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赣州城,古时称虔州城、虎头城、章贡,俗称宋城、浮州,即今天的河套老城区。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太守高珪(有的史书称高琰)始建赣州城,“置郡城于章、贡二水间”。据《赣州府图经志·城池》记载:“赣州城的旧城基在今秋华坊,坊有古城巷。”古城巷位于今天的卫府东,巷南与木匠街(今南京路)、五路口、生佛坛前相接。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光孝寺,建于晋代。(民国图片)

义熙五年(409),发生了卢循起义,其妹夫徐道覆在赣南“密欲装舟舰,乃使人伐船材于南康山,伪云将下都货之。”义熙六年二月,卢循率众攻克南康、庐陵、豫章诸郡,杀镇南将军兼江州刺史何无忌。赣州城在这次起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义熙七年郡治由赣州城徙于赣县水东虎岗一带。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廉泉

据《太平寰宇记》考证:梁承圣元年(552),“复于章贡间,即今城是也。”梁承圣元年之后,赣州城作为郡治所在地确定并沿用下来,并开始了长达千余年的城市建设。唐德宗贞元四年(788),虔州刺史路应对赣州城进行了修缮,“陶甓而城,罢民屡筑”。赣州城扩大,大致范围为新赣南路、南京路、生佛坛前一线以北,西至西津门,东至涌金门,约1.2平方公里。老一辈赣州人,习惯称去卫府里一带为进城,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赣州城的范围。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郁孤台,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宗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

五代,百胜军防御使卢光稠扩建赣州城,“拓广其南,又东、西、南三隅凿壕”,并在城南建拜将台(今位于赣州市儿童公园内)。所谓“凿壕”,即开挖护城濠。护城濠的范围,东起东门与贡江相通,经南门至西门与章江连接。今天的红旗大道,就是填塞护城壕而建。另据府志记载,“卢光稠时,始扩其城于东南,则濒江渚涘皆为卢光稠蕃牧地。曰马孳、曰马市、曰马营、曰马路,历代相沿矣。”同时,卢光稠还在城东北建衙署,后人习惯称之“王城”(或称“皇城”),并附会出了“单打卢王背”等许多民间故事。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皇城范围示意图

宋代,赣州城的城市布局已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城北主要是官署和风景区,这里建有州衙、县衙,辟有郁孤台、八境台等风景区。城东沿贡江一带,主要是港口码头和商业区。城东南主要是宗教文化区,建有光孝寺、夜话亭、慈云寺、大中祥符宫等。城市的中部则主要是居民区。城南主要是军事设施,建有拜将台及带有双重瓮城的镇南门,辟有教场等。城西主要是盐运及官府的专用码头。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八境台,宋虔州知州孔宗翰建(民国图片)

明代,赣州城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据嘉靖《赣州府志》记载:“府城周十有三里,崇三丈,广眂崇杀六之一。为雉堞四千九百五十有二,为警铺六十有三,为门五:东曰百胜、南曰镇南、西曰西津、东北曰建春、曰涌金。……延袤十里有百武,广十有四丈,三门之外各跨以桥。”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明天启赣州府城全图,形似龟。

清代,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赣州城内居住的人口增多,逐渐形成了“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的街巷格局。一些街巷谣谚也流传开来,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慈姑岭,五道庙,六合铺,七姑庙,八角井,九曲巷,侍(世)臣坊。”同时,以赣州城为中心,周边辐射出了水西乡、水南乡和水东乡,赣州城的发展可见一斑。

「赣州老故事」赣州城简史

▲清同治赣州府城全图,形似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