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毛澤東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首詩,蒼莽雄渾,氣勢磅礴,冠絕古今

這首詩是毛澤東的代表作,是毛澤東詩作無論流傳的廣度和影響的深度而言,都是曠古絕倫的。這首氣吞山河的絕世精品,是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高度結合的光輝典範,全詩境界高遠,構思宏偉,音調鏗鏘激昂,氣勢雄健豪邁,實乃古今罕見。

這首詩作於1935年10月,首次發表在1937年3月由北平東方快報印刷廠秘密印刷的《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之後的1937年10月出現在由英國倫敦維克多·克蘭茨公司出版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表在1955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這首詩作正式發表於1957年1月的《詩刊》。

這首偉大的史詩就是《七律·長征》。這首作品有手跡達七件不止,其運筆剛勁有力,佈局跌宕起伏,筆法矯健通靈,有著偉人的神韻,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毛澤東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首詩,蒼莽雄渾,氣勢磅礴,冠絕古今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長征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1934年10月宣告長征開始, 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標誌著長征勝利結束。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紅軍,經歷無數我們今天想都想不出來的困難,他們突破敵人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最終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這首《七律·長征》就寫在了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的途中。

毛澤東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首詩,蒼莽雄渾,氣勢磅礴,冠絕古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首聯開篇即是紅軍不怕長征所遇到的一切艱難困苦,這是全詩的主旨,也是詩人要表達的一種精神。第二句緊扣前句,因為不怕任何困難,才會有跨越萬水千山,被紅軍看得極為平常,不算個事兒。這兩句的十四個字,充滿詩人豪邁的氣魄,因為藐視困難,才能戰勝困難,也才有紅軍長征的最後勝利。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英雄壯舉,被詩人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和廣西邊界,由西向東包括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 紅軍就是由這裡向西挺進的,這連綿的山嶺蜿蜒起伏,巍峨壯觀,但紅軍戰士覺得這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的波浪。雲貴高原是詩中所講的烏蒙山形成的,因而其磅礴的氣勢定是極其壯觀的,但在紅軍戰士眼裡,不過是如同腳下踩到的泥丸而已。這兩句充分展示了紅軍戰士樂觀豪邁,勇往直前的革命氣概。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頸聯的“金沙”寫的是水,大渡河寫的也是水,為何前者為“暖”,而後者為“寒”呢?在金沙江的戰鬥中,正值天氣酷熱,這場戰鬥也因用巧計奇襲敵人獲得大勝,詩人用“暖”來表達這種心境。詩中的“大渡橋”就是著名的飛奪瀘定橋戰役中的 “瀘定橋”,這場戰役打得極其慘烈,橋是由碗口粗的鐵索架起的,橋下水流湍急,兩岸崖壁奇險,橋上沒有木板,只有十三根發著寒森森冷光的鐵鏈子懸在空中。儘管無比的驚心動魄,但紅軍戰士還是在槍林彈雨中憑藉智慧與勇敢獲得勝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尾聯的兩句,顯示了勝利令詩人喜悅的心情和紅軍戰士的歡快場面。詩中的岷山高五千多米,長年積雪,但這是長征的最後一道難關,翻越這座山,就是長征最後的勝利。因此詩人在這裡說,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儘管是皚皚白雪,天寒地凍,紅軍闖過去,人人都會開懷歡暢,笑逐顏開。這兩句,詩人寫情也寫景,兩者交互,生動而形象地表現出紅軍戰士們的樂觀開朗和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

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是毛澤東詩詞中流傳度最高和最受人們歡迎的經典之作,也是他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詩人舉重若輕,展示了一幅雄渾壯闊和樂觀豪邁的畫卷,高度讚揚了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抒發了共產黨人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首詩,蒼莽雄渾,氣勢磅礴,冠絕古今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評論,敬請關注“詩詞與文學”,一起品讀詩文,欣賞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