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文人畫,又稱作士大夫寫意畫。與民間風俗畫具有明顯不同的是,文人畫創作的主體是中國古代的高級知識分子。

中國古代的文人畫一般取材於山水自然,迴避現實問題,同時,在繪畫中注重描繪繪畫對象的精神氣質。

在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繪畫藝術剛剛擺脫了質樸簡化的特徵,進入了精細發展的新階段。繪畫不再是一門冰冷的工藝技術,而是成為了文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工具。

此視的社會政治黑暗,動盪不安,擁有者較高文化素養並且崇尚氣節的士大夫們在政治上更是屢屢碰壁,不願和世俗同流合汙的他們因此轉向文化領域發展,對各領域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也正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早期文人畫的繪畫理論被提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畫的代表人物,顧愷之提出了以形寫神,傳神寫照,畫人物要注重人物的精神氣質等繪畫理論。

時間發展到宋朝時期,文人畫在歷史的積澱與傳承中,結合時代背景,獲得了新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宋朝時期,新儒學的復興運動為理學的發展帶來契機

,而理學思想的形成又為文人畫的繪畫理論注入了新思想。從而,影響了宋朝時期文人畫的創作。

今天,我們則一起走近宋朝時期的正字發展歷程,觀時代特殊政治背景下,對理學的形成的影響,從而瞭解宋朝時期的文人畫發展特點與趨勢,把握古代文人畫繪畫理論與藝術創造的發展脈絡。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一.宋代政治進程對理學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宋朝時期理學的形成,就要從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開始說起了。在漢武帝時期,由於國家強制的文化政策,儒學成為了正統的主流思想,學而優則士的觀念也在漢朝時期得以形成。但隨著漢朝末年,各種戰爭頻發,動亂不止,促進了迷信風氣的形成,儒學的權威被日益削弱。

時間發展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更是進一步衰弱。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大分裂時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權威機制,傳統儒學的君臣等級倫理觀,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觀,在這個混亂時代的適用性被大大減弱。再加上這一時期佛教和道家的盛行,中國古代傳統儒學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儒學危機也由此出現。

隋唐時期,在經歷了漫長的儒家,佛教,道教並行後,出現了儒佛道日趨合一的趨勢,三教合一成為了當時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潮流。在唐朝,便有人提出了要復興儒學的主張,他們在回應佛教,道教挑戰儒學權威的同時,更是積極提出了

援佛儒,援道入儒的主張,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

在經歷前朝漫長的歷史積澱後,宋朝時期終於正式掀起了一場儒學復興運動,而這場儒學復興運動的產物,也就是理學了。理學的出現在宋朝時期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時代需求。首先政治上,是源於鞏固的需要,在經歷了唐朝末年五代時期的漫長分裂之後,國家社會間的綱常倫理日漸式微,影響的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國家統治。此時剛剛建立統治的宋朝領導者,急需一種統一且有力的思想來規範社會行為和秩序,從而統一國家思想,便於統治。

在這種背景下,理學的出現可謂是應運而生了。當了除了現實需求,理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其他許多的有利條件。文化政策方面,宋朝時期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為社會形成尚學風氣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為文人的文化創造提供了良好且相對寬鬆的文化氛圍。社會經濟方面,宋朝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迅速,整體社會經濟水平持續向好,

經濟的發展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最終,在種種利好條件和時代政治需求的作用下,宋朝時期的文化家,思想家們,對傳統儒學做出反思的同時,在此基礎上,大膽拋棄了傳統儒學中師古泥古的落後風氣,用於創新,吸收與借鑑佛教和道教中優秀的思辨哲學思想,最終創造出來了一套嚴密的關於天人關係的思想體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並且後來,在統治者授意和宋朝理學家的努力下,整個社會大開研究儒學義理之分,對同時代許多其他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二.理學對文人畫形成的影響

1. 理學與審美精神的先天親緣性

宋代理學繼承了先秦儒學和兩漢儒學的思想精髓,並且在此基礎上,兼收幷蓄,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辨哲學來解釋儒學。與此同時,宋明理學也存在著諸多不同的學派,用現代哲學的觀點解釋,也就是哲學的不同派系。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宋代的理學家中,無一不在探討理的本質與聯繫。理,也就是世界萬物運行的規律和道理,在此基礎上,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社會發展規律。天理折射到人身上,也就需要存天理,滅人慾,因此,理學又是一門關於人性的學說。

最終,在這種思想學說的大力宣傳下,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潛意識層面的審美觀。如果說,唐王朝時期的社會審美是開放自由的話,那麼宋朝時期的審美則是含蓄收斂的。這種審美觀為宋朝時期繪畫理論的形成提高了新思路,在繪畫創作中,

畫家開始更加重視繪畫作品其背後所體現的文化與思想內涵,注重寫意傳神。這一時期,對物象的描繪也不僅僅在限於用形似而是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神似,注重繪畫作品對人的精神享受的影響。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2. 理學對文人畫發展的影響

宋代理學作為一個文學話題的同時,更是一個哲學問題。

宋代理學不同派系的學者間的最大分歧,也正是在於對理和氣的本源問題的分歧。理,也就是世間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氣也就是物質。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也正是現代哲學中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分歧。

並且在此基礎上,有關學者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學說。

而從理學層面對繪畫創作進行理解探討的話,我們可以從“理氣”、“心性”和“知行”這三方面進行分析。理氣是畫家對美的本質發現和現象理解。心性是畫家對美的一種內在認知與情感來源,知行則就是對美的一種解釋與踐行了。

在這三個方面的研究與探討中,宋代畫家也由此在繪畫中完成了對自我人格的探討,將其品格意志通過繪畫進行傳達,可以說,宋朝時期的文人畫,不再僅僅停留於技術層面,而是哲學與藝術的一種結合產物,象徵著特定時代下的文人氣節與文人風骨。由此,宋代文人畫也具有著兩個十分明顯的特點。

(1).文人畫的題材更偏向于山水之樂

宋代文人畫受到宋朝時期理學的深遠理想,理學是一套探究天人關係的哲學體系,注重對理氣關係的本源問題的研究。而理,又是天地萬物的一種運行規律,存在於天地萬物間。因此,要想探尋這種理,相較於傳統的人物畫,對山水自然進行描繪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更為明智的選擇。

中國的山水文化自戰國時期,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其起源於道教的山水哲學思想之中,影響著數千年來中國人心中的山水自認觀,講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天人合一的觀念。時間發展至宋朝時期,山水文化在理學的帶動下更是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並且對理學的發展起到一定發作用,最終深深影響了宋朝時期的山水文人畫發展。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2).審美情趣更傾向於嫻靜、自然、溫柔

在宋代理學的影響下,宋代時期的社會整體審美是相對含蓄且內斂的。理學講求對理與氣的探討與研究,理是萬物運行規律,世界本源,氣則是一種客觀實在。對繪畫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體現繪畫對象的氣的所在,也就是描摹出繪畫對象的客觀實體存在,然而,宋朝時期的山水文人畫的更高要求則是,通過繪畫,追尋客觀實體所蘊含著的理,傳達出其中所存在的理的意志。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小結

宋朝時期是文人畫發展的巔峰時期,而這一切也離不開在特定時期中,政治,經濟,文化等時代背景對其的影響。

思想碰撞藝術:梳理宋朝理學的地位變化,談理學對文人畫的影響

宋代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對宋朝時期的文人畫起著直接關鍵的影響作用,理學中有關理和氣的探討,影響著文人畫審美情趣的同時,更是對宋代文人畫的繪畫理念和繪畫追求目標做出了相應的規範

,最終形成了中國繪畫史上,獨領風騷的宋代文人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