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1639年,清兵还师,张献忠叛

是年,清兵掳掠河北、山东,但山海关始终无法攻入,明军勤王部队,已经抵达,清兵退。李自成自去岁败于官兵,元气大伤,后官兵被调入京勤王,李自成得以喘息,躲藏于山中修养。张献忠降而复叛,湖北被其搅乱,招抚张献忠的熊文灿被下狱问罪。

清军退

1638年秋,皇太极大举对明朝用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深入千余里,掳掠人口四十余万,银钱近百万两,1639年三月,清兵带着掠夺的人口金银,向北退去。

1639年,清兵还师,张献忠叛

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经过清兵这一次的破坏,更加雪上加霜,皇太极通过一次次劫掠,留下大片的残垣断壁,残民伤病等待救治,这么做,还调动了明朝内地的军事力量,让原本围剿义军的部队,不得不北上勤王。

许多人也许要问,皇太极可以两次三番深入进来,为什么不直接打下北京城?

皇太极怎么考虑的我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我们试着找找原因,其一,当时的明朝还有很多忠于崇祯的军队和将领,皇太极如果想要一城一城的打下来,代价不小,即便打下来,还要分兵驻守,那么在兵力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被人数众多的大明军队各个击破,要知道,人口是皇太极最大的劣势。

其二,皇太极要想进北京城,可是要比李自成难一些,因为皇太极是外族入侵,李自成属于起义造反,所以,当几年后,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城里就有人给李自成开城门,虽然后来,李自成被多尔衮打败,仓皇逃走,多尔衮用的理由是,帮崇祯复仇,剿灭李自成,虽然这种说法很可笑,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还真让多尔衮顺利平定天下,由此可见,师出有名有多重要。

张献忠叛乱

原本已经投降熊文灿的张献忠,在明军被抽调北上勤王的时候,受到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原本,张献忠就不打算真的投降,这点,左良玉看出来了,但是,熊文灿没看出来。

1639年,清兵还师,张献忠叛

张献忠的出尔反尔,将原本已经受到遏制的乱局,再次重新搅乱,熊文灿也被下狱问责,而杨嗣昌留下的十面网,也变得四处透风,成了一张破网。

张献忠的复叛,得到了罗汝才(曹操)等人的响应,让义军重新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张献忠在出其不意之下,打败了左良玉,等官兵反应过来,张献忠已经快到了四川,再想围出一张网,就不容易了。

因为熊文灿接纳张献忠投降的缘故,让杨嗣昌也受到了牵连,虽然没有很大的变故,但是,崇祯帝对他也没之前那般信任。

1639年,清兵还师,张献忠叛

1639年,内乱再次突发,加之外敌入侵,两相计较之下,明朝损失不小,优秀的将领先后死去,精锐的部队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