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網絡述年丨“聯”動星城,傳遞不一樣的“年”味

網絡述年丨“聯”動星城,傳遞不一樣的“年”味

年關將至,又是一年春節即將到來,人們在紛紛感嘆時光飛逝的同時,也步履不停地踏上了中國“年”之旅。馬路邊高懸的大紅燈籠、商店裡琳琅滿目的年味紅包、飯桌上熱氣騰騰的手工水餃、家門口張貼的福字年畫......這些春節期間特有的標誌將這個本就歡騰熱鬧的節日渲染得更加喜慶祥和。

此時,星城長沙也出現了一副別緻的景象,長沙“性格”各異的大街小巷同時形成了一種意料之內的默契,都在不經意間紛紛嵌入了一點“紅色”。這一抹“紅色”讓人欣喜,卻又使人平靜,彷彿告訴我們:又是一年春節正在穩穩當當臨近,又是一年風景值得仔仔細細探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年味十足的春聯,我們不禁感嘆: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聯”動星城,傳承湖湘精神

說到長沙的春聯文化,我們不妨從長沙的對聯文明談起。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經歷三千年歷史城址不變的城市。長沙不僅擁有嶽麓書院、天心閣、賈誼故居等諸多名勝古蹟,湧現出了歐陽詢、懷素、毛澤東、朱鎔基等大量歷史名人,傳承並發展了湘劇、湘繡、楹聯等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聯、楹聯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豐富著長沙人的文化生活,影響著長沙人的為人處世,塑造著長沙人的精神品格。據說,外地人只要一想起嶽麓書院那副大氣磅礴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對聯時,就會想起“耐得煩霸得蠻,能吃辣椒會讀書”的長沙人才。

网络述年丨“联”动星城,传递不一样的“年”味

不僅是盛名在外的嶽麓山和嶽麓書院,賈誼故居、愛晚亭、天心閣等長沙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蹟也都“藏”有對聯的身影。其中,在名由《尚書》“鹹有一德,克享天心”而來的天心閣中,有不少古今文人墨客和大家學者留下的頗具文化價值的對聯。提起關於天心閣的對聯,我們不難想起毛主席與周總理創作的那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的動靜結合和意境悠遠,也能用心體會清代學者黃兆枚“四面雲山都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的家國情懷。有著湖南第一長聯之稱的《題天心閣聯》和包含著瀟湘古韻的“天心數點梅花,能降冰雪;閣外一峰雲麓,長鬱風雷”這兩副對聯也靜靜地“佇立”在閣內,準備“俯瞰”長沙市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网络述年丨“联”动星城,传递不一样的“年”味

(作者供圖)

翰墨瀟湘,帶來無限春的訊息

紅燈籠與彩繩、春聯與“福”、臘魚臘肉與年貨......與春節有關的一切事物已經變成了長沙人民此時最重要的生活主題,每家每戶都和氣幸福地張羅著對中國人來說最寶貴的節日。今年1月上旬,湖南省圖書館、長沙書協等單位為迎接春節,邀請了許多書法名家為廣大市民朋友們手寫春聯。這個持續了多年的文化傳承活動,其實是長沙市和長沙人民關於春節的那一點特有的倔強。雖張貼印刷的春聯很方便快捷,但許多市民依然選擇了紅宣紙與毛筆,選擇了新年要從有心意、有意義的紙墨香中開始。“舊歲又添幾個喜,新年更上一層樓”;“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爭光”;“百世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這數句平仄對仗中被淋漓展現,歷經滄桑的傳統習俗在這一方春聯天地中被延續傳承。

网络述年丨“联”动星城,传递不一样的“年”味

(作者供圖)

千紅萬紫,最是華夏“春”光美

在每年長沙的諸多手寫春聯的活動中,都不乏孩童們提筆躍躍欲試的場景。當小孩們對筆墨紙硯和傳統文化有無止境的好奇時,父母們總耐心教導說:“王安石的《元日》還記得怎麼背誦嗎?”孩子們總是踴躍搶答:“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桃舊符”正是我們如今的春聯,它不僅代表了歲月的變遷,還印證了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堅守與情懷。家長們笑臉盈盈地對下一代說:“快去試試用毛筆寫春聯!”,其實,笑臉的背後是對自己、對子孫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欣慰與期待。長沙人肯努力、有才華,與此同時,長沙人也永遠不缺那一份由時代賦予的、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唐代名臣魏徵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這正說明,只有傳承併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才能邁穩在歷史洪流中的每一步。這也意味著,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強大並符合時代內涵的生命力,它讓我們時刻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网络述年丨“联”动星城,传递不一样的“年”味

2020庚子年(鼠年)春節已悄然而至,長沙人民憶往昔,展未來,做好了與國家和社會共同進步的準備。穿好過年必備的新衣、品嚐專屬長沙年夜飯桌上的全家福火鍋、醬汁肘子、出發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長沙人的“韻味”春節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家門口春聯上的橫豎撇捺也彷彿在說: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