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今年年初,中國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引發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對這一極具感染性與致命性疾病的關注。如今因疫情嚴峻,人們必須按規定佩戴口罩才能出門。詼諧的說,豬肉沒有想到口罩會成為今年春節期間最為搶手的“年貨”。現在頻繁佔據新聞熱點的口罩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先生。

求學之路與為國效力

伍連德,字聯星,祖籍廣東新寧。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檳城。1896-1899年間留學於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專門研究傳染病及細菌學學科。並於1899年考入聖瑪麗醫院,成為該院第一位華人實習生。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之後,伍連德又分別至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行實踐與研究。在1903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回到馬來西亞繼續研究熱帶病。

1907年,這位馬來西亞華僑也和所有中國的愛國同胞們一樣,希望能夠憑藉禁菸活動來重新使得中華民族強大起來。他應邀至英國倫敦參加神學博士文英蘭主持的禁鴉片會議。

同年,應清朝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的聘請,出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副校長一職。也就是從此開始,為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貢獻出了一份極大的力量。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臨危受命

1910年末,東北疫情爆發,但並不清楚是何原因所致。伍連德臨危受命擔任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命令一到,他馬上率領著助手林嘉瑞到達疫區中心哈爾濱。

到達哈爾濱後,為了儘快查出病因,伍連德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了疫區地理、社區與人口分佈情況。熟悉掌握西方醫學理論與技術的伍連德深知面對當時大規模傳播的情況,只有解剖因疫情死亡的人的屍體,並對其進行詳細的病理分析才能抓出這次疫情的罪魁禍首。

但是,當時的民俗並不允許有人做出損傷屍體的事情,人們認為這一行為是對屍體的大不敬。因此,伍先生只能繞開眾人,對一名染疫身亡的日籍女子進行秘密解剖。他對這位死亡病例進行了一系列十分詳細的化驗。最終,在顯微鏡下的小小血液標本玻片中發現了鼠疫桿菌,證實了這次疫病的元兇就是鼠疫。

何為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

鼠疫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主要在齧齒類動物間流行,鼠、旱獺等為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為傳播媒介。臨床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出血,以及其他嚴重毒血癥狀。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本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造成了大量人類的死亡,甚至幾乎造成一些文明的覆滅。

而在當時鼠疫肆虐的黑龍江地區,在起初發病時,因人們不知疫病原因,也因地方政府沒有公共衛生安全意識,從而導致了鼠疫病菌沿著東清鐵路與南滿鐵路一路南下,四處蔓延,從而演變成範圍覆蓋極廣的人傳人的大瘟疫。

瞭解傳播途徑

儘管查到了疫病的元兇是鼠疫桿菌,但還不清楚為何感染上病毒後發病到死亡的時間極為迅速。伍連德先生已發現這次病毒來源於老鼠,又進一步推測是跳蚤、蚊子的叮咬將病毒從自然宿主老鼠身上傳播至人。

緊接著,東三省開始大量捕殺老鼠。但捕殺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疫情的擴張並沒有得到緩解。大量捕殺老鼠並不能阻止疫情的蔓延,伍先生對此非常失望與困惑。但他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加緊了研究的進程。

在經過詳細的病理研究之後,他發現了這次染疫死亡病例的共同點,總結如下:所有死者都曾處於相對密閉的空間之中。當時的死亡群體,幾乎都是家族聚集性集體死亡,死因都是由肺部感染引發咳血,最終窒息身亡。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因此,他大膽推測,這一類鼠疫細菌可通過空氣交流傳播。根據這一重大發現,伍連德將這次東三省流行的鼠疫命名為“肺鼠疫”。當時伍連德先生對這次疫情的描述是:

“1911年1月疫情最為嚴峻,最多的一天有183人死亡。”

西方的媒體更是爭先報導,把東北疫情的訊息傳到了世界各地,一時舉世皆驚。肺鼠疫,是鼠疫中傳染性最強、死亡率最高的一種。從伍連德先生的這次醫療研究之後開始有了關於肺鼠疫的明確說法。

如今人們對於鼠疫的認知有所改變,知道肺鼠疫通過飛沫就可以傳播。這一認知正是來自於伍連德先生的發現。

控制疫情

在瞭解了鼠疫的傳播途徑後,伍連德立即奏請清廷停止捕殺老鼠,轉而採取徹底封鎖哈爾濱疫區的措施。實行嚴格的交通管制,切斷鼠疫傳播的途徑。

伍連德先生提出的這些措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控制疫情,伍連德先生向俄國駐哈爾瑪領事館商討防疫合作,逐一拜訪當地高官,說明其中利害。最終俄國鐵路局願意調集一百節空火車車廂,用以協助隔離病人。

當時人們對於防疫措施不甚瞭解,包括防疫站的醫護人員在內也對此知之甚微。伍先生大力勸說眾人佩戴口罩,以防止感染。有一位醫護人員不以為意,結果染上了肺鼠疫而最終身亡。

當時在哈爾濱的法國醫學家梅斯耐也不幸染病去世。隨著疫情的發展,伍連德先生連忙教醫護人員用紗布和棉絨遮擋口鼻,作為基本的預防措施。當時的口罩來源於西方國家。舊式口罩由多層紗布組成,但也正是多層紗布的構成導致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使用者呼吸困難。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伍連德先生在這個基礎上對舊式口罩進行了改良,最終發明了由兩層紗布組成的“伍氏口罩”。因為“伍氏口罩”保護程度高,製作成本低,所以大獲各國醫學界的讚揚,也成為了現代口罩的一個藍本。

伍連德先生所發明的口罩因為製作成本低以及保護程度高,得到了廣泛製作以及使用,短時間內不僅防疫人員戴起了口罩,就連郵差、警察、老百姓等也都戴起了“伍氏口罩”。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伍連德動員了全國各地的中西醫師、軍隊、警察等社會人力資源,抵禦疫情的蔓延。其中軍隊、警察負責控制人口的流動。凡是患有鼠疫的病人,他們的房屋必須要用生硫磺和石炭酸進行消毒。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此外,還專門設置了疑似病院和專門的隔離場所,以及上述所提到的火車廂隔離所。為了更好地控制病情,伍連德把付家甸疫區劃分為四個,每個疫區都設有消毒站、消毒車、醫務人員以及警察,再輔以大量軍隊士兵把守外圍。

伍連德吩咐政府每天派出四至六組巡警隊巡視各家各戶,一旦發現疑似鼠疫病例,馬上送至醫院,檢查後進行隔離。並馬上對他們的住所進行消毒,防止疫情在小區蔓延。

正值寒冬時節,哈爾濱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度,土地凍結,無法埋葬疫斃者。伍連德便遣人將所有的棺材堆積在一起,長達一公里。因為中國有著不實行火葬的習俗,導致伍連德的火葬計劃受阻。但出於不處理屍體可能導致巨大隱患爆發的考慮,伍連德趕忙上報清廷,獲得了火化的許可。

最終在1911年的1月31日,中國第一次實行了大規模集體火葬,將兩千副棺材集體焚燬。此後,肺鼠疫的傳染得到了實質性的控制。哈爾濱的疫情得到控制之後,長春、瀋陽等地的疫情依舊不容樂觀。伍連德等人將在哈爾濱使用的措施推廣到這些地區。短短四個月,整個東三省和華北的肺鼠疫就得到了控制。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伍連德受到了清朝的傳旨嘉獎,獲得了醫科進士的功名,從此名揚天下。

醫學先驅

1911年“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奉天召開,多達11個國家的專家參加這次大會。伍連德擔任會議的主席,與中外專家一同建議清政府在東三省設立永久性的防疫機構,以防止瘟疫重來。

在這次會議上,他還成功推動中國收回海港檢疫的主權。伍連德先生為中國近代醫學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更屢次幫助中國度過疫情,其中包括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在東北、上海等地爆發的肺鼠疫和霍亂。

他先後在全國各地創建了20多所醫院和醫學院,其中就包括了現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並參與了協和醫院的建設。

他所創立的東北防疫總處更是早早就成為了國際知名科研和防疫機構。伍先生的成就不僅僅在於治病救人,建立醫院。更重要的是他為中國培養了一代防疫精英,為中國日後醫學的發展打好了根基。

現代口罩之父——伍連德


在1915年,他與顏福慶等人發起並建立了中華醫學會,並擔任了第一、二屆會長。之後他更是參與創建了十多個科學團體,包括中華麻風救濟會,中國防癆協會,中國公共衛生學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醫史學會,中國科學社等等。

他還創辦了《中華醫學雜誌》刊物。伍連德先生是中國著名的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更是中國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等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伍先生因研究中間宿主旱獺在傳播肺鼠疫的作用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提名,成為了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候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