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鄉土散文:凋謝的村莊


鄉土散文:凋謝的村莊

凋謝的村莊(散文)

遼西在遼寧省來說,經濟上屬於欠發達地區,這裡的農村很多地方,從本世紀初期開始,出現空巢現象。青壯年外出打工的很多,考上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很少再回到家鄉。由此造成很多人家的大門關著,人不在了或者不在本村。我回故鄉的時候,夏天依然很濃。村莊裡的幾個點,不經意間讓我關注,乃至有一些心痛。

我去尋找我老爺的房子,已然不見蹤影。如今那個地方只剩下殘桓斷壁和一些長勢兇猛的蒿草和樹木。我老爺去世已經多年了。他這輩子只有女兒,沒有男孩。我的幾個姑姑都出嫁後,家裡只剩下我老爺和老奶相依為命。老爺先於老奶過世,我老奶就去了我老姑家,過幾年也去世了。他家的房子無人居住,一直閒置著。這次我回到老家,只見從前我老爺活著的時候栽種的幾棵棗樹,還在他家的院子裡茁壯生長。這個時節樹上結滿青棗,還顯示著這個地方多少有點生機,還留有從前的念想。

站在這個院子門前,我想起了與老爺有關的事。因為他們家沒有男孩,所以在我14歲的時候,兩家商量要把我過給老爺家,給他們養老。但當時我沒有同意,我父母也不願意,這個事就不了了之。後來,我爺爺去世之後,我老爺的身體也不是很好。記得有一次,我老奶去我老姑家住,我老爺一個人在家。我老爺就和我父親說,讓我去他家給我老爺做伴。當時在高中上學,學習很緊張,我和我父親說我上學沒有時間,不想去。我的父親說,你老爺一個人,身體又不好,你就去給他做伴幾天吧,於是我就答應去陪老爺。我只記得那天,我拿著我自己的被子,去了老爺家。那時我在高中上學,在學校上晚自習,都是很晚才回去。每次去老爺家的時候,我老爺都給我準備好吃的。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都給我準備一個大菜餡餃子,每天一個,有白菜餡的,有酸菜餡的,有冬瓜餡的,也有韭菜雞蛋餡。要知道那個年月,每天能吃上餃子,非常不容易。但是我老爺在我每天上完晚自習回去後,他都給我準備一個,我感覺老爺做的餃子吃著特別的香。很多時候,我一邊吃著餃子,一邊聽老爺給我講他年輕時的事。說他們哥幾個,屬我爺爺對他最好,他跟著我爺爺一起下過關東,到過大興安嶺去伐木頭,在黑龍江的佳木斯開過豆腐坊,當時生意興隆,後來不幸被鬍子盯上了,我大爺被他們綁架了,勒索很多錢財,豆腐坊也就破產了。他就跟著我爺爺去深山老林去伐木頭。他說他見過俄國人和日本人。後來日本佔領了東北三省,我爺爺他們就回到老家了。我爺爺他們回來的時候,把很多東西留給了後來去那裡的吳姓兄弟。我爺爺40歲時,迎娶了我的奶奶,接著我老爺也成了家,他們就在現在我們這個村子安了家。老爺說現在這個我老奶是二房,倆人脾氣都不好,也經常打仗。

鄉土散文:凋謝的村莊

我老爺要去我老姑家接我老奶,讓我把他送到車站。老姑家離我們村子有三十里路。在一個早晨,天矇矇亮,我送老爺去公交車站。記得當時路兩邊全是很茂盛的莊稼,我幫他拎東西,直到汽車來了,老爺上了車我才回去。前後我在老爺家住了一個多月。老爺老奶從我老姑家回來後,我因為上學忙也就很少去他家了。

又過了一年多吧,我高三的時候,我聽我父親說,我老爺病了,並且特別嚴重,他想見我。有一天放學後,我去了老爺家。看到老爺面容憔悴,他見我來了,眼睛露出驚喜之色。說讓我在他家住幾天,否則就見不到他了。當時我正準備高考,就沒答應他的要求,我說有事叫我就可以。可我沒有想到這成了我見老爺的最後一面。20天后的一個早晨,我老爺去世了,這成了我心中一個永久的傷痛。以後每年過春節或者清明節,我回老家,我都會給我老爺上上墳。

在我老爺家院子的東邊,有一個很破舊瓦房,這裡原來住著姓李的母子兩人。按莊親來說,我給那個老太太叫三奶,給他兒子叫老叔。現在這個院子空空蕩蕩的,我這個三奶和老叔都去世了。老太太去世時80多歲,我老叔,打了一輩子光棍,在50多歲的時候沾上重病離世。現在的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大門關著,甚至屋裡擺設的東西也還在,那裡面還有鏡子、櫃子、火炕等。我清晰地記得,我每次回老家,三奶看見我就說,你回來了,你大學畢業了吧,參加工作了吧,在哪上班啊?還熱情地讓我去他家坐會。她家院子裡有棵大杏樹,我小時候三奶經常摘杏給我吃。如今那棵杏樹和三奶一起老去,也不在了。我那個老叔,我每次回老家的時候,經常看見他在牆根曬太陽。他總會說,你回來了,你還認識我嗎?你給我叫三叔呢?你現在哪裡上班啊?我趕緊過去給他一根菸,並給他點著,和他說著我的情況,他也和我嘮起這些年農村的變化,說他的身體狀況不大好,言語中透漏出些許傷感。如今再看這個院子,雖然房子還在,卻是人去房空,只有鎖頭看家,給人以蕭條淒涼之感。

鄉土散文:凋謝的村莊

離我老家不遠,有一家的大門緊鎖,我感覺他家大門樓子都要倒塌一樣。我知道這是郝大林家,他和我是中學同學,高考失利後就在家務農,後去外地打工,近幾年才回來。不知道為啥,我每次見到他時,他都在極力躲閃我,好像不願意和我接觸。我想起多年以前,他父親曾和我說,郝大林後悔了,後悔沒聽我的建議再復讀一次,那樣也能和我們一樣考上大學有個正式工作了。我理解他不願意和我說話的原因,也就沒想那麼多。聽村裡人說,郝大林的兒子如今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他現在多年不在家裡住,自己承包個大棚,兩口子一直住在那的小房子裡。我去過他家大棚那的小房子,但沒有找到本人。


我家的鄰居,是我二大伯家,這是我小時候經常光顧的地方。他的兒子在天津寶坻打工,和當地一個姑娘結婚了,就留在那裡了。家裡只有我二大伯和二孃兩人,後來他們相繼去世後,他家的房子就在那空著了。如今房門和大門都關著,整個院子空蕩蕩的,加上蒿草很高,給人感覺很瘮人。

如今我的父母都70多歲了,身體也大不如從前。尤其是母親,天天得拿藥陪著,還患有高血壓。我父親還算可以,雖然70多了,在空閒的時候,他還給鄉里和村裡編寫鄉志、村志,用文字記錄建國以來農村的風土人情和各方面的變化。有時候我很佩服我父親的,他就高中文化,文字功夫卻非常好,寫東西樂此不彼。我也分明發現,父親的脾氣比以前溫和了許多,身體也經常小毛病不斷了。

回故鄉,我的心竟然沒有著落,太多的我熟悉的人離我遠去,讓我的靈魂找不到歸宿。遼西,我熱戀的地方,在那道道丘陵地帶的山溝裡,很多村莊彷彿正在凋謝,無數個老爺、老奶、三奶、老叔,甚至同鄉同學離我而去,他們漸漸消失在我的視野,但不會消失在我心裡。


作者:吳東昇,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中文系,教育碩士,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