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竟然帶他去撿垃圾,狠心還是機智?

5歲的兒子一大早就鬧著不想上學,爸爸媽媽用盡渾身解數哄勸都沒用......

這場面,是不是似曾相識?寶爸寶媽遇到過不止一回吧?

可是,一位泰國媽媽的處理方式很不一樣。她甚至因此火了一把!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竟然帶他去撿垃圾,狠心還是機智?

她乾脆幫孩子請假一天,帶他去撿垃圾!

他們沿著馬路去撿塑料瓶,一開始孩子還挺興奮,可是沒過多久就喊累了。

但是媽媽仍然堅定地帶著他走了3.5公里,撿了一小袋空瓶子,換了2泰銖(約合人民幣0.4元)。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竟然帶他去撿垃圾,狠心還是機智?

可就算只賺了2泰銖,孩子也很高興。不過他還是跟媽媽抱怨,走不動了:

他說“媽媽,我們可以坐公交車回家嗎?”

媽媽:“坐公交車一個人要10泰銖,你有錢嗎?”

孩子:“媽媽,我錢不夠,我要回家。”

媽媽:“累了?”

兒子:“好累,好熱,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竟然帶他去撿垃圾,狠心還是機智?

這位媽媽對這一天的總結是:

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需要讓他們感受幸福,也需要了解痛苦和疲憊,瞭解一切的來之不易。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竟然帶他去撿垃圾,狠心還是機智?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有的家長會選擇耐心勸說;有的家長會批評恐,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都收效甚微。

很多時候要想解決孩子的教育困境,

我們必須學會用行動代替語言。

孩子有時就是這樣,Ta的行為意志並不會因為我們大人的擔心而發生改變,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的。

一定要記住,如果我們無法用語言去改變孩子,那麼,應該像那位泰國媽媽似的,採取行動!

就像兒童心理學奠基人Rudolf Dreikurs,所說:“如果真的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家長需要用行動,而不是語言。”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竟然帶他去撿垃圾,狠心還是機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