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別說新聞頻頻出奇特故事了,就連我家的小區,在晚上九點十點的時候,也總能夠聽到不止一位家長突然狂暴的怒吼:

"剛講過怎麼又忘了!""這個題為什麼又做錯了!""你就不會按照剛才說的算嗎!""你怎麼蠢成這樣!"

這一連串的怒罵聲夾帶著孩子的哭聲,在小區四處遊蕩,但是我知道這還是"輕"的,過幾分鐘打起來就更"熱鬧"了。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最近新聞、微博、微信圈子裡,都能看到各種家長崩潰的吐槽,平時是可愛的小天使的孩子,一到做作業的時刻,在家長們眼裡頓時化身"小惡魔",這些"小惡魔"從小學入學到初中年齡不等,"氣人"的招數也"日益精進",總能"發明"出新的招式來把輔導功課的爹媽氣得夠嗆。

但是我們也知道,生活中不乏在輔導功課上非常成功的家長,他們又是如何做到能夠和"小惡魔"和諧相處的呢?又或者我們該問問,為什麼別人家的小孩子不是"小惡魔",而是"小天使"呢?究竟,家長要做到怎樣才能培養出"小天使"呢?

家長屢屢崩潰,只是因為作業?

1. 崩潰到考證

2018年11月27日,丹陽市某微信群裡一位家長髮出消息稱,自己為了"把輔導作業的負能量化解掉

,一時激憤就去考了一個證",沒錯,這位"勵志"的家長考的正是一個小學教師資格證

2. 崩潰到出家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依舊是2018年的新聞,在鎮海市濱江區,一位年輕的媽媽於11月初在山南法理寺出家,法號:慧解。而原因也正是在陪小學的女兒輔導作業時太過憤怒,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聽從了家人的建議每日讀經,在陪女兒做作業的時候,這位媽媽也捧著一本經書,慢慢地對佛法產生了深刻的理解,頓悟了!

3. 陪孩子究竟是陪什麼

在我們"代代相傳"的教育理念中,似乎全人類的家長們都要在孩子正式上學之後陪孩子寫作業,輔導孩子的功課,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僅僅是為了拿塊板子隨時糾正孩子開小差而已嗎?

其實,我們在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孩子在進入義務教育的時候,對"老老實實做作業"會有一定的不適應

家長們通常認為,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是要像培育一棵樹一樣,把那些

枝枝叉叉的"小毛病"修剪掉,這樣孩子才能"有出息",成為一棵參天大樹。因為肩負著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家長們對於孩子的狀態隨時給予高度關注,並且對孩子的一些表現會很自然地"反應過激"。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我們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往往會變得"不寬容"、"挑剔過度":孩子盯著課本,撓撓頭、打個哈欠,我們就會覺得這是

不專心的表現;伸個懶腰要吃個水果,我們就會覺得孩子"作妖";孩子盯著課本入迷了我們又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在發呆,會喊他名字或者推推他,看他睡著了沒有……

要想做到從容面對孩子學習時的情況,我們必須系統地認識一下小學生的學習究竟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小學生的學習缺了什麼?

教育孩子切忌"一股腦",這種單方面"傾倒式"的"對你好",是家長們將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一股腦"地塞給孩子,從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什麼叫做"好",而忽略了孩子年齡和生活習慣,讓他們不能適應這種成年人式的好。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那麼,孩子究竟缺了什麼,才會變身成"小惡魔"呢?家長們不必慌張亂"安排",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輕鬆引導孩子變回"小天使"。

1. 改變指導方式,自然培養自律

什麼是效率?效率就是做事的速度。我們總是期望孩子"快快做完作業",這樣就顯得孩子對學習的內容得心應手,同時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也從不三心二意。

不抓撓、不發呆、不走神,集中注意力,家長們認為這樣孩子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樣的觀念有對有錯。

其實,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之後,僅有短暫的十分鐘課間,能讓孩子們在不同的課程之間進行放鬆,讓大腦休息一下,而課堂上的小練習往往因為是出於鍛鍊基礎而比較容易,孩子們沒有太多的鍛鍊機會。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當孩子回到家裡之後,"作業"無疑是一個複習功課和進行實踐的過程,所以作業才會顯得無比重要,這是一個反覆記憶的過程,能夠讓知識得到應用,從而夯實學習成果。所以我們直接要求孩子擺開作業本做作業的指導方式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當孩子看著課本和作業,努力回想上課學到的內容時,自然會發愣,需要時間去回憶和思考,這樣看起來就像是在發呆了;當孩子看課本發現自己忘記了一些知識時,害怕家長認為自己上課沒有好好聽講,自然就會用抓耳撓腮的方式掩飾、"打掩護",這些動作在家長的眼裡就是"三心二意"、"作妖";因為對自己學到的內容沒有自信,孩子就會主動和家長要求吃東西,這其實是一種撒嬌、討好家長的表現,希望看到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來確認自己沒有被家長討厭。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所以解決辦法也比較簡單,我們在孩子做作業之前,可以先帶著孩子回憶一下課本知識,結合老師佈置的作業觀察這一天學習內容的重點,並且提醒孩子哪些知識比較難、容易錯,之後再給孩子15分鐘回憶和複習的時間,再來完成作業,孩子的心理負擔和作業負擔都會輕了很多。

2. 杜絕過度依賴

當孩子問起"爸媽,這裡怎麼辦啊"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坐得住",不要立刻就拿起孩子的課本來研究,要讓孩子養成自己思考問題的習慣,這樣性格才會漸漸獨立起來,當孩子獨自面對課程中的疑難點時,也不會總想著"這裡我聽不懂,回家問爸媽"。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在課間或放學後詢問老師,鼓勵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學業難題,當孩子獨立解決學業上的難點時,成就感是非常強烈的,這樣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會讓孩子更加快樂地去面對學業,認為上學是可以感到快樂的。

3. 培養遇到困難的積極心態

孩子剛上小學的時期,是建立邏輯思維能力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明白,我們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可能都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每個人擅長的思維方式也多少有些區別,我們不必要強按著孩子和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一模一樣,只要孩子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就好。

所以在孩子小學一到三年級期間,孩子很容易在摸索學習方法時遭受挫折,家長不要埋怨孩子,也不要覺得孩子在"胡鬧",更不要覺得孩子和自己看待學習方法的思路不一樣,就覺得孩子在"作妖"。

拿什麼“拯救”你的作業,我的孩子?家長崩潰到出家

我們只需要幫助孩子排除那些明顯錯誤的、傷害視力、有損健康(如熬夜)等,當孩子認為怎樣的學習方式自己更舒服、更有利於加深自己的記憶(如站著背書、一邊散步一邊背書、寫作業的時候喜歡喝牛奶等等小習慣),家長不必阻止,不要給孩子無意義的壓力。

除此之外,在孩子發現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缺陷而氣餒時,家長也不要"火上澆油"去埋怨孩子,甚至是說一些"幸災樂禍"的話,要鼓勵孩子打起精神來,梳理自己的學習方法,看看該如何彌補不足之處,孩子才會獨立且自信,成為"小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