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徐志摩在信中提到張幼儀:她好不悽慘

談到“徐志摩”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1928年一首橫空出世的《再別康橋》,其言辭優美,意境濃郁,奠定了徐志摩在民國詩壇不可逾越的地位。

直至今日,這首詩還膾炙人口,為無數後輩所稱道。在這位詩壇才子獨一無二的才華被普羅大眾捧上神壇以後,讀者們也不免開始好奇於這位文學巨擘的感情生活,然而歷史不忍細讀,“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可謂一點都不假。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徐志摩在信中提到張幼儀:她好不悽慘

天縱奇才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的一個小鎮上,其父正是大名鼎鼎的實業家徐申如。因為家族世代行商,徐志摩從小便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吃穿不愁的他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小不識愁滋味,也沒有體會過人間疾苦。

在徐志摩的教育上,父親徐申如也非常開明,他深知大清的封建教育制度遲早要遭人摒棄,因而在徐志摩很小時,就開始接受新潮的西方文化。

除了父親的教育優良外,徐志摩本人也是天資聰穎。他1908年在家塾唸書時,古文功課就是全班第一。他自幼對著文學有著非常大的興趣,為了弄懂一篇古文,可以做到廢寢忘食、茶飯不思。

對於小小年紀的徐志摩來說,那一個個字符就像是在跳動著似的,具有神奇的魔力,讓他無法自拔。

1910年,徐志摩以非常好的成績考入了杭州府中學堂,在這裡徐志摩的文學才華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開始在校刊上發表自己的作品,由於其身後的文學功底與老人觀之心生愉悅的遣詞造句,每每發表作品,總是大獲歡迎,這更加堅定了徐志摩對於文學的熱愛,他渴望著能夠在當時的中國文學界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來。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徐志摩在信中提到張幼儀:她好不悽慘

“包辦”遇上“真愛”

1915年,徐志摩畢業於浙江一中,進入上海的一所大學繼續深造,對於自己的前途與中國詩壇未來的前景,徐志摩非常期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頭到腳都沐浴著西方先進思想春潮的青年,卻接到了一個晴天霹靂——家族那邊給他強制性的安排了一樁婚事,對方是當時的上海寶山縣羅店鉅富之女,張幼儀。

雖然徐志摩對於這樁婚事百般不情願,但當時的張幼儀卻很期待,她並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場“父母之約,媒妁之言”的婚事,讓她的人生徹底黑暗起來。

徐志摩無疑是不愛張幼儀的,在這位自詡先進的青年才俊心中,他需要的伴侶,應當是自由的、新潮的、有文采的。而張幼儀無疑不符合徐志摩的標準。

她雖然出生在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但是卻只接受過小學教育,是實打實的封建社會的女性。徐志摩骨子裡帶著文人的高傲,對於封建社會的產物相當排斥,連帶著張幼儀的面貌,都在他心中變得可憎起來。

與張幼儀匆匆成婚後,徐志摩便立刻赴上海完成自己的大學學業,他沒有選擇帶上張幼儀,因此成婚不久,15歲的張幼儀只能呆在家裡,扮演自己“徐家少奶奶”的角色,侍奉公婆,清掃家務。

對於徐志摩,說不想念,那是假的,但是張幼儀並不是轉不過彎來的愚鈍木頭,她看得出來,丈夫並不喜歡她。因此,她也不敢多做叨擾。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徐志摩在信中提到張幼儀:她好不悽慘

沒過多久,徐志摩就完成了自己在上海的學業,準備出國留洋進修。在這期間,他結識了許多有志之士,與他們談天說地,幾乎快忘記家中妻子的存在,這其中就包括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

此時的林徽因正跟著父親出國遊歷,因而也認識的徐志摩。在徐志摩見到林徽因第一眼,就深深為林徽因的魅力所傾倒,她相貌美麗,素有“民國第一美女”之稱,思想開放接受過高等教育,舉手投足優雅從容,更遑論其對於詩歌的造詣甚至不在徐志摩之下。

對比起家中唯唯諾諾的張幼儀來說,林徽因耀眼得就像徐志摩心中的“繆斯女神”。

為了光明正大的追求林徽因,徐志摩寫信回國,要求與張幼儀離婚,但此時張幼儀已經懷孕幾個月有餘。

此事一出,不僅張幼儀心灰意冷,就連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也是非常震怒,他託人告訴徐志摩:若要與張幼儀離婚,那便斷絕和徐志摩的父子關係!可是陷入愛河的徐志摩哪裡在意這些,在他的堅持下,

1922年,張幼儀生下小兒子彼得後,與徐志摩順利離婚,這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多年的痴心,終究是錯付了。

雖然徐志摩為了林徽因拋棄妻子,但林徽因並沒有接受徐志摩的追求,於是這件轟轟烈烈的離婚案,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徐志摩在信中提到張幼儀:她好不悽慘

“她好不悽慘”

雖然詩人的愛情碰壁,但是擺脫封建婚姻枷鎖的徐志摩,很快又轉而投入到與陸小曼的熱戀中。陸小曼美麗、神秘、思想開放,徐志摩一甩從前的憂鬱,與陸小曼很快步入了婚姻。

被丈夫辜負的張幼儀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也許是婚姻的失敗,讓她更加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她離婚後帶著兩個孩子遠赴歐洲留學,此前只接受過小學教育的她,輾轉於歐洲重新開始求學,在徐志摩與陸小曼情意綿綿的時候,她一面照顧著兩個孩子,一面手不釋卷的學習。

1915年,張幼儀的小兒子彼得患上了腹膜炎,不幸夭折,為了孩子,徐志摩與張幼儀時隔多年,再次見面。此時的張幼儀已經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她從前的愚昧無知,轉而變成了優雅、頗有學識的女青年,讓徐志摩大感驚訝,蒙受喪子之痛的她一見到徐志摩那張與兒子酷似的臉,忍不住悲從中來,淚如雨下。

徐志摩寫信給陸小曼,提到張幼儀時這樣說:“她今天掛著兩行淚等我,好不悽慘。”“她已經將獨立的步子站的很穩......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徐志摩在信中提到張幼儀:她好不悽慘

讓強刮目相看的張幼儀在走出喪子的悲痛後,立刻繼續著自己的事業。在歐洲學習獎金十餘年後,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已經成了一段往事,她收起事業的悲痛與多愁善感,在學有所成後,她選擇了回國出任上海女子銀行的總裁,晚年移居美國,過著獨自清淨的生活。

對於張幼儀來說,徐志摩既是她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又是一道血淋淋的傷疤。如果沒有徐志摩當年無情的拋棄,也許張幼儀就會一輩子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賢妻良母”。

此後的幾十年裡,她獨自過著一個人的生活,沒有再婚,我們無從得知她是否還沒有放下那個傷害她的男人,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所有女子:自尊、自強是所有女性必修的功課,沒有丈夫,她一樣可以過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