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74集05 全文2066字,阅读需6分钟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还杀死了两万人。秦王派遣使者通告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说:“大王如果不去,就会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于是赵王前往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护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时,说道:“大王此行,算上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您还没有回来,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王同意了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王相见。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在会见的过程中,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就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为我弹瑟吧。”赵王没办法,就鼓起瑟来。这个时候秦国的史官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一看,上前说:“赵王私下里也听说秦王擅长秦地的土乐,请让我为秦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娱乐。”秦王发怒,不答应。

蔺相如就向前递上瓦缶,并且跪下来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就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侍从们就都吓得退了下去。当时秦王不大高兴,但是也只好击了一下缶。于是蔺相如也回过头招呼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缶。秦国的大臣们又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不客气,回答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压倒赵国。由于赵国也部署了大批的军队来防备秦国,所以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会结束后,赵王回到都城,考虑到蔺相如此行功劳很大,于是就封其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对此,廉颇有点不高兴,就说:“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是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但是地位却居于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现如今他在我上面,我感觉到羞耻,难以忍受。”并且扬言:“假如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蔺相如听闻,便不肯与廉颇会面,每逢上朝,常常推说自己有病,不愿意去和廉颇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有一次外出,蔺相如远远看到廉颇,就立刻掉转车子回避。蔺相如的门客看到后,心里不平,就一起直言进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事奉您,就是仰慕您的高尚节义。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您却害怕到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大家都回答说:“廉将军当然比不上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下面就是这里所节选的蔺相如说的话,“顾吾念之”,“顾”就是一个转折,但是我想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一文一武,一将一相。

“今两虎斗,其势不俱生”,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吾所以为此”,我之所以能够这样忍让,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先公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就是为了先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从这段回答可以看出,蔺相如的存心确实是事事都是以国家大局为重,为了国家的急难,为了国家的利益,甚至不惜自己受到羞辱。

“廉颇闻之”,廉颇听了这些话,“肉袒负荆”,他就脱去了上衣,露出上身,而且背着荆条,“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也很了不起,他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去忏悔,而且还由这些宾客带领着,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他说:“我是一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地宽厚!”“卒相与欢”,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为刎颈之交”,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从完璧归赵以及负荆请罪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可以看出,蔺相如思考问题,确实是能为国家着想、为大局着想,心中完全没有个人的得失。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完璧归赵,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蔺相如却不觉得难;他总是回避、躲着廉颇,一般人觉得是一件很羞耻的事,但是蔺相如却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就是因为一般人私心太重,把“我”看得太重了,而蔺相如却完全是一片至公之心,能念念为国家、为大局着想,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包括生命、面子,所以对他来说,一般人觉得很难的事情在他那里也就不难了。

太史公评论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拥有很大的勇气。死并非难事,可怎样对待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当时形势来说,结局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蔺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伸张出来足以压倒强大的秦国;他的那种正气,足以让手握兵器的侍从、侍卫都感到害怕,不敢向前。后来他又能对廉颇谦逊退让,以致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

他处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所以说蔺相如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有一片公心,能为国着想,没有私心,所以才能表现出这种大智大勇。

一个人能表现出常人难有的大智大勇,全因有一片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