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梅兰芳无人不知,要说小梅兰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梅兰芳是谁?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堪称四大名旦之首。在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梅兰芳是出访演出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即使从不看京剧,在国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梅兰芳的。殊不知,在这样的名气之下,还有不少轶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梅兰芳并不是他的本名,这只是他取的艺名。

梅兰芳无人不知,要说小梅兰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历史上在三百六十行中,多数手艺人都会有自己的艺名。虽说是为了迎合民众的口味,艺名多数都来源于俗号,比如结合自己的手艺加上姓氏之类的泥人张之类。可也有不少例外,也有不少演员的艺名是多半是自定,而不是取用俗号。梅兰芳就属于后者。

梅兰芳原名叫做梅澜,在学习戏曲之后之所以取了梅兰芳的艺名,一方面留下原名的痕迹 (兰和澜谐音),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是旦角演员,即“兰芳”习惯上是女人用的名字。也就是在梅兰芳这个艺名真正大红大紫之后,还有两位戏曲演员,因为扮相表演颇有梅兰芳的神韵,而被人称之为小梅兰芳。

这两位是谁呢?一个名为李世芳,一个唤作张君秋。

李世芳原名叫做福禄,是山西人氏。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小时候常年随父母漂泊在外,后来举家定居北京后,这才进入了富连成科班学习唱戏。因为排在“世”字科,专工青衣兼花旦、刀马,从此改名为李世芳。

梅兰芳无人不知,要说小梅兰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因为学习刻苦,练功认真,一年多时间下来,李世芳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因为扮相艳丽、柔媚,表情传神,班主决定为他排演梅派新戏。一九三五年春,李世芳版《霸王别姬》首演于广和楼,他的梅派风范使四座惊异,一时北京各报刊都连篇载文称颂,并赠以“小梅兰芳”的美称。名气之大,后来连梅兰芳本人都知道了。

1936年回到北京定居后,在观看了李世芳的两出戏后,梅兰芳决定收李世芳为徒。当时梨园名宿、各报记者数百人到场祝贺,盛况空前,一时“老梅”收徒“小梅”的梨园佳话盛传不休。

一九三九年北京一家报纸接受读者建议,效仿二十年代评选“四大名旦”之举,主办了从青年新秀中评选“四小名旦”的活动。最后李世芳位列“四小名旦”之首,足见其影响力。可惜的是,在事业真正起步之后不久,李世芳因为一起飞机事故罹难,年仅26岁。

梅兰芳无人不知,要说小梅兰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意外发生后,梅兰芳很悲痛,发起主办了两台救济戏,把全部收入寄给了李世芳的家属。同时为李世芳义演的戏曲演员中,有一人叫做张君秋。他本人因为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嘹亮,音域宽广,音色纯美,演唱刚劲柔婉,俏丽清新,也有小梅兰芳之称。

历史上,一个艺名走红之后,像这样冠之以小字的新艺名并不少见。白玉霜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李桂珍的艺名,其后的评剧演员李再雯的艺名则为小白玉霜。叫天子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谭志道的艺名,其子谭鑫培取艺名“小叫天”。其后京剧演员张英杰打算取艺名为小小叫天,最后定艺名为“盖叫天”。如此种种,在历史上也是佳话不断,广为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