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很可怕,日常生活伤肾行为有哪些呢?


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很可怕,日常生活伤肾行为有哪些呢?

据最新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报道,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个成人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这是因为肾脏常常出现严重问题时才会出现症状,比如食欲减退、贫血、或疲劳乏力等,发现时可能已经达到尿毒症期。

肾脏十分娇嫩,极容易受伤,日常生活中多种不恰当的行为都会对肾脏产生伤害,到底哪些行为是已证明会“伤肾的”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滥用药物:有个头疼脑热就胡乱吃药

很多药物可以导致肾损伤,常见的有解热镇痛药如各种止痛片、消炎痛、感冒通等;中药如龙胆泻肝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复方蛇胆川贝散等含有马兜铃酸类中草药成分;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大家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认真阅读说明书。

2、吃盐多:喜欢吃咸

盐摄入太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致使肾脏受损。2012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文章,显示的慢性肾病患病率地图,喜欢吃咸的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慢性肾病发病率最高!另外一个喜欢吃咸的地区是中国北方,如山东、东北等地,发病率排第二。对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盐量超过6克,就算多了;而对儿童,超过3克就是多。

3、滥用偏方、保健品

在台湾,尤其是台南地区的慢性肾病发病率很高,可能和当地人爱吃偏方、保健药有关。一些所谓“补充蛋白粉,提高抵抗力”的保健品很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多,给肾脏带来负担。在此,劝告所有人,作为医生不建议摄入任何保健品。

4、喝水少,憋尿

有研究表明,喝水少会使身体脱水,损害血管功能,水喝得少也会引起尿液钙盐浓度过高,诱发肾结石。因此,每天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这在炎热的夏天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常温环境中,成年女性每天需饮水2.2升,成年男性为2.9升。而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女性对水的需求量都比正常人要高。

憋尿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尿路感染;再者,憋尿后细菌容易沿着输尿管上行,引起肾盂肾炎。经常憋尿,还会慢慢感觉没有尿意,膀胱炎也会找上门来。

5、肥胖却照样胡吃海喝

中国的肥胖人群自物质条件改善后大幅度增长,超重可以使血脂、血糖、血压、尿酸超标,这些都为慢性肾脏病埋下了隐患。

6、熬夜、作息紊乱

近期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肾病领域权威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研究人员对比了4238位参与者,发现每晚睡眠小于5个小时肾功能下降最快,且蛋白尿发生率更高,6个小时倒数第二,而7-8个小时,以及9小时以上肾功能下降速率都是相对更慢。此外,现代越来越多研究认识到,睡眠时间短、睡眠紊乱、睡眠质量差和很多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7、有肾病家族史却从不体检

部分肾脏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比如多囊肾的家族史,还有遗传性肾炎,如果你的家人患有慢性肾病,请不要忽视了自身肾脏健康的筛查。

另外,早期的慢性肾脏病,可能会出现下面的8种症状:

1、容易疲劳、乏力、腰酸、腰痛;2、莫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3、尿液中泡沫增加,并且不易消失,蛋白尿增加;4、血尿;5、夜尿变多;6、眼睑或下肢反复浮肿;7、血压升高;8、莫名贫血、牙龈出血、抽筋、皮肤瘙痒。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就医。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自“肾上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