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契丹”作为中国的代称一般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开的,从新疆到俄罗斯,西亚、东欧的很多国家都以“契丹”称呼中国或中原王朝。这种现象看似奇怪,也很正常,因为在10世纪到12世纪的三百年里,契丹人的辽政权先后称霸漠北与西域。

下面,本文就来详谈西域人对“契丹”与“中国”观念的形成与变化。

起初,“契丹”与“中国”是不同的概念。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马哈茂德喀什葛里画像

在喀喇汗王朝时期,马哈茂德•喀什葛里所著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定义:

“桃花石——此乃马秦的名称。秦距契丹有四个月的路程。秦本来分为三部:上秦在东,是桃花石;中秦为契丹,下秦为巴尔罕;而巴尔罕就是喀什噶尔。但在今日,桃花石被称为马秦,契丹被称为秦。”

西域人称中国为“秦”,称汉人为“桃花石”。《突厥语大词典》中所提到的“桃花石”指宋朝,“巴尔罕”即喀喇汗王朝。宋与契丹、喀喇汗是“秦”的三个部分。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世界地图

“桃花石”这个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来源于“拓跋”,一说由“唐家子”音讹而来,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桃花石”是汉人的代称。

喀喇汗曾向北宋朝贡,称宋朝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可见,喀喇汗认可宋朝的中原正统地位。但喀喇汗同时认为自己也是中国的正统政权之一,并自称“桃花石汗”。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公元10世纪的西域

西辽时起,“契丹”完全成为中国的代称。

西辽建立时,辽国故地已被女真占领,北宋也亡于金国,南宋与西域的联系彻底断绝(这也是南宋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重要原因),而契丹人的西辽成为西域各邦的宗主国。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耶律大石,西辽开国皇帝。

对于西域人而言,契丹人俨然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桃花石”远在秦岭淮河以南,渐渐淡出了西域人的视野。而西辽以儒家学说立国,汉化程度很高,更使西域人分不清契丹人与汉人。

直到明朝,位于今新疆的东察合台汗国仍称明朝为契丹。甚至在今日,“契丹”仍存在于维吾尔等族对汉族的非正式称呼中。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东察合台汗国,明朝称之为“亦力把里”

随着西辽的对外扩张,契丹人威震四方,“契丹”这个名字由是传向更遥远的西亚与东欧。据说,西方基督徒中盛行的“祭司王约翰”传说,即以西辽皇帝耶律大石为原型。耶律大石曾重创了西亚的塞尔柱帝国,这极大地振奋了十字军的士气。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人对中国有两种称呼:从陆上丝路传播来的“契丹”与海上丝路传来的“秦”,即“China”。直至明末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才证实“契丹”即是“China”。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之图

顺便提一下,China并非源于瓷器,相反,瓷器是因中国而得名。关于这一称呼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源于秦朝,第二种是源于梵语中“丝绸”的发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契丹人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契丹”作为中国的另一个称呼也无不可。

“契丹”如何成为中国的代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