“直男癌”不謀而合:她天天在家待著,就帶個孩子,做做家務,風不吹雨不淋的,還想咋地?

我默默的退出了這個群,想起了《論語》中的一句話: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我和老公月薪5萬,撐起這個家的卻是婆婆

小頌是職場媽媽,在三線城市裡,和老公加起來月薪5萬,婆婆幫忙帶娃和家務,生活有滋有味。

和很多人一樣,小頌曾經以為,撐起這個家的是這個“5萬”。

很多人見到小頌,都會誇她產後氣色好,皮膚好,氣質也比以前好了。她以為這些都歸功於自己堅持護膚和讀書。

平時小頌都是下班和婆婆或者老公一起帶娃,直到有一次,婆婆老家有事需要回去幾天。

那是小頌第一次獨自帶10個月大的娃,也是那一天,她深深體會到了那句話:如果你覺得歲月靜好,那麼一定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孩子需要吃輔食,可是如果扔下孩子去廚房做的話,他會爬到各種地方,有危險,只好衝米粉應對。還要應付他邊吃邊玩,跟在他屁股後面不停地收拾。

到了中午,小頌自己需要吃飯,可是她根本做不到抱著孩子做飯,只能叫外賣。

午睡的時候,小頌用自己常用的“抱睡”法,孩子一直在哭。她心裡有些埋怨婆婆,哄睡總是“溜達抱”,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孩子睡著了,小頌以為終於可以喘息,才看到家裡的一片狼藉。

小頌心裡有一肚子委屈,想要等著老公回來時哭訴。可這時她突然想到,每天她和老公回到家的時候,家裡總是乾淨的,飯總是熱騰騰的。

原來這位老人,一個人帶娃的時候,需要面對這麼多困難。吃飯、做家務都是利用孩子睡著的時間,這樣的話,一天中,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

即便如此,婆婆也從沒有在他們面前抱怨過什麼,總是笑臉相迎。

那她的苦呢?

小頌鼻子酸了。

生活啊,本身就是一地雞毛的。如果你沒看到那遍地狼藉,就一定要感謝已經把雞毛一根一根撿起來的人。

我和老公月薪5萬,撐起這個家的卻是婆婆

有個人在知乎提了這麼一個問題,引起過強烈共鳴:“一個爸爸每月要賺多少錢,才能撐起一個家?”

其中有個很暖心的答案是這樣的:“我一年賺個二三十萬,我愛人是全職主婦。但是,撐起這個家的,不是我而是她。”

有人在前方披荊斬棘,就有人在後面為你遮擋風雨。

其實,真正撐起一個家的,不是多少錢,而是背後默默支持我們的那個人。

一個家所承受的,無非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兩方面。如果說社會責任是“1”的話,家庭責任必然也是“1”,兩者的貢獻不分伯仲。

對於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來說,是夫妻二人平分了社會責任的“1”,而老人幾乎獨自承擔了家庭責任的“1”。

哲學家說:判斷一個人的價值,就看沒有了他之後,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沒有老人幫我們分擔,那麼我們可能就必須放棄夢想,放棄自我,為了家庭犧牲,做一名全職太太,獨自承擔家庭責任。

一個家庭,只有“後院”安定,才有“前廳”的勃勃生機,不要小看幫你守住“後院”的人。

很多人像前面提到的小莉一樣,認為“婆婆的錢不給我們花給誰花”“她不給我帶娃她幹嗎去”。

她的錢不給你花,可以去周遊世界;她不給你帶孩子,可以享受晚年的多彩生活。

在法律上,有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卻沒有規定父母需要幫助子女結婚帶娃。即便現實是很殘酷,那麼,要求一句應有的尊重與感激,不為過吧。

不要以為老年人沒有生活,他們一樣可以活的漂亮。之所以幫你帶娃,大都是因為心疼你,而不是理所當然。

如果他們不帶娃,每天安靜讀讀書,散散步,生活一定也非常愜意。

即使不追求“高大上”,在家鄉和鄰居聊聊天,打打牌也很好啊。

很多人以為,老人是喜歡帶孩子。沒錯,隔代人確實親。

可是再喜歡的事,讓你天天做你會不會煩?

想想你自己帶親生的孩子,有沒有厭煩的時候;你窩在家裡很久不出門會不會悶;你一點自己的生活也沒有會不會焦躁……

他們也會,只不過沒有把苦與累告訴你。

鄰居薇薇和婆婆李阿姨都與我家認識,和她們聊天時,總能看到很多家庭的縮影。

李阿姨感嘆,現在帶孩子和他們那個年代不一樣了,新型育兒力不從心,經常讓兒媳不高興。腰痠背痛更是常有的事,但是,孩子們工作壓力大,也沒有跟他們說過。

在我們看來,李阿姨簡直是位“模範婆婆”了,可薇薇還是經常私下和我抱怨,婆婆思想陳舊,老是不按她的科學餵養方式做。

我和老公月薪5萬,撐起這個家的卻是婆婆

很多人說:有個好婆婆的總是有恃無恐,有些婆婆卻天生就是“惡婆婆”。

其實,世界上沒有好婆婆,也沒有好兒媳,只有彼此間的理解與體諒。生而為人,誰又沒有缺點。所謂的好婆婆也會有很多缺點,但必然伴隨有好兒媳的理解。

所謂的“惡婆婆”又有多大的缺點與過失,不過是言語上的尖銳和生活細節上的不和諧,她的付出或許被這些所掩蓋,但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想想她為這個家的付出,哪怕是一點點,也不應該去責備,也沒有權力去責備。

我們所享受的一切,或是物質,或者輕鬆,大多是父輩為我們支付的。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支付者”,甚至也是不被感謝的“支付者”。

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所有的一切,只是情分,不是本分。

真正撐起一個家的,不是房子,不是錢,而是人的臂膀。

“親寶寶”微信公眾號:qbaobao6(長按可複製)分享,解決難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