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对本次新冠病毒的恐惧感,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爱影视作品


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小区出行限制,城市道路封锁,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的心理受到极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就是疫情以后,生活,工作的忧虑,毕竟工作停摆这么久,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受到惨重冲击,特别是对个人就业,会受到严重影响,毕竟疫情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续的失业导致贫穷才是让人最为难受的。


蓝色情怀749


其实我最害怕的,是疫情没有完全控制就开学。还好,国家做了统一部署。

经历了非典,对新冠没有特别恐惧。只是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太强了,真是防不胜防。

最焦虑的就是封城。

我婆婆因为身体原因得透析,而透析的医院在另一个区。医院一早就给接病人的车办了通行证。结果有一天透析回来被拦在路口死活不让通过。

没办法,司机又调头回了医院,最后用医院的救护车把几个人送回了家。

那几天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被拦截。这些日子疫情稳定了,检查也没那么严了,才松口气


唯一的苏约克


这次新冠肺炎最初我是觉得没大家想的那么紧张的。比较湖北离广东感觉挺远的,那时听到的消息大概是一两千左右确诊的。本人感觉湖北省可以控制的。2020.1.15号前我们有的同事在办公室讨论新冠肺炎形式时说感觉害怕!怎么知道哪个有病?他们要是随地吐痰那也很危险,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不敢逛街了。我觉得她们太紧张了,病毒不是整个空气都有吧?出门走在路上大家相隔有距离的怕什么?

因为本人在小儿内科工作,医院是比较重视的,听我们儿科主任说医院中层干部每天都组织开会、学习,对肺炎的患者处置,医务人员如何落实预防院感等每天都可能有更改。再转达给我们临床医务人员学习、贯彻。我们也是每天微信学习、考试,有时还要组织开会、学习。院感办的工作人员也是经常下临床检查我们有没有正确佩戴口罩,病房的预防措施落实没有等等。

记得1.17号我们收了一个发热的小男孩,当时一家人是从武汉过来的。本科室医生根据孩子的检验结果判断初步排除是新冠肺炎,这时医院没有要求这种情况患者要做核酸检测,只是通过验血,拍片排除。我们也只是把他当普通患者对待,医生跟家属沟通偶尔忘记戴口罩,家属经常到办公室跟医生了解病情等。

一直到钟南山到武汉后,武汉宣布要封城了!这时大家才紧张起来,讨论患儿的家人19号才从武汉来深圳,谁接触过患儿?患儿情况好转没有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家属不会是带菌者?而这时我才感觉有点好怕了什么,因为我给这个患儿穿刺输液等护理操作都是近距离接触的,同事也不知道哪个人接触过他家属时没注意戴好口罩的。万一哪个同事感染了我们又一起中午聚在一起用餐……

这时越想越觉得害怕,只能祈求患儿及家属没有感染新冠肺炎。我每天都在科室洗完头发,手消毒,必要的时候洗澡才敢回家。大家中午也轮流去用餐不敢聚在一个房间里吃饭了,医院也非常重视要求科室不准召集大家聚在一起开会了,有要学习的文件等都是通过微信个人学习、考核了。医院也要求我们做更高一级的防护了,比如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未出的、确诊患者……等不同情况,个人防护及病房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医院还要求所有住院的患者都要做核酸检测排除才能住院,除非是紧急或者危重的可以先住院治疗同时做核酸检测。

随着武汉确诊患者和深圳确诊患者不断增多,形式越来越严峻。医院的口罩,防护服也出现了短缺,一度采购不到。医院呼吁大家转发看有没有捐赠,或者合规的采购方可以联系的。我们上班所有消毒液和口罩,防护服等每天要登记上报,比如口罩我一天领用一个就签名。

经过大家严防死守,我们科室医务人员都身体健康。科室也没有发现有新冠肺炎的患者,也很庆幸后来那个患儿一家做了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的,他也很快康复出院了。

现在新冠肺炎确诊数下降很多,治愈的越来越多,很多地区也连续好几天没有新增病例了。但是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狡猾的病毒出现变异,称我们放松时又出来祸害人们。而且现在国外确诊人数每天都在增多,我们海关也要把好关,该隔离观察的一定要严格执行。

希望病毒快快灭亡,生病的人增强信心早日康复!健康的人在家做好个人卫生,不要吃野生动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麻痹大意!


小邱爱生活


你对本次新冠病毒的恐惧感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来袭,让我们每个人都措手不及,虽然现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国外的疫情却越来越严重,很多人还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很多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感来自哪里呢?首先:是本次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可以通过触碰过的物品传播,还可以通过粪便传播,传染强度是sars就倍。人和人之间近距离交谈或者咳嗽,就会感染病毒,人们不能正常见面交流,心里害怕病毒感染,就会产生恐惧感!

其次:是本次病毒的发生,让所有企事业单位停业,人们不能正常工作,不能外出旅游,不能逛街购物消费,只能在家里休息,很多私营企业主不能忍受一个多月的停工停产,住房贷款,车贷,日常生活开销等等,没有钱归还,每个人心里都有恐惧感!

每个人心里都害怕被病毒感染,恐惧感时刻存在。大家还有什么方面的恐惧感,欢迎分享!



斌哥爱时光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学习。以小学生为例,现在虽说不能去学校学习,但是网上五花八门的网课早已遍地开花。作为家乡的我们,我想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去给孩子们进行网课学习。关于网课,大家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类型,这样导致疫情过后,学校统一安排教学计划被打乱。这也是国家曾一度叫停网课的原因。

2.工作。疫情期间,大多数人被隔离在家休息,作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车贷的我们。随着隔离时间慢慢变长,内心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没有工作,意味着没有报酬,拿什么来养家,拿什么来还房贷,车贷。此次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适时攒点钱还是很有必要的,你们说呢?

3.生活。因疫情被隔离,日常生活,例如买菜,做饭可能成了我们头疼的事情。还有就是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开始人心惶惶,给自己增添了不少压力。

疫情当道,大家还是要放款心态,以冷静的情绪去面对这一切。按时作息,乌云总有被剥开的那一天,相信就在不远。





憨憨悦生活


谈起这次疫情说到恐惧感还真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却让人们明白了很多东西.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这一生,最贵重的到底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健康的身体,平安的人生。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情这一生,最珍贵的到底是什么。不是高低,不是输赢,而是身边的亲情,真心的感情。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健康到底有多重要!唯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开开心心生活,做想做的事情,爱想爱的人。如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富有金山银山也无用!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亲人到底有多珍贵!我们宅在家中,我们体会温暖,我们有父母耐心的叮咛,我们有伴侣朝夕的陪伴。简简单单的日子,就是最知足,最幸福!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我们不伟大,甚至很渺小,但愿意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很伟大,那些逆流而上的医护人员很伟大!这个世上没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帮你背负沉重。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生最让人无奈的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最应该做到的是,珍惜生命,珍惜人生!伴的时候,能不吵,就不吵,陪的时候,让一步,是一步!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世间没有放不下的恩怨,人间没有解决不了的纷争。线头再乱,总有头尾,道路再难,总会平坦。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该放的,就不要记着,人生有很多美好,这个世界没谁都能活。不要为了不爱你的人浪费时间,不要为了不值得的人将就余生。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有且只有这一辈子,能做的事就尽力做,该忙的时候认真忙,不要虚度青春,不要浪费感情。认真活着,才不愧对余生!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生命只有一回,我们没有来世。没有什么恩怨放不开,不要整日愁眉苦脸,生而为人,一定要乐观!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住,人生没有渡不过的难关,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大连赵公子


恐惧时常用来形容人们面对未知无法把空危难情境却又无能为力的情绪,用在当下确实如此,它的问题来源于几方面:

1、无药可治:该病毒发生的突然,发病后完全靠自生免疫抗力与之斗争,中西医结合方式来辅助,治愈率不少,但是暂时无官方声明何种药物能彻底治愈并保证不复发。

2、传染迅速:谁都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会不安全,通过飞沫、人体排泄物等途径都有可能被传染,如果没有口罩,我们将无法防备。

3、潜伏期长:现在企业都在陆续复工,人群聚集,虽然来司是正常,但是病毒有15天左右潜伏期,更有些人在25天后爆发,这样复工后就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

4、生活压力:企业无法开业,员工没有收入来源,创业者更是举步艰难,虽然无所事事呆在家中,但难免让人寝食难安,人活着钱没了。。。也是挺压抑恐惧的一件事。

5、治愈时间:虽然政府好消息频频,但是从彻底治愈到疫苗试验上市普及肯定需要至少两月时间,无论企业或个人似乎无法坚持这么长时间。

虽然恐惧是暂时的,但是我们是必胜的,只要我们坚持上下一心,共同抗疫,胜利后的我们会蜕变更强大。


語过添情


一:首先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第一个就是传播途径非常的广泛。最主要的就是它可以人传人。

二:第二个就是它可以通过人的唾液和粪便传播。

三:最主要的恐惧点,来自人员密集的场所,还有人们的意识可能有些人对于这次病毒的认知很简单,所以他们忽视了病毒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由此导致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我们最恐惧的一点!

四:最后我们还是做的勤洗手、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吃生的东西、尽量要煮熟吃!戴好口罩!




M努力呀


人们对冠状病毒风险的评估还涉及其他心理捷径。其中一个涉及新颖性:我们习惯于将精力集中在新的威胁上,寻找任何引发担忧的原因。这可能导致我们沉迷于最糟糕的消息和最坏的情况,使危险看上去更大。

也许最强大的捷径是情绪。评估冠状病毒带构成的危险极其困难;即使是科学家也不确定。但是,我们的大脑似乎用一种更容易的方式:将情绪直觉反应转化为我们自以为合理的结论,即使它与坚实的数据相悖。

“我们头脑中的世界并非现实的精确复制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2011年的书中写道。“我们面前的信息的普遍性和情感强度,会左右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判断。”

博斯特罗姆说,在极端情况下,这可能导致“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因为我们的情绪冲动压倒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冠状病毒触击到了这些诱发因素,力度通常很强。其中一个是恐惧。如果一个风险看起来特别痛苦或令人不安,人们往往会提高这种风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的估计。关于冠状病毒的报道通常带有令人不安的图像:不卫生的食品市场,整座城市的封锁和人满为患的医院。

另一个触发因素是人们尚未完全了解病毒的威胁。它越不为人所知,就会有越多的人担心它,并高估它的威胁。令人感到失控的威胁,例如失控的疾病暴发,会引发类似的反应,导致人们寻求重新实施控制,例如囤积物资。

我们自愿承担的风险或至少感到自愿的风险,通常被认为是低于实际风险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人们把危险视为一个选择,那么危险会增加一千倍。

如果这个数字听起来很高,那么想想开车,这种危险绝大多数是自愿承担的,每年会导致4万多美国人丧生。但是恐怖主义是一种我们被迫面临的威胁,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到100。

有无数合理的原因使恐怖主义比交通死亡更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同样,快速传播且人们知之甚少的病毒暴发相对于熟悉的流感也是如此。

心理学家说,这正是重点。

“所有这些事情都影响着我们的感觉,”斯洛维奇说。“这就是我们经受威胁的表现。不是风险的统计,而是风险的感觉。”


久辰视讯


自然是对经济的影响,我是做影视制作的。公司主营宣传片、广告片、纪录片摄制和高端短视频定制。现在需求量下降,而且拍摄的话人数有限制,很多场地不能用,影棚已经一个月没用过了。公司出多入少,我真怕疫情拖太久,希望尽快战胜疫情市场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