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尿毒症透析患者為什麼容易發生營養不良?應該如何治療?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腎病的常用方式,也是維持患者生存的重要方式。維持性血液透析可以將機體內過多的代謝廢物、水分清除,有利於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減緩疾病進展, 降低病死率。

但維持性血液透析易增強分解代謝,造成營養物質流失, 患者在血液透析後,往往由於尿毒症、透析不充分等, 造成食慾 下降,營養攝入不足,導致營養不良。

尿毒症透析患者為什麼容易發生營養不良?應該如何治療?

據文獻報道,15%~75%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維持性血液透析 1 年以上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可以達到 30%~40%,中度營養不良為20%~30%,重度營養不良約佔 10%。營養不良導致病人抵抗力下降,易致感染、創傷難以癒合,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併發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營養不良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預後預測的獨立性相關因素,可作為患者死亡率預測的指標,同時也是患者致死的危險因素。 營養不良的發生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併發症增多,生活質量下降,影響患者的總生存。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 已成為高住院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

一、引起尿毒症透析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1、患者本身的因素:

①終末期腎病患者出現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如胰島素抵抗、對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敏感性降低、高胰島素血癥、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②營養知識缺乏,飲食結構不合理;③代謝性酸中毒;④氨質血癥,氮質血癥可加速蛋白質代謝與肌肉蛋白質分解,當合並高磷血癥時更為明顯;⑤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消耗;⑥尿毒症毒素;⑦感染因素;⑧微炎症反應;⑨精神、心理因素

2、透析本身因素:①透析本身造成營養物質丟失是造成患者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②膜生物相容性。使用低生物相容性的透析器,會導致體內蛋白質的分解,蛋白質代謝加快,引起營養不良。③透析不充分,透析不充分可引起水鈉瀦留,加重心臟前負荷,導致血壓升高和左心室肥厚,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腦血管意外的風險,而心血管系統疾病可以導致患者厭食和營養攝入減少及體內分解代謝增強,引起營養不良。

尿毒症透析患者為什麼容易發生營養不良?應該如何治療?


二、如何對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營養不良進行治療?

1、加強宣傳: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營養教育,加強溝通,提高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合理正確的飲食。

2、蛋白質的攝入:給予優質蛋白飲食,優質蛋白佔總蛋白的50%以上較好,攝入量按1.0~1.2g/(kg.d)供給,不宜多食豆類等含非必需氨基酸多的食物。

3、熱量的攝入:推薦熱量攝入為146.4k/(kg.d),當出現感染等高分解代謝狀態時,熱量攝入應達到188.2kJ/(kg.d)。熱能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比例為碳水化合物應占60%~65%、脂肪佔35%-40%。碳水化合物以多糖為主,限制單糖及雙糖攝人,避免導致高甘油三酯血癥。

4、膽固醇的攝入:鼓勵患者限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入,採用低膽固醇(每日<300mg)、低飽和脂肪酸飲食。

5、水、鈉及微量元素的攝入:控制水、鉀、鈉、磷等攝入量。透析患者為低鹽飲食;根據患者每日尿量、透析頻率、透析時間、血壓、水腫等情況決定進水量。透析患者每天水的攝入量為:每天的尿量+水500ml。

尿毒症透析患者為什麼容易發生營養不良?應該如何治療?

6、維生素的補充:終末期腎病患者水溶性維生素的丟失比較嚴重,維生素的補充以口服藥物為主,飲食為輔,可口服B類維生素、煙酸等。

7、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和左旋肉鹼的補給:促紅細胞生成素使用時,補充鐵劑、葉酸、維生素B2,可使EPO充分發揮作用;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中常伴有左旋肉鹼的丟失,可應用左卡尼汀(1.0g,靜推,每週3次)。

8、高膳食纖維攝入:適當增加含高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可促進腸蠕動。對於腹脹、食慾差者給予胃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片,以促進消化。

9、糾正酸中毒:主要為口服碳酸氫鈉片,輕者1.5~3.0g/d即可,中、重度患者3~15g/d,必要時可靜脈輸人。

10、口服a-酮酸片:營養不良患者可口服a-酮酸片,a-酮酸的優點在於它與胺基生成必需氨基酸,有助於尿素氮的再利用和改善蛋白營養狀況,由於α-酮酸製劑中含有鈣鹽,對糾正鈣磷代謝紊亂、減輕繼發性甲旁亢也有一定作用。

11、加強透析:早期和充分透析可有效地清除患者體內的毒素,減輕胃腸道症狀,改善食慾,抑制酸中毒及分解代謝,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有研究顯示改為夜間每日透析後患者的營養狀態得到明顯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