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儿子小学一年级,想说说,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

丿魚丶尕灬羙


一年级的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对于1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刚从幼儿园转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等孩子认定学习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之后,再想让孩子去热爱学习就很难了。

家长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想办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感受校园和学习带来的乐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孩子会不认真学习吗?

所以孩子刚上小学前两年,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应该更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如上课是否能认真听讲,能否和同学相处融洽,会不会害怕去学校等等。



家长的正确做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不要过分的去强调成绩和排名,孩子成绩好还好,要是孩子成绩差的话,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有某个方面做的好时,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会受表扬的。做的不好时,也不好过分的去批评他们,否则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最好采用奖励的方式,如答应孩子考到多少分或多少名,带他去一次游乐园或买什么玩具等奖励。



老师的正确做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一定不能太过严厉。就像我小学二年级的老师,经常打骂学生,我也被体罚过好几次,那段时间特别害怕去上课,有不会的问题也不敢举手问老师,导致那门课成绩很差。

老师表扬学生一定要公开表扬,这样受到鼓励,学生会更加努力。批评学生时一定不能当众批评,可以叫到办公室私下指导,一定要注意语气。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批评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老师应该多注意学生在班级里的融入情况,同桌之间是否和睦,有没有矛盾。让学生在班级里感受到快乐,学生才会热爱上学。



总结:上小学时家长不用太过在意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有上有下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想办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的课程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成绩很快就会提升上去。


Q萌手绘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才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带来稳定的好成绩, 而成绩忽高忽低,或者一直较差,必然是较差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稳定的好成绩,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反应,所以学习成绩也很重要。

那么一年级的小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

1. 良好的作息, 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第二天的学习生活。

2. 认真预习的习惯。一个有经验的一年级老师,都会安排新课预习的回家作业,孩子跟着认真完成即可。

3.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受外界干扰,我们需要从平时的作业和成绩,以及跟任课老师的沟通,来判断该阶段孩子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通过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孩子的沟通, 逐步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

4. 仔细审题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少,由老师和家长读题才能完成作业, 当离开老师或者家长的读题时,就会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依赖性。 在孩子的做题过程中,我们要慢慢养成孩子自己读题,并且仔细读题的习惯。

5. 有收纳错题的习惯。 把错题写在错题本上,归纳总结错误原因,在今后的题目中加以避免。

6. 养成阅读的习惯。 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至少半小时, 长期的阅读,不但增加孩子识字量,而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时在孩子阅读过程培养其积极思考的能力。

7. 时间观念。 一年的孩子容易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我们家长需要及时纠正,帮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的习惯。

8. 书写规范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强, 需要一开始就培养其书写规范的习惯。


9. 不怕困难,敢于提问的习惯。遇到难题或者不会的题, 需要老师或者父母去引导孩子学会钻研,寻求帮助, 而不是轻易放弃。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同时好习惯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孩子和家长的恒心,毅力, 持之以恒。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一起加油。


老鱼数学


成绩,不止是孩子在学校的业绩单,也是自我检查的标尺。无论怎么说,在孩子的眼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成绩很重要。

但是,成绩不代表一切,它只代表你对校内任务的完成度。

如果孩子成绩不够优秀,家长还是要重视的,毕竟在孩子眼里,成绩很重要。不要告诉孩子成绩不代表一切,至少,人在学校,成绩代表你在校内的能力。认真,细致,真实地帮助孩子分析成绩弱的原因,切实找到提升成绩手段(绝不是找个补习班或者一对一那么简单),才是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