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為了獲得更多人才的支持,封建王朝對讀書人可謂是煞費苦心。比如在交稅這一塊兒,只要是功名在身的讀書人,那就不需要交稅。


有了這項特權以後,使得天下但凡有點資本培養孩子讀書的,全都把孩子送到了課堂之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考取一個功名,從而不用再交稅。

這件事看似是一件好事,可是實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少問題。因為讀書人大量增加,而國庫的收入卻在相對減少。為了彌補這樣的虧空,朝廷不得不加大對窮苦種田者的徵稅力度,這麼一來反倒是苦了老百姓。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01康熙年間,官宦富足而國庫空虛。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各種南征北戰,為大清國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打仗所花費的那就是錢,跟現在打架一樣。現在沒點家底還真不敢隨便動手,因為每一拳頭,那可都是真金白銀。

康熙皇帝打仗需要大量錢糧,可是國庫徵收錢糧的對象卻一直都是窮苦老百姓。老百姓們本身所攤派的賦稅都交齊了以後,又出現了新的賦稅。

沒辦法,康熙皇帝要想打贏吳三桂這些人,就必須要藉助老百姓手裡的賦稅來大做文章。只有有了軍餉,康熙出征的時候,才有底氣。

可是老百姓就那麼點錢,就算是加重賦稅,也榨不出什麼油水來了。所以康熙當時面臨著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國庫沒錢,老百姓沒錢,錢都去哪兒了?

不許暗通賄賂,私受請託;不許庫錢虧空,私納苞苴;不許虛名冒餉,侵漁貪婪;不許納賄財貨,戕人之罪;不許剋扣運費,饋遺納賄;不許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許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嚴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雍正

其實錢都跑到那些當官的手裡去了,他們在做官的時候,不斷撈油水。可是因為他們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所以壓根就不需要交稅。

這就造成了朝廷和百姓的收入,全都落入了官員的手裡。這是非常可惡的一件事,但是康熙治了嗎?康熙並沒有治理這件事,因為他對手下人好,因為手下人都跟著他上戰場打過仗,他希望這幫人富足下去。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02雍正皇帝可不吃這一套,要求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康熙面臨的問題,他活著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勇氣去解決的。因為康熙本人是一個十分重情面的人,壓根就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傷害自己的老夥計。

可是雍正上臺以後,完全就不同了。他跟這幫所謂的老夥計一點交情都沒有,這麼一來,他本人就充滿了鬥志。

雍正認為這幫官紳的手裡,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財富。可是他們卻不需要交稅?這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呢?

三月,命各省督、撫將幕客姓名報部。禁止出差官員縱容屬下需索地方。後以戶部庫存虧空銀250餘萬兩,令歷任堂司官員賠補。---雍正

難道說讀了書做了官,就不需要為國家出力了?本著這種想法,雍正發佈了一個命令,不管是官員還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全部都要交稅。

雍正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因為他明白這些官員們才是交稅大戶。他們口袋裡有的是錢,可就是不想掏出來而已。

現在國庫緊張,雍正就必須要要想辦法讓這幫人掏錢。他們才是賦稅大頭才對。所以雍正的這項政策,可以說是衝著天下讀書人來的。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03政策遭到了頑強抵抗,讀書人寧死也要捍衛自己的特權。

不用交稅這是什麼?這是一種特權。過去王朝為了吸引人才考科舉做官,所以實行了不用交稅的政策。

可是雍正時期的情況完全變了,雍正為了國庫收入,只好得罪了這幫讀書人。結果出來以後,天下的讀書人都大為憤慨,他們認為自己的特權被人給侵犯了。

自古以來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不需要交稅納糧,可偏偏到了雍正這一代的時候,卻出現了這麼嚴重的事情。

十一月癸丑,命查郎阿、邁祿備邊。丁巳,加浙江巡撫李衛為總督。丁卯,復鰲拜一等公,令其孫達福襲。敕修執中成憲。戊辰,鄂爾泰奏貴州長寨後路克猛等一百八十四寨生苗內附。乙亥,守護景陵大學士蕭永藻坐失察公銜廣善越分請安,褫職,仍依前守陵。庚辰,遣官清丈四川地畝。順承郡王錫保以徇庇延信奪親王俸,仍停郡王俸三年。---《清史稿》

於是讀書人紛紛發表言論,表示自己不想讀書了。既然讀書不能改變命運,那為什麼還要讀書呢?

甚至在河南,出現了大面積考生棄考的情況,這些都是非常難辦的事情,可是雍正一個個都給壓了下來。

這幫讀書人甚至還搬出了孔子的排位來嚇唬田文鏡,似乎讀書人不要交稅這件事,是孔子老人家給定下來的似的。

其實孔子壓根就沒有說過那句話,不過孔子是天下讀書人的老師,所以搬出孔子像,就連田文鏡這位河南巡撫也必須要向孔子像跪拜。

逼得雍正要連續誅殺多位參與科考棄考的考生,不過雍正始終都不肯鬆口,他就是要一直實行下去,這才是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04雍正的改革,間接地改變了窮苦百姓們的生活。

這次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情,的確做得十分漂亮。也正是因為這件事,雍正皇帝徹底觸怒了天下讀書人,從而在讀書人的書裡面,雍正成了篡位奪權的皇子。

也就是說,讀書人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力,甚至連小命也不要了。其實如果他們肯用這種精神去參加科舉考試的話,鐵定能成功。

而雍正退縮了嗎?不管讀書人使出多少卑鄙的手段,在雍正看來,都不算什麼。所以雍正並沒有退縮,反倒是勇敢地站了起來。

其實雍正心裡最清楚,讀書人就算是反對這件事,他們也不敢怎麼鬧。因為讀書人需要依靠朝廷賞飯吃。

而窮苦的老百姓就不同了,朝廷的飯,說到底那就是人家這些窮苦老百姓給的。也就是說這幫人如果跟王超離心離德了,那這個王朝也鐵定是長不了了。

所以雍正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政策,目的就是為了給百姓增加福利。表面上看這項政策似乎沒有百姓的事情,其實道理還簡單。

富人手裡的錢,全都拿去充入國庫了,那相對來說,窮人所要繳納的賦稅也就相應減少了。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惠民的政策。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05讀書人為什麼有底氣去根雍正皇帝鬧?

雍正皇帝是非常看中人才的,他對科舉的重視程度不亞於古今任何一個皇帝。所以讀書人們錯誤地認為,雍正皇帝會因為讀書人的面子,從而服軟。

  1. 為此讀書人們動用了所有關係和力量,就是為了阻止這次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情。比如說當時的直隸總督李紱,那是天下文人的領袖,就站在了讀書人這一邊。
  2. 甚至連雍正皇帝的三哥允祉也參與到這件事中去,他們聯合起來共同跟雍正做對抗,目的就是希望雍正不要改變這一千古道理。
  3. ​讀書人到底該不該交稅納糧?這本身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言的,不同帝王不同朝廷,理應就有不同的政策。

可是我們縱觀科舉制度推行以來的歷朝歷代,除了雍正皇帝以外,之前的所有皇帝,全部都向讀書人妥協了。

這就是讀書人心裡最大的底氣,他們認為自古以來那麼多皇帝都妥協了,你雍正為什麼不能妥協?就連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這麼厲害的人物,都選擇向讀書人做出讓步,你雍正憑什麼不讓步?

讀書人抱著這種想法,據理力爭,認為他們不交稅納糧,那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必須要堅持下去。

可惜他們搞不清楚的是,所有政策,都是出自皇帝本人。過去人家做出讓步,是出於他們自己的考慮,而現在雍正沒有讓步,當然也是出於他本人的考慮。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皇帝,都可以要求讀書人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之所以那些皇帝沒有這麼做,絕不是因為他們害怕讀書人,而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目的而已。

為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難道不要好名聲?讀書人真的怒了

總結:雍正登基十三年,為何一直在跟權貴們作鬥爭?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像雍正這樣的皇帝,絕對沒有第二個。過去那些皇帝,為了自己地位的穩固,對讀書人對權貴始終都在做出讓步,可雍正卻沒有。

清朝的江山是八旗軍隊打下來的,所以八旗軍隊的後代們,全都享受著國家養育的福利。到了雍正這裡,事情也出現了轉變。他希望所有八旗子弟都能夠自立更生,不要出現明朝時候的悲劇。

明朝末年,需要給幾十萬老朱家的子孫發工資,結果把朱明王朝給搞垮臺了。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悲哀。雍正吸取教訓,早早就讓八旗子弟們自力更生,雖然效果不好,可的確是付出了實踐。

這次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雍正又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甚至連朝中那些通過考試做官的所有官員,都被雍正給得罪光了。

要麼是八旗的貴族,要麼是朝中的官員和未來的官員以及那些拿著筆桿子操縱輿論的讀書人,雍正偏偏要得罪這幫人。難道他不想要好名聲?難道他不想要穩定的地位?

雍正就像一個帝王中的另類,唐太宗為了好名聲,甚至忍受魏徵每天的謾罵。康熙為了好名聲,對手下的官員非常縱容。可雍正一概不顧。

他的氣魄可能是千古帝王中,聞所未聞的。雍正皇帝固然有很多缺陷,但是光看他在這兩項政策上的作為,就能夠看得出,他是個不錯的皇帝。

《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