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蔚来汽车的转折点:自我造血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禾颜阅车


其实目前新势力造车都在持续亏损,不只是蔚来独有,只不过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只有蔚来一家,正因为蔚来上市了,所以财报是透明的,才会被大肆报道。

目前而言,不管是蔚来、威马、小鹏等其他造车新势力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蔚来创始人李斌针对亏损曾说“你不能指望一个四岁的孩子养家”,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造车新势力成立时间基本都是在四年左右,四年让一家新晋车企做到盈利实则天方夜谭,要知道特斯拉成立至今15年,仅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但没有人会质疑特斯拉的成功。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说“威马将会是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大家都会把盈利当成一种目标,因为不能实现盈利的企业是有问题的。

目前而言,新势力仍然需要资本的持续灌溉,而想要获得资本的灌溉就得做出成绩来让资本市场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资本越会越来越偏向诸如蔚来、威马、小鹏等头部企业。

至于说自我造血的难度系数有多大,这个没法用标尺去衡量,因为每个车企在研发费用、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及宣传上所用的资金不同,而大家批判蔚来的原因很大一点在于对蔚来汽车的商业模式的不认可。

目前来看蔚来扭亏为盈的时间周期还遥不可及,就让时间去验证吧.


电动视界


【导语: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标志性企业,蔚来汽车最近再度因为一系列的战略收缩举措受到各方的关注:内部裁员、高管离职或退休、向上海银行质押股权、分拆NIO Power单独融资、出售FE赛车队等。虽然拥有北京亦庄国资100亿元投入的承诺,但蔚来如果要确保在未来能生存的关键是能否靠自我造血活下来。】

蔚来汽车1-7月份的累计销量才达到9044辆,离其年销4万的目标相距甚远。三年来,蔚来汽车已累计亏损接近200亿元。而与此同时,蔚来需要在新技术、新车型以及新营销领域不断进行投资。资本重装下的蔚来开始瘦身,这不仅是蔚来汽车的转折点,也是造车新势力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蔚来ES8遭遇四连跌,7月份销量下滑至436辆,今年1-7月份累计销量仅7565辆。蔚来CEO李斌透露,截止7月底ES8以近50万元的均价累计交付18641辆。客观地说,对一家无任何汽车基础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来说,在目前的汽车市场竞争中能以50万元的均价交付近2万辆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但市场无情资本更无情。想要通过半年不满万台的销量来支撑一家之前没有任何积累的车企的持续研发及制造,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更何况蔚来还在纽交所上市,如此市场表现极易被美国投行做空,最后落得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那么,蔚来在未来能活下来的关键是什么?

手头可用棋子越来越少

“9月底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调整后公司的人员规模大概在7500人左右。” 李斌在内部信中将紧衣缩食提上日程。“要优化每一个项目的预算和使用节奏,没必要花的钱坚决不花。”

内部人员优化,是蔚来应对危机之时必然采取的措施。大手大脚花钱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相比于欧美车企动辄万人的裁员计划,蔚来1200多人的裁减规模并不算太大,但考虑到蔚来的员工数量,其百分比也已经足够惊人。此外,未来的联合创始人郑显聪退休、软件副总裁庄莉离职、尤其是北美团队痛失灵魂人物---蔚来北美CEO伍丝丽等高管的相继离开,不能说蔚来的内部治理有多大问题,但是外聘高管之间的整合、中美文化之间的融合,在蔚来身上或多或少都面临不小的问题。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标杆性车企,蔚来能否支撑下去,不仅事关蔚来本身,更是事关整个造车新势力能否得到国内消费者和资本认可,影响非常大。

资本市场的运作需要产品力与销量作为基础。

除了国内市场表现没有符合当初的预期外,让蔚来或者其他造车新势力更为担忧的是,国内消费者在电动车几则“着火”新闻曝光之后,对于电动车的信心会大幅下滑;特斯拉、大众、丰田等新老造车企业,纷纷给出了在国内明确的电动车大规模上市的时间表;而野蛮人如宝能、恒大、富力等也挥舞着支票,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的蔚来内忧外患。

李斌是资本市场运作的高手,单纯从操作手法上来看,股权质押、拆分NIO Power单独上市以及出售旗下FE赛车队等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就能为企业筹措一定的营运资金。但是在蔚来销量不佳以及中国市场整体趋冷的情况下,市场必然会对蔚来给出资产的估值大幅缩水。所以如果不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李斌应该断然不会出此下策。在完成上市、质押以及甩卖之后,李斌手头可用的棋子也越来越少。未来如何再持续筹资,相信李斌也会头痛不已。

北京国资:远水难解近渴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北京亦庄国资100亿元的投入,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蔚来对于资金的饥渴。如今蔚来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当前哪怕是制造端,可能都没有实现盈利,更不用说前期在研发和设施方面的投入。北京市政府肯定出于自己对于汽车产业的布局,通过投资蔚来来为北汽牵线搭桥,引入一个靠谱的战略伙伴。但北京方面的投入肯定会分阶段分批实施,这中间必然有对蔚来在北京的战略实施以及能为北京带来的各种利益作为前提。

如何进行自我造血?

对于蔚来汽车来说,如今的当务之急,必然是快速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而实现自我造血功能,降本是一方面,开源更加重要。ES8与ES6两款定价不低的车型,远远无法刺激蔚来终端销量迅速走高。蔚来还需要利用现有的平台技术,来投放更多中低价位的车型,攫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摊薄之前的研发及市场投入。

资本层面的运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只能解一时之急,终非长远之计。李斌纵然使劲浑身解数帮蔚来来筹措经费,在汽车这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面前,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加之变卖家当本身也很难持久。蔚来如今在非主营业务上的收缩,一定要再结合主营业务上的扩张。依托现有的研发能力,推出一款“爆款”车型已经迫在眉睫。否则以半年不到8000台的销量,蔚来也很难撑过国内汽车市场的这个冬天。正如同威马沈晖之前给出的数字,10万台的年销量,应该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盈亏平衡线。但包括蔚来在内的所有造车新势力,离开这个标准都太过遥远了。

禾颜阅车点评:

无论是资本还是造车新势力,之前都对国内的电动车市场过于乐观。大举进入的结果,必然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出现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国内的电动车市场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乐观,其竞争激烈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传统燃油车领域。在电动车当前还存在不少技术制约的前提下,发力普通零售端之外,兼顾其他销售渠道,更是各家造车新势力需要斟酌的战略。没有销量的支撑,一切就都是零。


禾颜阅车


人人都想成为马斯克,是个企业就认为自己是下一个特斯拉,可是特斯拉都不定能存活,整车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底,哪有那么容易?都说弯道超车,你以为传统汽车企业是吃素的吗?他们在研发,制造,采购管理上积累了多少年的经验,难道一个做PPT的就可以超越他们?


谢烟客Luke


汽车行业需要至少20年的沉淀才有可能被市场认可!

这是由于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企业需要长期的沉淀,产品的口碑需要长时间来积累。

美国不缺亿万富翁,但是敢于建全新汽车公司的人却少之又少,他们对于汽车业了如指掌!

本世纪初诞生的三家新能源汽车公司,CODA已经破产,FISKER不死不活,TESLA连续亏损15年,是否能够存活下来还未可知!

难道汽车行业的规律不适合蔚来汽车吗?

不会的!

蔚来汽车要想达到能够自己造血生存,至少还要再奋斗十年!在此期间,每年至少要亏掉20亿元,总亏损不会低于200亿,这是最低限度!究竟蔚来在十年之内要亏多少银子,取决于它的融资能力。简而言之,能融多少就会亏多少!


深蓝ME


一个公司最大的财富就是一起拼搏的人,轻易裁员真的不是好现象,在困难时期裁掉的人员关键时刻的损失将无法估量,现在有些企业真的发展阶段膨胀的太厉害了完成裁员,当初发展如果理想合理的话不至于裁员

其实企业的裁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最高领导的决策错误,也不是员工的错误,而是某种形态中决定疯狂扩张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导致人员臃肿,一旦遇到状况不佳,发现问题必须出现的裁员

你可以发现现在的企业很多都是人员臃肿,中低层人员紧张,高层人员紧张,往往一起的中层出现人员复杂,这有很多方面,一方面是关系户,一方面是部分说不上那部分领导需要有办事人员,还有就是过程太过复杂,最行之有效的过程为:决策这~执行者(这种关系最简单明了也最能反应出不足,及过程中的一切问题);然而你确发现过程关系变的复杂了,决策者~传话者A(因为他负责的部分需要应对决策者的方向,这里的应对一方面是完成决策者的任务,一方面是如何让决策者满意)~传话者b(他需要把传话者的方针执行下去,并完成传话者 A 交给的任务)完成这个过程会衍生c,d,e~~~~~,到执行者需要很多的环节很多的人传导,本来决策者~执行者~反馈问题,问题很直接暴露了,现在变成决策者~~~~~~执行者,必须执行到位(满足决策者的一切),所以这个本来应该反馈的问题变成了一切顺利,因为中间无论如何也要让决策这满意,本身问题却没有被发现,造成决策者一错再错,可怕吗?真的太可怕了,诺基亚帝国怎么崩塌的?据说诺基亚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决策者太强,下面问题反馈不到决策者,二中间环节会把问题塑造的很完美,所以决策者发现不了问题,时间久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瞬间崩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