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此人當宰相後整天飲酒作樂,皇帝聽他解釋後說:你繼續吧

歷史上,人們經常用“朝令夕改”來形容“政令經常更改,使人不知怎麼辦”。任何時候,老百姓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而又穩定的環境中,這樣能少一些環節,多一些效率。

然而事實上,很多從政者喜歡“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來往往急於否定之前的政策,推出自己的新措施,表面上看是革舊圖新,實則容易造成“朝令夕改”的現象。

其實,“墨守成規”並非全是壞事,有些事情可為,有些事情不可為,需要用智慧的頭腦去判斷。歷史上曾經就有一個宰相,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無為而治反而被後人讚賞,此人叫曹參,漢朝第二任宰相,因他還誕生了一個成語:蕭規曹隨。

此人當宰相後整天飲酒作樂,皇帝聽他解釋後說:你繼續吧

因司馬遷的原因,漢朝開國的故事比其他朝代似乎更為精彩。漢高祖劉邦從一個亭長到開創漢朝,歷史上第一個屌絲逆襲的大英雄,跟他一起創業的兄弟中,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這幾個都來自沛縣,蕭何官是最大的,為沛縣主吏掾(相當於縣組織部長),其次是曹參,任沛縣獄掾(相當於縣監獄典獄長),劉邦只是一個亭長(五戶為鄰,五鄰為裡,十里為亭,也就是說劉邦是負責250戶人家約1000多人的安保工作,相當於今天村裡的一個民兵連長),樊噲是屠夫,周勃是吹鼓手,夏侯嬰是車伕,出身都很低微。

創業之前,曹參的官比劉邦還要大,漢朝建立後,曹參被封為平陽侯,任分封國齊國丞相(劉肥為齊王),蕭何被任命為漢朝開國宰相。漢朝第二任皇帝漢惠帝(劉盈)即位後,劉盈問蕭何誰今後可以接任宰相之職位,蕭何推薦了曹參,曹參就這樣當上了漢朝第二任宰相。

此人當宰相後整天飲酒作樂,皇帝聽他解釋後說:你繼續吧

曹參當上宰相後,整天請手下喝酒聊天,對國家治理沒有提出什麼好的建議,手下有人看不慣了,本來想去勸勸他,結果被他拉著一起喝酒,直到喝醉了離去,始終都沒法開口。

漢惠帝對這位開國元勳沒有太多辦法,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作為開國功臣,曹參曾經跟隨韓信四處打仗,身經百戰,屢建戰功,攻下二個諸侯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因此,劉盈放任了曹參三年。

三年後的一天,劉盈實在忍不下去了,就派曹參的兒子、在朝中任中大夫的曹窋(zhú),回去試探著問問曹參為何不理朝政,結果被曹參狠揍了一頓。

此人當宰相後整天飲酒作樂,皇帝聽他解釋後說:你繼續吧

曹窋把過程告訴了漢惠帝,等第二天上朝時,漢惠帝責備曹參說:“昨天是我讓曹窋去規勸你的,為什麼你要責罵他?”

曹參趕緊脫帽謝罪,回答道:“請陛下考慮一下,您和先帝(劉邦)誰更強?”

漢惠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比呢?”

曹參接著問:“陛下您看我和蕭何比,誰更賢惠呢?”

漢惠帝說:“你好像不如蕭何。”

曹參說:“陛下是說得很對,先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已經很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恪守各自的職責,遵循現有的法度不隨意更改,不久行了嗎?”

惠帝說:“說的很對,你休息休息吧!”

曹參當上宰相後,一切按照蕭何制定的制度執行,因此留下了“蕭規曹隨”這句成語典故,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