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01

那些從小被打罵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這個春節,因為疫情隔離在家。


不僅大人不用出去工作,小孩也不用出門上學,一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變得多了起來。


但是,最近總聽到鄰居王姐打罵小孩的聲音。


有一天出門去買菜,竟然看到鄰居家小孩,一個人就待在外面。街上冷冷清清的,小孩也沒戴口罩。


我走了過去問他:小峰,你怎麼自己跑到外面了,不戴口罩不行,要趕緊回家。


也不管我怎麼勸,小孩都絲毫沒有要回家的意思。


無奈我只能打電話給他媽媽,很快王姐就過來了。


大老遠的隔著幾十米,就聽見她在罵:“這孩子出息了,還學會離家出走,看我回家不收拾你”。


問了來龍去脈才知道,原來小朋友平時都是奶奶帶得多,這次爸爸媽媽在家時間長,就回自己家住。沒想到吃飯慢被罵,看電視被罵,作業寫不好被打……


於是小孩整天嚷嚷著要回奶奶家,這一次“離家出走”就是想自己去奶奶家,但是小區大門攔著,沒法出去。


我勸說了幾句,王姐便帶小孩回家。


邊走還邊嘟囔著:


“這個白眼狼,養你這麼久,打你幾下怎麼了”?

“打你是為你好,要是你聽話點怎麼會打你”?

……


看著小朋友耷拉著腦袋遠去的背影,我突然有種說不出的心疼。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機會解釋,沒有機會表達。


02

孩子,真的不打不成才嗎?


在知名教育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不同教育方式的結果,讓人深思。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學校裡大多都是打架、逃課、調皮搗蛋的問題學生。


而校長採取的方法就是各種“體罰”。他懷疑學生偷錢,就用暴力逼迫學生承認,還報了警,事實上是他冤枉了這位學生,結果引來學生更大的叛逆,一把火把學校給燒了。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而學校的助理老師克萊門,不忍心孩子的一生就這樣毀了,決定用自己的方法去幫助學生。


於是,他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想試試讓學生加入,打開他們封閉的心。


雖然最後,這種方法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變得愛學習,但克萊門特意外發現了學生中也位音樂天才皮埃爾,並幫助皮埃爾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目標。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真的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打罵有可能讓孩子變乖,但並不能逼孩子成長,甚至還會因此扼殺孩子原本的天賦和創造力。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最近為了疫情,80多歲掛帥的鐘南山院士到處奔波,受人敬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鍾院士的父親鍾世藩,也是我國有名的兒科臨床專家。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提起自己的父親,鍾院士是尊敬且感激的。


他曾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起自己的童年經歷。那個時候,還在上學的他貪玩愛吃,於是把父母給他交給學校的午飯錢,拿去買了零食。


後來被爸媽發現了,鍾院士以為這樣肯定免不了一頓責罵。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沒想到,父親只是心平氣和的問他:“做人最要緊的是實誠。南山,你好好想想這個事你做得對不對?”


這句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感覺比他打我一頓,對我刺激更大,父親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人生在世,誠實比機靈重要。”


於是,他現在成了我老百姓信任的,敢講真話,為病患做實事的鐘南山院士。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記得如著名心理學家胡克特說的一句育兒名言: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


也就是說,要合理的回應。


既不可用偏激的打罵,也不能過分誇張的吹捧肯定,當然也不能在犯錯時選擇縱容。


而是學著,和孩子一起去探討是非對錯。


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說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養育一個孩子,不能光打罵,而不教。

我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圓桌派》中,分享過她和女兒相處的小故事。


同樣的,李教授的女兒也小孩玩平板,玩起來就著迷沒有白天黑夜的。


每一次李教授都是告訴她道理“不能總這樣玩平板”,沒想到有一次孩子聽煩了,直接就拿平板砸了她,李教授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她沒收了女兒的平板,並嚴肅的把她拉過來教育,告訴她這個行為是不對的,還罰站了一小會。此後女兒玩平板就很自律,不會再沒有時間概念。


李教授在節目中傳授了這個育兒妙招,那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要嚴厲,懲罰要適度。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古人言:不教而誅,是為虐。


同樣的,我們並不是否定“懲罰教育”,而是說如果沒有做到教導,只是一味懲罰(無論是罵,還是打),其實就是一種虐待。


父母其實只是孩子的領路人,功課就是帶領他們去發現世界更多的真知,並且適當給與提醒。


道理是無法填埋進一個人的腦袋裡,只有諄諄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探尋思索。


而這樣關於為人處世的答案,才是他們真正掌握且認同的。


一味的棍棒教育,是無法教出一個心智模式成熟的孩子。

03

為什麼說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


演員陳喬恩,以前在圈內人的眼中,是不好相處的一個人。


甚至連好朋友明道,在和她搭檔《王子變青蛙》的時候,都坦言剛開始認識:不怎麼和她講話,脾氣很大很不爽她。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直到後來,陳喬恩帶上媽媽上綜藝節目《旋風孝子》,網友才驚訝的發現:母女倆的性格也太相似了。


一樣的性子急,脾氣火爆。


媽媽是個女強人,對陳喬恩的教育方式就是“打”。考試不好打,玩回家打,不寫作業打……


但是棍棒真的會出孝子嗎?


在節目中,母女倆相處的場景,看上去很尷尬,沒話說,也不願聊。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陳喬恩也透露了自己多年來心聲:


“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害怕一說話,她就會打我。”


她甚至感覺媽媽的吼罵,就像是“魔鬼的聲音”。


一邊說一邊轉身張望,擔心媽媽會不會在身後出現,這種潛意識條件發射出來的恐慌和沒有安全感,讓人心疼。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童年遭受父母的暴力教育和情緒不穩定,也就能理解陳喬恩為什麼性格孤僻,也遲遲不敢接受親密關係。


薩提亞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在小時候成長的過程中,心理營養得不到滿足,那麼成人後終將一生會苦苦尋覓,他們可能會恐懼各種親密關係,嚴重缺乏安全感。


教育專家蒙臺梭利也曾一針見血的寫道: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可見,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不僅如此,有些家族彷彿宿命般的,每一代人都會在原生家庭中打圈轉,沿襲了暴躁,缺乏安全感,打罵……無論如何也走不出來。


有一次在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小夢家,她3歲的小孩不小心把杯子裡的水倒在了地上。


當下小夢就吼了,小孩被嚇得哭了起來。


我安慰了小孩,問小夢:小朋友也不是故意的,告訴她下次注意點不就好,怎麼還罵得這麼兇呢?


小夢聽這話,沉默了一會,突然也哭了起來。


我以為我說錯什麼話,讓她覺得委屈了,趕忙道歉安慰。


沒想到小夢說:我不知道我怎麼也變得只會罵孩子。小璇你知道嗎,從小我就羨慕你,無論做對做錯,你媽媽都會和你講道理,我媽媽就只會罵我們。

我們不服氣頂嘴,她就開始打。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做的哪些是對是錯,為什麼罵為什麼打。


聽到小夢說這些,我有點震驚。


小夢家離我家,不過一百米,在我印象中,她媽媽總是追打小夢到處跑,有時候她會跑來我家躲著,她也很喜歡幫我媽媽擇菜。


沒想到,她心裡一直藏著這些事,就算當媽後也還耿耿於懷。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代際相傳。


指的是,父母會無意識的將一些創傷、習慣、認知……傳遞給下一代。


英國作家奧利弗·詹姆斯就曾在《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一書中寫道:孩子小時候受到的照料方式會伴隨他們一生,直到他們成為父母。


如果這種養育方式是正確的,整個家族幾代人都會受益。但一旦這種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你就會發現,負面性格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會在代際之間傳遞。


簡而言之,就像壹心理聯合創始人黃啟團先生說過:那些父母未被治癒的,都會遺傳給孩子。


如果創傷隱藏起來不被處理,偏差行為沒有得到正視而糾正,那麼父母身上負面的東西,也勢必會影響到孩子。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就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04

遇到這樣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有多重要?


看過這樣一個實驗,有兩個三歲的小孩。


一個小孩的媽媽,遇到事情,會溫和的和孩子溝通。另一個小孩的媽媽,不僅會忽略孩子的需求,還會在言語和行為上虐待小孩。


於是科學家掃描了這兩個小孩大腦圖形,發現很不一樣。


被溫柔對待的小孩,明顯黑暗區域比較少。


左圖是第一位孩子的(被溫柔以待),右圖是第二位孩子的(常被打罵)。

鍾南山自爆童年經歷: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有多幸運

圖片來源:Professer Bruce Perry


這意味著什麼呢?神經學家解釋道,黑暗區域的增多,意味著大腦容量的減少。而同時黑暗區域的不斷擴大,也說明這個孩子越來越缺乏智慧、同情心等能力。


也就是說,棍棒並不能逼迫孩子成長。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總以為努力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就是愛他的表現。


幾乎沒有尊重過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

一遇到問題,就只會打罵,逼孩子“就範”,拉著他往自己制定的軌跡走。


殊不知,父母在精神層次上對孩子的影響,才是真正決定孩子一生走向的。


一味的填充物質和棍棒壓迫,只會是揠苗助長。


好的教育,是給孩子合理的回應,不僅以身作則,也真正做到傳道授惑。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長成心智成熟的大人,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遇到這樣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