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睡眠質量差,失眠多夢;掌握這6種調養心神的方法,一覺到天亮

中醫認為,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調養安神法對於防治失眠症具有重要的意義。

睡眠質量差,失眠多夢;掌握這6種調養心神的方法,一覺到天亮

安神助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清靜養神法:

萬事萬物,感傳於心,心神日理萬機,常常處於動而難靜的狀態。如果心神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不僅導致不寐症,還必然擾亂臟腑,耗氣傷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減短壽命。所以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古人還認為“靜者壽,躁者夭”,這是因為心常靜則神安,神安則寐,神安則五臟六腑的氣機協調,精神日漸充實,自可延年益壽。清靜養神,心靜制躁,是防治失眠症的重要方法。

2.適度用神法:

強調靜以養神,並非絕對的靜神不用。實際上,要做到絕對的“靜思滅想”,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人必有思,神豈能不用?用進廢退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人之元神亦無例外。倘若絕對地靜神不用,則心神必然衰退。只有在用神之中,心神才能生機勃勃。然而,心又不可過思,神又不可過用。思太過則傷,神過用則廢,導致心神虧損。由此可知,神不可不用,神又不可過用,貴在一個適字,用神適度,適可而止,勞而有度,勿不及,勿太過,使心神處於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與適中狀態,達到神安則靜寐。

3.動形怡神法:

道家養神,力主清靜,但也並非完全排斥動形以怡神。他們在主靜的同時,也認識到靜中有動,而在動形之中,也能靜神、怡神。例如,散步既能舒筋活絡,也能動中得靜,動而怡神。

4.節慾守神法:

節慾的含義,有廣狹之分。廣義的節慾,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包括節制一切聲名物慾。節,調節之意,意為適度而止,不可不用,不可妄用。只有這樣才能使神守心中,而心神寧靜則入眠安寧。

5.怡情暢神法:

七情不調,可生百病;調和七情,則可防病;善於怡情暢神,不僅可防治失眠,還可延年益壽。《素問·上古天真論》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有幾點值得借鑑。

一是“無恚嗔之心”,就是要消除惱怒、忿恨等不良情緒;

二是“無思想之患”,就是要放下思想包袱,減輕精神負擔;

三是“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就是說,要保持心境恬靜、愉快,同時要樂觀知足,不要奢望過高,處於這樣的心情,不僅入眠安穩,且能延年益壽。

6.順時調神法:

順時調神,是中醫心理的一大特點。一般均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總以獲得心神暢快為度。由心神順應四時的生髮收藏的規律而安穩處之,故此心神安靜則寐寤也有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