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尿毒症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应该如何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肾病的常用方式,也是维持患者生存的重要方式。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将机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水分清除,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减缓疾病进展, 降低病死率。

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易增强分解代谢,造成营养物质流失, 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往往由于尿毒症、透析不充分等, 造成食欲 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

尿毒症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应该如何治疗?

据文献报道,15%~7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 1 年以上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以达到 30%~40%,中度营养不良为20%~30%,重度营养不良约占 10%。营养不良导致病人抵抗力下降,易致感染、创伤难以愈合,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可作为患者死亡率预测的指标,同时也是患者致死的危险因素。 营养不良的发生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增多,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的总生存。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 已成为高住院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

一、引起尿毒症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1、患者本身的因素:

①终末期肾病患者出现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如胰岛素抵抗、对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敏感性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②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③代谢性酸中毒;④氨质血症,氮质血症可加速蛋白质代谢与肌肉蛋白质分解,当合并高磷血症时更为明显;⑤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消耗;⑥尿毒症毒素;⑦感染因素;⑧微炎症反应;⑨精神、心理因素

2、透析本身因素:①透析本身造成营养物质丢失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膜生物相容性。使用低生物相容性的透析器,会导致体内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代谢加快,引起营养不良。③透析不充分,透析不充分可引起水钠潴留,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血压升高和左心室肥厚,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而心血管系统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厌食和营养摄入减少及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引起营养不良。

尿毒症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应该如何治疗?


二、如何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治疗?

1、加强宣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教育,加强沟通,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合理正确的饮食。

2、蛋白质的摄入:给予优质蛋白饮食,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50%以上较好,摄入量按1.0~1.2g/(kg.d)供给,不宜多食豆类等含非必需氨基酸多的食物。

3、热量的摄入:推荐热量摄入为146.4k/(kg.d),当出现感染等高分解代谢状态时,热量摄入应达到188.2kJ/(kg.d)。热能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应占60%~65%、脂肪占35%-40%。碳水化合物以多糖为主,限制单糖及双糖摄人,避免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4、胆固醇的摄入:鼓励患者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采用低胆固醇(每日<300mg)、低饱和脂肪酸饮食。

5、水、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控制水、钾、钠、磷等摄入量。透析患者为低盐饮食;根据患者每日尿量、透析频率、透析时间、血压、水肿等情况决定进水量。透析患者每天水的摄入量为:每天的尿量+水500ml。

尿毒症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应该如何治疗?

6、维生素的补充:终末期肾病患者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比较严重,维生素的补充以口服药物为主,饮食为辅,可口服B类维生素、烟酸等。

7、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左旋肉碱的补给: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时,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2,可使EPO充分发挥作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中常伴有左旋肉碱的丢失,可应用左卡尼汀(1.0g,静推,每周3次)。

8、高膳食纤维摄入:适当增加含高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可促进肠蠕动。对于腹胀、食欲差者给予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片,以促进消化。

9、纠正酸中毒:主要为口服碳酸氢钠片,轻者1.5~3.0g/d即可,中、重度患者3~15g/d,必要时可静脉输人。

10、口服a-酮酸片:营养不良患者可口服a-酮酸片,a-酮酸的优点在于它与胺基生成必需氨基酸,有助于尿素氮的再利用和改善蛋白营养状况,由于α-酮酸制剂中含有钙盐,对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继发性甲旁亢也有一定作用。

11、加强透析:早期和充分透析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减轻胃肠道症状,改善食欲,抑制酸中毒及分解代谢,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研究显示改为夜间每日透析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