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医药正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

l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近6万 治愈出院超2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超过416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包括从全国中医药系统抽调的3300多名医护人员。5批共计757人次的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等重点院区,并接管方舱医院。

中医参与救治患者中超2万人治愈出院

国家中医医疗队第一批队员1月25日到达武汉,随后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4天后,这支中医医疗队全面接管该院南一区病区的32张床位,在该病区接受治疗的新冠肺炎病人全部采用中医为主的治疗方式。在疫情发展最严重、抗疫斗争最胶着的时刻,中医抗疫的好消息没有让人们等待太久。2月3日,传来第一张捷报,南一区病区8名确诊患者出院,其中重症患者6例,轻症患者2例。就在同一天,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研究也在武汉启动。随着接下来四个批次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武汉,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截至2月28日,武汉已开放的16家方舱医院收治的7600多位患者基本做到中医治疗全覆盖。湖北地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57910例,其中治愈出院21193例。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的领队 刘华:我们是百分之百的中药使用率。所有的病人我们不仅仅是用汤药治疗,事实上我们知道新冠肺炎病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他们在发病以后长期被隔离,他的恐慌、恐惧心理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在治病的同时还要给他治心,我们在心理疗护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每一位病人首先对他进行心理疗护,解除他的恐惧,让他自己充满信心,我想这个是我们治疗中非常非常重要的。

2月14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开舱,与其他的方舱医院有所区别,这里对病患全部采用的是中医为主的治疗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江夏方舱医院目前整体运转非常好,我们在治疗干预方面重点还是以中药为主,300多个病人我们可能做不到一人一方,但是我们在肺炎的治疗上把它分成两类:一类偏于寒的,一类偏于热的。此外病人存在很多心理的问题,比如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为了缓解病人这些焦虑症状,在方舱里面我们带他们每天固定的时间做一做八段锦,做一做太极拳这样耗氧能力少的一些动作。我们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贴耳豆,通过耳豆的调节缓解病人失眠症状。

目前江夏方舱医院共有300多位患者,来自天津、河南、陕西、湖南和江苏5省市的209位医务人员奋战在这里共同抗击疫情。

l咸宁市中医药抗“疫”成效明显

截至2020年3月2日24时,咸宁市连续10天无新增病例,治愈出院率达89.59%,仅次于神农架林区,全省排名第二,而死亡率1.44%,居全省倒数第三。

疫情期间,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提出“要根据医疗专家的意见,发挥中医药优势,将中医药贯穿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始终”,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市长王远鹤要求,“切实安排好中医药治疗资金,积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市政府就中医药防治工作专项拨款800万。

咸宁市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第一时间把目光转向中医中药,全力支持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与病毒展开了赛跑。1月26日,在市中心医院率先启用该院中医科副主任傅勃研制的肺炎1号方(主要功效为补气润肺,清肺化痰)发放给所有一线医务人员服用,以增加免疫力。

1月27日,一则有关“中药方剂成功治愈疫情重灾区老年患者”的微信推送,引起了咸宁市委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经了解,方剂的研发人是定居瑞典、回乡探亲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中西医双博士后、国际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维武先生。1月28日,王维武博士主动请缨,加入市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团队。

王维武博士研制的“肺毒清”方,构成简单、质朴实用。经过专家组有关同志的研究和比对,并结合疫情特点从药理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搭配精妙,中正平和,药味精简,实乃良方。

1月31日,经专家组讨论研究,咸宁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中医统方施药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下发各县市参照试行。临床实践发现,“肺毒清”无论在“治未病”还是“治已病”方面疗效明显。截至3月1日,嘉鱼、通山、咸安三区治愈率分别达89.66%、90.48%、89.39%,远远高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通山县的死亡率为零,咸安、嘉鱼的死亡率分别为0.96%、0.86%,远远低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

据了解,在没有西药的介入下,尤其是在病例临床实践中,通过10天的观察,使用“肺毒清”治疗的60多名核酸阳性患者,56人全部转阴,治愈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使用“肺毒清”预防的单位无一人感染。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自从全程应用此方后,已无一例重症及危重症。

专访院士黄璐琦:中医药正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

关口前移,早期介入,全程干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看来,中医药正在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

从1月25日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至今,黄璐琦和他的团队已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41天。

谈及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凸显所长,黄璐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防控救治,对改善症状、加快核酸转阴、促进恢复出院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一家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医院。初到金银潭医院,两大问题摆在黄璐琦面前,一是中西医治疗理念的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当时中药药品的严重不足。

病区布局、人员调配、药品保障……5天后,金银潭医院将南一区病房的医疗工作正式交给黄璐琦所带领医疗队。这也是疫情发生后第一个接管重病区的中医医疗队。针对医院中药药品不足的现状,医疗队迅速搭建中药供应保障平台,保证医院药品供应。

“接管病区奠定了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础”,黄璐琦说,当时医疗队主管的32张病床开辟了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的战场,使中医药能够与西医同台合作。

从中医角度来看,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治疗方法上注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气,辟邪毒”。黄璐琦认为,在新冠肺炎感染早期,中医药治疗方法对集中隔离、症状上已经有明显体现的患者,能够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真正把关口前移。

1月23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纳入了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三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3月4日发布的最新版诊疗方案中,由黄璐琦及团队根据临床不断优化的“化湿败毒方”被列入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推荐用药处方。

“临床疗效才是评价中医药优势的金标准。”黄璐琦介绍,随着医院及患者对中医药的逐渐认可,医疗队接管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床位由32张增加到目前的43张,收治的均为重症患者,其它病区也开始陆续服用中药。

截至3月4日,该团队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1例,其中中医辨证纯中药治疗出院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32例。所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危重、重症转归)达到83.61%。

黄璐琦介绍,中西医结合组核酸转阴时间显著降低,发热、咳嗽、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10个症状也明显改善,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中西医结合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中医不仅讲究‘未病先防’,也注重‘既病防复’,康复期患者的恢复也能体现中医药的优势”。黄璐琦介绍,重症出院患者整体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多数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肺部炎症、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中医对肺功能的康复已经有成熟的方法,包括呼吸的训练,比如调气、采气、养气、练气,还有耐力、排痰、放松的训练等。

目前黄璐琦和他对团队已为出院患者配上了恢复期的中药,并给予了康复期的指导,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改善肺功能的方法和技术,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达到70%,患者回访效果满意。

“此次疫情的防治工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次生动实践”,在黄璐琦看来,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全流程的深度参与,与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是打赢此次疫情医疗救治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