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衝鋒槍和步槍有什麼區別?

WIFEMJ


先從衝鋒槍的誕生說起

衝鋒槍起源於一戰,當時的戰爭場景是重炮互轟,塹壕對射。哪一方敢衝就會被另一邊擁有良好掩體的塹壕步兵以及機槍陣地收人頭。

因此,各國開始思考一種以小股精銳步兵為先鋒,在敵方鐵絲網和塹壕最薄弱的環節撕開一道口子,然後鞏固,並等待大部隊藉此缺口突破的突擊滲透戰術。比較有名的就是德國人的風暴突擊隊Stoßtruppen。而衝鋒槍就是在這批部隊裡發揚光大。

其實從早期這會衝鋒槍的應用上就可以看出它的當時步槍的最大區別,

衝鋒槍都是自動火力:因為突擊隊作為尖刀突破時,需要自動火力壓制敵軍。

衝鋒槍往往輕而短:因為突擊隊的機動作戰需要,而且塹壕中窄小,長槍很難施展。

衝鋒槍往往使用手槍彈:因為後坐相對較小,全自動潑水可控,而且突入敵方塹壕時作戰距離近,手槍彈也能滿足射程要求。

而當時的步槍就不用說了吧?一水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大栓,射程遠、高精度、槍身長、射速慢。

但到了現在,衝鋒槍那些自動火力啊,槍身短而輕特質基本和突擊步槍,尤其是短管突擊步槍重疊了。而且短突發射的小口徑步槍彈無論在射程、精度還是破壞力上都遠比傳統衝鋒槍的手槍彈優秀,也是因為這個緣故,現代衝鋒槍在軍用領域的地位非常尷尬,幾乎就是出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僅在一些需要隱蔽攜帶(衝鋒槍可以做的更小),消音需求(手槍彈的彈頭往往比小口徑步槍彈要重,使用亞音速彈的情況下更具有殺傷力,但最近也開始被一些中大口徑的亞音速步槍重彈,比如.300BLK搶市場),警用執法(防止射失後飛的太遠、過度穿透、跳彈等)等領域


瘋狗的輕武


最大的區別就是射程了,步槍的射程可以達到500米左右甚至更遠,而衝鋒槍的射程不到200米,實際的作戰距離一般在一百米之內。

衝鋒槍的出現就是彌補步槍在近距離的戰鬥中,火力密度不夠強大,持續性也很差。即使是全自動的步槍在近距離的作戰中也深感吃力!在這個距離以內,步槍的威力過剩,射速又跟不上近戰瞬息萬變的戰情,於是縮短了射程並提高了射速和子彈數的衝鋒槍便應用而生。



像抗日神劇中的“英雄任務”在陣地戰中用衝鋒槍(或者盒子炮)同己方的步槍、機槍一起射擊數百米外的日軍是基本不可能的事!一般在一千左右的距離是重機槍的作戰範圍,而200到800米的範圍是步槍和輕機槍的作戰範圍,而不到一百米甚至50米的距離才是衝鋒槍的作戰範圍,而在這個距離大部分的步槍手都準備用手雷接敵了。


當然了,迫於中國軍隊重武器的不足和日軍遠程火炮的威力,中國軍隊並不像歐洲軍隊那樣在有效射程即開始射擊(這樣極易被日軍的火炮尤其是迫擊炮摧毀機槍支撐點)。而是在日軍逼近一百米甚至更近的距離後才集中輕重火力一起痛擊日軍。

簡單點說就是,步槍適合於中遠距離的打擊敵軍,而衝鋒槍適合於近距離的射擊敵軍。當然了這只是二戰時期的一般用法,現代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的區別已經越來越縮小,尤其是自動步槍幾乎可以在任何距離內執行作戰任務(射程以內)。


戰略論


用途上的差別,需求決定市場。

衝鋒槍和步槍也是一種商品,武器更新換代,總是要符合市場需求!

衝鋒槍,在如今的作戰概念中,主要是以便攜,火力強大為主要特點的輕便武器。



而且區別於步槍,衝鋒槍在如今更受警察部隊的青睞,衝鋒槍低穿透的特點可以減少作戰中的連帶損失和誤傷。

尤其是那些對武器的便攜性有硬指標要求的使用方,比如飛行員或者私人安保。

尤其是飛行員,如今的MP9衝鋒槍很受這類用戶的青睞。

像俄軍,一般給戰鬥機飛行員配備APS衝鋒手槍,使用效果和衝鋒槍一樣。



戰鬥機飛行員,受限於駕駛艙狹窄的空間,只能是使用這類武器。

即:保證火力強度,保證便攜性。

還有警察部隊也喜歡是用衝鋒槍,手槍彈具備穿透力低的效果,方便警察作戰使用。

一不小心誤傷誤殺什麼的,警察受不了。

糟,這是毛子警察部隊,人質有危險了……

再說步槍,這是個統稱。

需要使用步槍的環境,對威力有追求。

這是特種部隊摸哨用的武器,叫短突擊步槍,威力足夠,夠便攜。

其使用步槍彈,子彈很多使用的都是特製的,比如是用速燃發射藥,方便在短槍管裡使用。




這類,是步槍裡如今比較典型的玩意。

個頭很大,是用步槍彈,精度高,殺傷力強。

上面是美軍新裝備的M27步槍,是用MK262 MOD1這類子彈,可以在800米內進行精確射擊。

這類,精確射擊步槍,以半自動為主。

圖片是MK20SSR型,海豹突擊隊使用,可連發。使用大威力高精度的步槍彈,能800米爆頭。

如今說的步槍以此類精確射擊步槍為概括。




這個,.50BMG口徑狙擊步槍。

這是步槍裡最重視威力的種類。

以上!

衝鋒槍在防彈衣沒普及之前就連特種部隊都作為主武器使用,比如MP5衝鋒槍。

當防彈衣普及之後,衝鋒槍的使用就以自衛為主。

當然,很多有用MP7A1的,但那種子彈不好找。

自衛的話也得考慮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子彈是用,所以如今的個人防衛自動武器基本上都會用MP9或者Micro-Uzi這種最便攜的衝鋒槍。

尤其是Mirco-Uzu

這款Micro-Uzi,很多人愛用,一秒內,子彈傾瀉而出!

即便是自衛狀態,近距離把子彈一下子傾瀉出去,找機會撤離!

這年頭,除去被動自衛需求,但凡跟主動作戰沾邊的,都用使用步槍彈的突擊步槍。

比如,吃雞裡的那些!


睦健持兵


步槍通常的定義為步兵單兵槍械武器,所謂的單兵就是一個人使用的,步槍是一個統稱,由栓動步槍,自動步槍構成,而其中的自動步槍中就包括了衝鋒槍。衝鋒槍本身首先它是步槍,這是原則問題,而技術問題它是自動步槍的一種,所以衝鋒槍也是步槍。步槍的的稱呼是隨著時間推移變成而成的,步槍的稱呼本身就是步槍發展的一個歷史。因此,步槍和衝鋒槍的第一個區別是,衝鋒槍是步槍的一種,是步槍家族中自動步槍的一種。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機槍為什麼不叫步槍呢?其實機槍也是來源於步槍,栓動步槍是所有槍械武器的鼻祖,機槍誕生時首先是以重機槍的身份出現的,當時的重機槍可是一堆人操作,超出了單兵槍械的範疇。


機槍的發展是一個特例,它首先發明的是重機槍,後來有了通用機槍,輕機槍。而步槍則不同,首先是栓動步槍,而後是半自動步槍,全自動步槍,另外狙擊步槍也是由步槍發展而來,所以步槍是一切槍械武器的鼻祖。為了方便區分,步槍和衝鋒槍被以兩種形式存在,步槍通常定義為長槍管,能夠栓動擊發和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的步槍,裝彈量少於衝鋒槍。衝鋒槍是一種單兵連發槍械,它比步槍短小輕便,具有較高的射速,採取了手槍彈,適於近戰。衝鋒槍的稱呼並不是一個定義性的,屬於習慣性的,因為除了我們之外其它的並不這麼叫,通常都往機槍上靠,另外現在衝鋒槍和突擊步槍的區別也是我們比較認真,國外並不這麼較真。其實意義本來就不大,部隊都是按照需要統一配發,習慣就好。


步槍主要由栓動、自動(半自動步)的形式存在,栓動步槍是依靠手動推拉槍機送彈上膛、擊發、後拉槍機完成退殼再一次上膛等一系列動作,射速慢,對於射手人工作業依賴性大,這是缺點,優點是射擊精度高,栓動步槍的精度是所有自動步槍中最高的,因此,現在很多的狙擊步槍仍然採用栓動步槍模式。半自動步和全自動步槍原理是一樣的,現代自動步槍都是利用部分火藥氣體推動槍機向後運動,通常都是活塞桿連接槍機,同時有復進機構成。在槍管上開有一個導火孔,利用火藥氣體壓力使活塞桿帶動槍機向後運動實現拋殼,在復進機(彈簧)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同時推彈上膛,擊發,如此循環。衝鋒槍都是自動的,原理和自動步槍沒區別,衝鋒槍也是一個家族,有微型衝鋒槍,微聲衝鋒槍。


衝鋒槍雖然很多的文獻把它定義為不同於步槍的一種槍械,但衝鋒槍是由步槍演化而來這是一個事實,雖然理論上衝鋒槍使用手槍彈,但衝鋒槍並不是手槍的發展型。衝鋒槍最具爭議的不是屬不屬於步槍,而是突擊步槍,我們必須要說清楚,突擊步槍這個詞也是我的的叫法,甚至連百度都再刻意糾正,衝鋒槍,突擊步槍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的稱呼,兩個稱呼都不是國際上的定義性稱呼,有什麼可糾正呢?有一點它們是廣泛認可的,都屬於自動步槍。






兔哥42928


步槍,是最早研發製造並投入實戰的步兵槍械,大概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到當代的栓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等演繹過程。

僅從外觀來判斷,步槍都有較長的槍身和槍管,是一種單兵實施抵肩射擊的槍械,主要用於發射火藥燃燒推進的步槍彈,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有效射程視不同類型的步槍和發射藥有所不同。

毫無疑問,步槍以前是現在仍然是步兵最主要的配槍,即便最現代化的軍隊,只要有步兵存在,配備的槍械大都還是步槍。

步槍是運用於戰場最廣泛的步兵槍械,可以說參與了人類自進入發射火藥的熱兵器時代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爭,從槍管裝火藥的前裝圓彈單發步槍,後膛裝填單發火藥氣體推進步槍,到5發栓動步槍和5-10發半自動步槍,到當下的20-30發彈匣供彈自動步槍的發展。

從發射大威力的步槍彈,到發射中間威力的步槍彈,到現在發射小口徑的步槍彈,步槍的發展歷程簡單概括,大致就是如此。

衝鋒槍,則較之步槍要晚數百年才出現,MP-18被認為是近現代兵器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衝鋒槍,且較早地投入了實戰。

一戰時期,德軍小分隊裝備了32發蝸牛型彈鼓的MP-18,常作小規模滲透突擊,憑藉強大的火力,瞬間撕開協約國軍隊的塹壕,深入腹地去破壞對手的彈藥庫、炮兵陣地、後勤基地等。

對這把能連續不停射擊的MP-18,是協約國官兵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於是,就有了“子彈噴射器”的稱謂,其近距離非常猛烈的火力,遠在當時步兵普遍裝備的5發栓動步槍之上。

衝鋒槍,槍身包括槍管較短,且重量一般較步槍要輕,是可以連續射擊的步兵槍械,發射手槍子彈,其有效射程較近,彈丸殺傷力不如步槍彈,但由於火力猛,因此,適合特種兵和警察反恐作戰,巷戰、室內作戰,包括叢林戰等,也比較適合衝鋒槍性能的發揮。

二戰時期,是衝鋒槍的黃金年代,由於步兵班大都使用5發栓動步槍,配一挺20/30彈匣供彈的輕機槍,條件差的軍隊連排作戰單位才能配輕機槍,因此,一個步兵班如果能配一支20/30彈匣供彈的衝鋒槍,對整個步兵班火力的輸出意義極為重大。


國平軍史


作為一名軍事領域的創作者,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步槍衝鋒槍同時出現在戰場上,多數是一戰二戰期間。當時面臨的問題是,栓動步槍威力過剩,所謂威力過剩也就是槍的射程遠遠超出實際所需。而衝鋒槍面對的是射程太近,普遍有效射程只有一百多米,很難滿足中遠距離作戰。

其次,武器的區別其實從根本上看,都是用途上的不同。而這個用途,影響的是整個槍的設計。既然是衝鋒槍,就是要短,因為子彈短,因為射程近。衝鋒槍要求的就是射速和停止能力,原因也是作戰距離近。而突擊步槍的槍管長使用尖頭彈,原因就是射程要滿足不同的作戰距離。

最後,衝鋒槍和步槍的最大區別是使用的子彈不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子彈,步槍是使用步槍彈,從外觀上看,手槍子彈的彈頭是圓的,而步槍子彈是尖頭的,這樣子衝鋒槍的有效射程一般是在200米以內,而步槍的有效射程是400米,老式的步槍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800米。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槍王之王


很高興能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作為一名軍事領域的創作者,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步槍衝鋒槍同時出現在戰場上,多數是一戰二戰期間。當時面臨的問題是,栓動步槍威力過剩,所謂威力過剩也就是槍的射程遠遠超出實際所需。而衝鋒槍面對的是射程太近,普遍有效射程只有一百多米,很難滿足中遠距離作戰。

其次,武器的區別其實從根本上看,都是用途上的不同。而這個用途,影響的是整個槍的設計。既然是衝鋒槍,就是要短,因為子彈短,因為射程近。衝鋒槍要求的就是射速和停止能力,原因也是作戰距離近。而突擊步槍的槍管長使用尖頭彈,原因就是射程要滿足不同的作戰距離。

最後,衝鋒槍和步槍的最大區別是使用的子彈不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子彈,步槍是使用步槍彈,從外觀上看,手槍子彈的彈頭是圓的,而步槍子彈是尖頭的,這樣子衝鋒槍的有效射程一般是在200米以內,而步槍的有效射程是400米,老式的步槍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800米。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龍魂騎兵


一,子彈不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子彈。



步槍使用的是步槍子彈。

二,射速不同,衝鋒槍提供直接快速的火力壓制;步槍射速比衝鋒槍稍慢,通常是點射為主。

三,射程不同,衝鋒槍射程近,一般用於巷戰攻堅;步槍射程遠,一般用於陣地戰精確射擊。

不過隨著戰鬥的發展,衝鋒槍和步槍的區分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了,因為現在的自動步槍都可以連發的。
自動步槍只要扣著板機,就能連發一梭子打完,所以戰場上衝鋒槍基本不怎麼使用了,警用衝鋒槍比較多。


薛慧儷


影響槍械的幾大因素是:精度、射速和射程。而具體的槍械傾向於哪種性能取決於其設計定位。

近代意義上的步槍(rifle)是線膛槍,也就是具備膛線的槍支。線膛槍以穩定的彈道實現了較高的命中精度和較遠的射程。當時除了步槍就只有手槍和火炮。

隨著工業技術特別是金屬冶煉與加工技術的提高,步槍逐步擁有了後裝技術、定裝子彈技術等,射速、射速也逐步提高。步槍是陸軍步兵部隊的基礎裝備,其射程、精度都要遠超手槍。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的大部分國際戰爭中,步槍都扮演著步兵火力的核心。到一戰時,普通栓動步槍普遍擁有了10-20發每分鐘的射速和8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是一戰初期的裝備。雖然以機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出現讓步槍火力變得不值一提,但是當時機槍的笨重和對後勤帶來的巨大壓力讓機槍很難真正普及。

然而在一戰中(其實在日俄戰爭的201高地之戰中已經體現),各國陸軍發現,隨著防禦技術的進步,塹壕和機槍和改變了野戰模式。當時陸軍以徐進彈幕加散兵線的衝鋒戰術完全無法快速突破對方完整的防禦體系,戰線反而高度穩定,可能數月都無法推進50米。雙方的塹壕距離僅為200米左右,這種距離內士兵僅需1分鐘的衝鋒就可以越過,而塹壕內部的交戰距離更是隻有0到10米之間,交戰距離被大大縮短。射速在10-2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800的單發栓動步槍無法應對如此近距離的交戰,多數時候變成了肉搏時的長矛。讓步兵攜帶輕便的自動武器近距離交戰成為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因此,第一種衝鋒槍在1915年的意大利問世,而德國率先在1918年批量裝備了5000支MP18I衝鋒槍,其理論射速可達1200發/分鐘,是普通步槍的40-60倍。衝鋒槍一般使用手槍彈,有效射程一般僅有200米以內,而且射擊精度較差,適合短兵相接的近距離塹壕戰或城市戰。

到二戰中,步槍與衝鋒槍相互配合成為陸軍部隊的單兵槍械主流,這是實現0-800米有效火力的方式。但是,由於交戰距離因軍隊機械化而再度被拉長至300-400米,一戰大量短兵相接的塹壕戰不再繼續,衝鋒槍只能在近戰中發揮優勢的特點被弱化,在野戰中難有用武之地。1942年,德國率先研製了中間威力槍彈,並在1944年開始裝備StG 44突擊步槍,這是第一種現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美軍的M1918BAR使用的是步槍彈而非中間威力槍彈,一般作為輕機槍使用)。突擊步槍的射速與衝鋒槍持平,但有效射程是衝鋒槍的1倍,這符合機械化條件下的作戰需求。因此,衝鋒槍不再流行,逐步從軍隊序列中淡出,突擊步槍因為其射速、精度和射程性能適應現代戰場環境最終稱為現代步兵手中最為可靠的武器。

總之,衝鋒槍與步槍的核心區別在於衝鋒槍使用手槍彈,而步槍使用步槍彈或中間威力槍彈。何種時候好用取決於戰場環境與技術水平之間的均衡。衝鋒槍適合交戰距離近、空間較為狹小的環境,此外衝鋒槍的槍彈威力較小,不容易發生二次傷害,這也是警察部門更喜愛衝鋒槍的原因。而突擊步槍則適應300-400米的野戰環境,是軍隊單兵裝備的主流,衝鋒槍因為有效射程過短而僅少量裝備給裝甲兵、飛行員等空間有限的部門。


怪蜀黍老囧曾


衝鋒槍和步槍,最大的區別就是子彈了。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實用的衝鋒槍是一戰時期的MP18,這種武器使用手槍彈,射速較快,可是把當時還在拉栓的英法打的夠嗆。

而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則是德國1944年的STG44,它使用的是7.92mm毛瑟短彈,既有著步槍不俗的威力,又有著衝鋒槍較高的射速。


一般來說,衝鋒槍使用手槍子彈,例如司登、包括現代的MP5,多使用自由式槍機或者半自由式槍機,慣性閉鎖。依靠火藥燃氣的後坐力進行拋殼,不過也有幾個特例。

步槍則多使用步槍子彈,初速快,殺傷力強。例如AK47,M4A1等,多使用的是導氣式原理,剛性閉鎖,依靠射擊後的火藥燃氣來回流推動活塞,從而使槍機進行開鎖拋殼。

自從二戰的STG44出來以後,衝鋒槍其實就已經做了冷板凳,後來短突出來之後,衝鋒槍甚至要進博物館了。所以又出來了個PDW(個人防衛武器)的衝鋒槍概念,例如MP7和P90

至於PDW到底是啥,我們以後再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