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滿族,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生母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六歲即位,十三歲親政,是清軍入關後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1644年—1661年)。卒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享年24歲。死後諡曰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順治即位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去世,諸貝勒大臣一下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中,眾說紛紛,人心浮動。由於皇太極去的太突然,還沒有立太子,所以選立新皇帝的任務就只能由諸王來承擔了。

當時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兩位,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一個是手握重權的多爾袞。無論戰功還是政治能力都是多爾袞更勝一籌,但豪格的條件確實也不差,明爭暗鬥就這樣開始了。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極去世的第五天,多爾袞和豪格正面交鋒的時刻到來了。這一天是選立新君的大日子。多爾袞找到了兩黃旗的大臣索尼,索尼當然看出了多爾袞的意圖,但他的要求是在皇太極的皇子中選一位繼位。禮親王代善知道自己沒什麼希望,他提議立豪格為接班人,豪格心裡是很高興的,但還是客氣了一下,說自己德淺才薄,不能擔此大任,說完就出去了。兩黃旗是由大漢掌管的,這時兩黃旗的大臣們都要求立皇太極的兒子,否則他們決不答應。最終多爾袞只能換了策略,決定用立幼子的辦法以退為進,於是說道:“既然豪格謙讓退出,那就立先帝的第九子福臨為帝吧,但是現在福臨年紀還小,就讓我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為輔佐,二人分領八旗,等福臨成年後,歸政於他。”

就這樣,讓年僅六歲的福臨撿了個便宜。王位爭奪戰以“福臨繼統”、二王輔政的方式結束。

清兵入關

由於天命時期(1616-1626年)的後金經常受到侵擾,而且內亂不斷,再加上明朝強有力的抵抗,所以這時候對於後金軍入關來說只能是一種夢想。等到皇太極即位後,他們奪取中原的願望開始一步步走向現實。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率兵突破長城沿線,奪取遵化,並進而攻打北京。但事情的發展沒有那麼順利,時隔不久,原本已被皇太極攻下的永平、遵化等四城又被明軍收復。在1629年以後,皇太極多次入侵中原,但每次入關都以失敗而告終。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皇太極鞏固了東北地區後,準備全力以赴地攻打錦、寧。崇德六年(1641),明朝派洪承疇率13萬大軍增援錦州。皇太極親自指揮作戰,一舉打敗了明軍,洪承疇和祖大壽也投降了清軍。崇德八年,濟爾哈朗、阿濟格統率大軍攻取關外四城,分別攻下三城,清軍也曾進攻寧遠城,但被吳三桂打敗。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但是沒過多久就被毆打勒索,農民軍的首領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所以他發摯要和農民軍決一死戰,但自己力量弱小,最後想到和清軍聯手,最終打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

多爾袞進了北京之後,根據范文程等人的意見,採取一許多拉攏人心的措施。先是宣佈故宮明官員繼續錄用,然後為崇禎發喪三日。多爾袞又下令免除明末三餉加派,以萬曆時賦額為準。多爾袞的這些政策穩定了黃河以北、山西以東的中原大部分地區的局勢。九月份,福臨從瀋陽遷到北京,十月一日,他在眾人的陪同下於天壇舉行祭天大典,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宣告建立。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多爾袞攝政

順治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山海關一戰後,大順軍被清軍擊潰,多爾袞又讓投降清軍的吳三桂繼續追剿李自成的農民軍。入關後,多爾袞、多鐸等人結束了江南江北的大部分叛亂,除川南、雲貴、福建沿海等地之外,各地基本掃清了反清勢力。多爾袞掌權後開始治理各項事務。尤其是怎麼管理這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但這也沒難住多爾袞,他一邊指揮大軍平定天下,一邊還草擬清政府的各項典制規章。

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多爾袞與濟爾哈朗開始被任為攝政王。這兩位攝政王不斷削減其他諸王的權力,後來濟爾哈朗宣佈以後無論有什麼事都先必須請示多爾袞。濟爾哈朗知道自己的能力、實力和權術都比不上多爾袞,於是自願退出較量。從此,多爾袞成為大清最高決策人,成為了唯一的、真正的攝政王。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成為真正攝政王的多爾袞開始飛揚跋扈,順治聽從了滿漢所有大臣的請求,允許多爾袞不對其跪拜。順治五年(1648),多爾袞晉升為皇父攝政王,福臨成了有名無實的皇帝。由於多爾袞與豪格有舊仇,屢立戰功的豪格也沒能逃過多爾袞的毒手,他被多爾袞囚禁起來,沒多久就傳出豪格死去的消息。多爾袞還罷免了濟爾哈朗的輔政之位,自此朝中的大臣沒有敢不聽多爾袞的,多爾袞也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多爾袞緊握朝中大權,小皇帝福臨不過是個傀儡。

順治掌權

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爾袞死於喀喇城,時年39歲。福臨對多爾袞的專權十分怨恨,但聽到多爾袞的死訊還是詔告天下,讓臣民易服舉喪。第二年正月十二日,14歲的福臨宣佈親政。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對政事措置有度,從容不迫,確實非常難得。從順治親政後的行為上看,他的母親莊妃對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順治八年二月,他列舉多爾袞14條罪狀,成800多字的詔書昭示全國。親政以後,順治為無幫被多爾袞殺害的豪格平反,對那些被多爾袞降級的罷免的官員也都各復原職。對於多爾袞的那些黨羽罷的罷,免的免,殺的殺。在這場激烈而尖銳的政治鬥爭中,福臨大獲全勝,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從容不迫的氣度在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雖然順治的年紀很小,卻並不缺乏獨斷朝綱的智慧和勇氣。

由於多爾袞也推行了一些民族壓迫政策,順治親政時社會很不安定,全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抗清鬥爭,清軍的征剿和屠殺,更激起了各民族的反抗。面對此種形勢,順治調整政策。在政治上,他積極推行寬鬆和安撫政策以緩和矛盾;在軍事上,對各地的抗清勢力和抗清活動他堅持“剿撫並施”的方針。但是,在平定全國的過程中,順治重用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對其過分倚重和放縱,導致三藩勢力尾大不掉,到康熙年間爆發了幾乎危急大清江山的“三藩之亂”。

順治之死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當人們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悅當中時,孝莊(其實這是她死後的封號,電視劇她自稱孝莊,這是不對的,姑且這麼叫吧)太后卻在經歷她這一生中最難熬的一個春節,因為她年僅24歲的兒子福臨永遠地離開了她。順治的突然離去給世人留下了許多謎團,至於他是真的去世了還是出家了,至今也是個謎。但是他確實是很迷戀佛法的,據記載,順治帝還作了出家偈,全篇充滿了佛家禪悟的情懷以及對出家為僧的嚮往,下面是那出家偈的後幾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朕今撒手歸西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大清十二帝之身許佛門的皇帝——清世宗順治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