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船营”一词,十分独特而稀少。请教百度先生,结果是泱泱中华,居然只有吉林市一地有“船营”这个地名!

船营之名何其独!

吉林市因为是满族人的祖居之地,故满语音译的地名居多。吉林市船营区的“船营”,也是吉林市最老的老名字,但它却不是满语音译,而是纯粹的汉语名字。这事情就非常奇怪了!

营,繁体“營”,字形意从荧、从宫。荧是灯火,也表字音。宫是房舍。本义:四周垒土而居。但营字含义较多,首先是住所,如军营、工兵营、铁马营、弓箭营、炮兵营;还有扩展开来的夏令营、少年营、大本营;甚至长白山中的棒槌营、猎户营……其次是军队的单位,如连、营、团。再次是做动词用的筹划、谋求、管理、建设等,如运营、营销、营造等。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但船营这个名字实在少见,还很难从字面理解它有几个意思!

若按语法的联合结构规则分析,船营则是“船”+“营”的并列式名词。其例证有“武汉”,即“武昌”+“汉口+汉阳”的意思。这样的地名例证,实在是凤毛麟角。

若按语法的偏正结构规则分析,船营则是以“船”修饰“营”,“船”为偏,“营”为正。即船营只能是船的营,而不能是别的营。这种偏正结构的名词很多,譬如,二月二龙抬头节吃的“猪手”,就限定只能是猪的蹄脚,而不能是牛马驴羊狗猫鸡的蹄爪,更不能是“人手”“人脚”(有点儿吓人)。在中国,这种偏正结构名字的地名甚多,譬如北京、南京、石家庄、山海关、葫芦岛、长江、黄河、蛟河、磐石、桦甸、奶子山、欢喜岭等。

那么,吉林市的船营,是因船而营,还是以船为营,抑或是船、营联合呢?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因船而营”的船营,是因为有船,或者有船厂,才有了与船有关的营房。

“以船为营”的船营,是用船做军队的营房住所。譬如船队停泊之处,连樯接舰,结为水寨。官兵万千,但都驻扎在船上。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借了东风,周瑜才能实施连环计火烧赤壁,就是因为曹操八十万大军都驻扎在水寨的船上……

船、营联合的结合,则是既有驻扎船上的水寨,又有屯扎码头的营房。那么,吉林船厂的船营,是那种状况?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先有船厂,后有船营

吉林市的船营,是先有了船厂,才有了船营。

大清顺治十三年(1656,有说顺治十五年,即1658),宁古塔将军沙尔虎达奉命率宁古塔两千八旗子弟来吉林创建船厂,并训练八旗水师。这是大清建国后在东北的第一所国家造船厂。沙尔虎达没有将造船厂地址选择在大明王朝骠骑将军刘清所创造的船厂旧址——现丰满区南郊的阿什哈达(满语,陡峭的山崖、山峰)江段,而是选择了松花江北流突然东流大拐弯的松花江北岸,即今吉林市临江门大桥头道码头—西关宾馆一带。

现今揣度,沙尔虎达选择此处做大清造船厂,有如下几种考虑: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其一,与明末清初东北流传的“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的民谣有关。传说大明朝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刘清临撤出时,曾将造船与亦矢哈巡查奴儿干都司所用金银,装了“九缸十八锅”,秘密掩埋,以备后用。埋藏地点不在山前坡,就在山后坡。因此引得众多的人在朱雀山前后搜寻不断,但却没有获得一星半点金银。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1656年,年满18岁的顺治皇帝正是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好年华,并积累了亲政5年的经验。此时,他已经把明朝的那班遗老遗少中的汉族精英笼络在身边,并为他所用。所以才破解了那“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的歌谣之谜。歌谣中“前坡、后坡”,应为“前陂、后陂”。坡,为山坡,所以探宝的人在山前山后费尽心机也没有探到宝藏,因为地方找错了。而“陂”指水岸。刘清是安徽人,南方指水岸为陂。后陂,自然是北方的水岸,所以,沙尔虎达才来大明船厂之北的松花江北岸建造船厂,因为江岸埋藏着“九缸十八锅”金银,正好用来做船厂资金。所以,就在这江北岸的风水宝地设置船厂。据说,刘清的藏宝确实被沙尔虎达在此处找到了!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其二,此处是松花江北流又东转的大拐弯处,便于上游顺江流放的造船木材的捞取,且江岸宽阔,便于存储。

其三,此处地势平坦,依江而居,便于八旗水师屯扎。

不管哪种原因,反正大清船厂设置此地,江边临水滩地就成了大清造船船坞和木材存储场。江中自然成了大清八旗水师的训练场。江岸,自然停泊着八旗水师用以训练和巡逻松花江的军船、战舰、以及船厂修补、打造的战船。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有军队驻扎,就必须有军营。八旗水师和造船兵士的军营必然驻扎在造船厂附近的江岸滩地干燥处。当时的八旗军营如果是常驻,必然要建造成满族人习惯居住的大窝棚、马架子、木刻楞,屋中搭砌火炕取暖。满族八旗水师和造船兵丁,根本不可能宿住船上。因为春秋时节,松花江上风大水冷,难以忍受。冬季整个松花江完全冰冻,人更不可能居住船上。

大清船厂江岸上的军营,应该是后世船营的雏形。

这就是“因江而船”——因松花江而行船、停船、建船厂、造船。

这就是“因船而营”——因为建了大清船厂,建了水师,才建筑了营房。

先有船营,后有吉林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清吉林船厂,东西532米,南北60米”。这是大清船厂初创时的规模。但随着造船任务的加重,造船厂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最初是驻军二千,年造船任务只是四十多艘。后来,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用的采珠船、捕鱼船、交通船、货运船等都由吉林船厂制造。于是船厂造船任务十分繁重。

多造船,就需要更多的工匠。——于是朝廷只好从关内沿海地区征调造船工匠前来。工匠家属也随从前来船厂落户。为了增加船厂造船实力,康熙朝规定,流放东北来船厂服刑的罪犯,也可带领家属来此落户。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有了更多的工匠和家属,就需要更多的房舍来居住。——于是,不但船厂的军营和工匠营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连随从军官、工匠、罪犯来船厂江滩落户的人的房舍,也越来越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家属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在附近建筑的房舍,也必然越来越多。

有人烟,就有需求。——于是来此种粮种菜的农人、五行八作的百工匠人、善于赚钱的商贾,也纷纷前来开设作坊、创办商铺。

如此以来,船厂越来越多的工匠营房,加上越来越多的水师兵营房,加上越来越多的家属营房,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百工匠人的作坊、行商贩夫的商铺。想一想,必然是各式各样的房舍茅檐相接,鳞次栉比,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村镇模样。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试想,那时候,江中樯桅如林,连樯接舰,岸上房舍连片,街巷纵横,很有了村镇的规模。当时,人们也许开初把这里叫船厂,但那是个总的名字。可是岸上的房舍呢?可能叫兵营,叫工匠营,叫家属营。但终归不准确。想想这是什么地方?哦,是造船的地方,是住造船人的地方,是驻水师船队的地方,一句话,这里的人都是为船而来,为船而驻。所以,“船营”的名字不知是哪个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突然想出来的,而且一出口,就被大家接受了。因为“船营”的名字一出现,众人必然觉得既靠谱,又新鲜。于是众口铄金,约定俗成,“船营”之名就这样诞生了,传世了。想想合乎逻辑不?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不过,大清吉林船厂是二千满洲八旗兵丁创建的,军营、工匠营自然也是以满族人为主,为何“船营”的名字不是满语,而是汉语呢?此事,还是留给读者破解吧!

15年后,随着吉林船厂和吉林水师规模的扩大,吉林“船营”已经发展成颇具水运码头与军事重镇的规模与气势。“船营”的地理位置也跃然上升到国家战略要冲的地位。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正好,抗击沙俄侵略之需,确保东北边疆的安宁之需,经营关东“龙兴之地”之需,都要求大清必须在盛京(沈阳)与大明所建的最东边疆奴儿干都司之间,建立一座进可控制黑龙江边疆,退可防守沙俄进攻的军事堡垒。于是大清松花江船厂所在的地方是最佳选择。尤其是那初具市镇规模的“船营”,更成为国家来此建城的基础。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皇命率领三千八旗子弟,自宁古塔开赴大清松花江船厂,驻扎船营,召集了天下风水建筑人才,在此勘验地形,彰显风水,最终选择以九龙山(今北山)为依靠,以山前江滩为明堂,以松花江为护卫的城址。开渠导水,伐木筑屋,历经三年,于1673年终于建成军镇,满语名“吉林乌拉”,汉语为“江边的城池”。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史料记载,新建的吉林乌喇“南依松花江,东西北三面竖松木为墙。北面二百八十九步(每步合5市尺),东西各二百十步。”城有三门,为东、西、北门。“周围有池(护城河),池外有土墙为边,边墙东西亦倚河岸,围七里一百八十步”。城内修建了北大街、西大街、粮米行街,并建有将军署衙和军营、民房、商铺、寺庙。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特别到达吉林乌拉,并驻跸吉林乌拉城中。

1685年,康熙皇帝诏谕统称“吉林乌拉”“几林”“吉陵”“鸡陵”为“吉林”。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吉林城虽然建成,但城外船营依旧繁荣,其名字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保留下来,延续下来,以至成为现代化的都市吉林城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我写的纪录片《吉林从船营起航》,就是专门讲述这段“船厂——船营——吉林乌拉——吉林”的历史。

船营,为吉林承担过更多的历史义务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船营,不仅为大清吉林船厂的发展壮大,为吉林水师营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且为吉林城的创建,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基础,即使吉林城创建之后,依然为吉林的发展壮大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吉林城创建后十年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首次东巡吉林,驻跸吉林乌拉城内。康熙此行,一为封禅长白山,这是他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二为部署反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因为沙俄在顺治年间就不断派兵侵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可忍,孰不可忍!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他所以驻跸吉林,是因为吉林位于长白山麓,松花江畔,自古即满族祖源之地,虽然因政务繁忙且山重水复,无法驾临长白山封禅,但吉林“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完全可以在此“望祭”长白山神。望祭,遥远的看着祭祀,遥拜。这当是康熙皇帝对封禅之举的伟大创造。因为历史上如此封禅确实是前无古人!

康熙此行驻跸吉林乌拉城内,但他统帅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御林军队、后勤供应人员等7万之众,小小的吉林乌拉城自然无法住得下如此之众,所以随行人员只好驻扎在城外船营及其周边,于是,船营便承担起了比吉林乌拉城更繁重的接待任务!康熙此行吉林驻跸10天。可以想象吉林乌拉和船营的接待任务有多重!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第二次东巡吉林市,驻跸吉林城内。但随行臣僚、御林军等人众依然驻扎城外船营。

此后,吉林城虽然不断扩城——乾隆七年年(1742),吉林城墙重修一次,形式未变。1867年(同治六年)吉林城再修,改木墙为土墙,北墙外扩至二百九十八丈二尺七寸,墙高一丈一尺,墙顶砌三尺高女墙,城周长为九华里二百五十八步三尺七寸。城门增至八个。除福绥门、致和门外,其余东莱、朝阳、北极、巴尔虎、德胜、迎恩门六门皆修建了城楼。城楼高五丈,门宽一丈五尺。城南沿江处加修木栅栏一道,长九百丈。1883(光绪九年),吉林城土墙改为砖墙,墙高一丈五尺,厚三尺,取消临江木栅,城外有护城河,深一丈,城围长十四华里二百五十八步七寸。1883年,吉林城土墙改为砖墙,城区规模再次扩大。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吉林不断扩城,是因为城内面积有限,难以容纳更多的居民。但无论如何扩展,临江门外的老船厂、老船营依然没有扩进城中,而且随着闯关东潮的不断涌动,吉林城周边,都成了老船营扩展的地盘。也就是说,吉林城依然处在船营的包围之中。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治,区治在伊通街34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1日正式设吉林市时,始用船营区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成立船营区人民政府。实质上的“船营”与大清吉林船厂同龄,至今已有364年的历史。自设区治至今也有84年历史!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今日的船营区,依然坐镇于“吉林乌拉”的老城区。不仅吉林市委、市政府坐镇于船营区内,而且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第一中学、毓文中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山寺庙园林风景区、玄天岭公园、老商业街河南街、康熙皇帝首次东巡吉林前夜驻跸的搜登站、乾隆皇帝东巡吉林前夜驻跸的绥河,乾隆皇帝巡游的跃马湖公园,吉林水师营博物馆等,都在船营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船营区必将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地名趣谈之07  船营,中国唯一的独特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