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赵氏孤儿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赵武重振赵氏家族,最终成为赵国的正卿,可谓非常励志。然而赵武和其子都英年早逝,其年幼的孙子赵鞅(赵简子),接过了家族的重担。

赵鞅从一个政治菜鸟,艰难而幸运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成长的过程,一路伴随着尸山血海。经历过残酷斗争的赵鞅明白,要想把赵家这份家业传承下去,一个优秀的领头羊是重中之重。面对晋国云谲诡异的政治局面,如果继承人太过平庸,赵氏家族会被连骨头带渣吞进别人的肚子。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赵鞅立储

面对着外部的强大压力,赵简子赵鞅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不可能不上心。无论是赵氏还是其他五家,晋国的六卿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起起伏伏。而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往往能维持一个家族几十年的运势。

当时,子卿善于相人,赵简子便把他找来,看一看自己儿子中哪个最贤能。其中,赵无恤因为母亲的身份低微,不被赵简子重视,子卿相人的时候并未看到他。

简子遍招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简子曰:“赵氏其灭乎?”

此时的晋国,是“六卿执政”时代。这些执政的卿士,属于卿将合一,居则处理政事,出则带兵打仗。如今子卿认为赵氏的后人中没有能担任将军的人,预示着赵氏的未来不会有人居于六卿之中,赵氏将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这是赵简子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子卿此刻却提到了另外一人,那便是开始没有被招进来的赵无恤。子卿见到之后,大呼:“此真将军也!”

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后,简子尽招诸子与语,无恤最贤。

这个过程稍微带有玄幻色彩,善于相人的子卿,认定赵无恤是赵氏最合适的继承人。然而自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却成为赵无恤逆袭路上最大的障碍。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原本和继承人隔着十万八千里,但最终因为一本书,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赵无恤被赵简子选定为继承人。 这是对西周宗法的突破,而在这种礼乐崩坏的背景下,其背后代表的,更是残酷的斗争。

逆袭背后的故事

赵简子之所以立出身最卑微的赵无恤为继承人,突破了当时的礼法约束,其背后自有深刻的考量。赵无恤看似华丽逆袭的背后,其实是血淋淋的争斗。作为晋国正卿的赵鞅,在选定自己继承人的时候,显然是抱着一种更务实的态度,而没有被礼法所约束。这份务实的背后,折射着当时残酷的竞争。

第一,晋国权力被卿大夫把持的现状。晋国为了避免公室夺权,走了一条比较极端的路子。晋献公对公室大肆杀戮,此后,非国君继承人的公室往往便被送往其他国家。长此以往,公室力量衰微,国君的权力旁落到卿大夫手中。

齐景公使晏婴于晋,晏婴与晋叔向语。婴曰:“齐之政后卒归田氏。”叔向亦曰:“晋国之政将归六卿。六卿侈矣,而吾君不能恤也!”

可见,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预见到了田氏代齐和晋国被瓜分。而晋国的这些卿大夫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土地、财富,往往又是各自抱团,相互攻伐。在相对平和的表面之下,暗地里却是图谋对方的一切。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范、中行氏伐赵鞅,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谋逐荀寅。

范氏、中行氏合伙抱团,智氏、赵氏、韩氏、魏氏暂时走到了一起。后来,吞并范氏、中行氏后,智氏又联合韩式、魏氏去攻打赵氏。但在马上成功的档口,反水的魏氏、韩氏又回过头联合赵氏灭掉智氏,最终三家分晋。

第二,争霸、兼并的进一步加剧。春秋争霸慢慢就要进入尾声,马上要迎来更加残酷的兼并战争。这种兼并,即使是至亲之间,也难以避免。赵简子曾说自己在常山上藏有宝物,让所有儿子前去寻找。但回来之后,其他人都说没有找到。只有赵无恤一人,说自己找到了“宝符”。

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

而赵无恤的姐姐,却是代地国君的夫人。然而这并没有阻止赵无恤吞并代地的野心。就在赵无恤(赵襄子)刚刚埋葬了自己父亲(赵简子),孝服还没除去,赵襄子便令人请代王相聚。

(赵无恤)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

赵襄子兼并自己姐夫的土地,甚至都等不及过了父亲的服孝期。赵无恤的姐姐听到消息后,呼天抢地,最终自杀。这种赤裸裸的兼并,无视亲情,无视礼法,甚至无视君王。

第三,“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自大夫出”。周王室自从东迁之后,实力大为衰弱,各诸侯国已经逐渐不再听从号令。后来随着争霸风气兴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便改为“自诸侯出”。而诸侯们最终的结局,也没能好到哪里去。大权旁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襄子立四年,知(智)伯与赵、韩、魏尽分范、中行故地。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

卿大夫此时已经敢攻击国君,礼乐崩坏已甚。此时,不仅仅是晋国,齐国、鲁国等大国,亦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

第四,养士风气的先声。晋国有规定,先发动武装叛乱的要被处死。当初的赵简子,即使面对赵氏内部的分裂,也没有胆气率先发动攻击,还是赵鞅的心腹家臣董安于察觉了情况。董安于私自调动了军队,积极防备敌人的攻击。

但是叛乱被平定后,智伯却开始挑刺,认为是董安于先率先发动的,按律应该被处死,赵鞅对此进退两难。心腹家臣为了自己考虑,但碍于晋国法律,自己却要下命令处死他。董安于知道后,却自己主动要求自杀。

安于曰:“臣死,赵氏定,晋国宁,吾死晚矣。”遂自杀。赵氏以告知伯,然后赵氏安。

这其实就开了战国时期养士先声。一些怀有政治长材和政治野心的人士,开始得到自由施展的机会。所以,战国时期养士风气盛行,甚至以养士多少来评价政治人物。

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赵国首任国君赵无恤,华丽逆袭之路


结语:在春秋并不太长的近300年中,王室衰微,霸权兴起,列国兼并,公室没落,大夫专权,所有的这一切,都能在赵鞅立储中找到影子。战争的频繁和激烈都远超以往,烽烟迭起,旌旗翻卷,同时又伴随着政治上的联合分化,不同势力集团的尔虞我诈。要想在这种背景下存活,并且带领家族走向更加强盛的地步,打破原有规则势在必行。各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化越演越烈,更加剧烈的变革马上就要到来!而赵无恤华丽的逆袭之路,不过是其中耀眼的一朵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