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宜昌的往事


宜昌,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宜|昌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宜昌的往事

宜昌的往事

宜昌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长江清江在这里交汇

楚文化与巴文化在这里争辉


宜昌,文明源远流长

炎黄子孙的先母嫘祖在远安养蚕织布

巴人祖先廪君在长阳武落钟离山开疆破土


宜昌,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孙刘在这里鏖战

李自成的后裔试图在这里东山再起......


而在这里,也流传着许多古老、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赋予了它许多神秘而美丽的色彩。关于这些传说,你知道多少?

关于下牢溪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下牢溪发源于宜昌县的牛坪垭,自北向南流经柏木坪、白马岭、覃家庙、姜家庙,至南津关注入长江,全长26.7公里。

宜昌的往事


溪水清澈见底,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入层峦叠嶂之中,两岸奇峰竟秀,翠林藏莺,繁花戏蝶,飞泉鸣琴,一步一景,幽静美妙,秀丽动人。

相传远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之父鲧,为了惩治一条孽龙,将其锁在下牢溪底,溪名因此而得。游客行至下牢溪幽谷之中,仰望两岸重山峻岭,石门、石鼓、老虎岭、羊圈洞、狮子垴,一个个鬼斧神工之作,使人目乱神迷,如同进入神话世界。

关于香溪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四大美女王昭君的故里就在秭归往兴山去的路途上。据说,香溪这条河名称的由来也与王昭君有关。由发源于神农架的九冲河与龙口河汇流而成。上起兴山县城西北皂角树,流经昭君村前,至秭归县城西7.5公里香溪口汇入长江,全长37公里。

宜昌的往事


相传西汉元帝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入宫前在此面水而居,常在溪边烷洗,因洗涤了香罗帕,致使溪水芳香四溢,因名"香溪"。溪水湛蓝碧透,溪底彩石斑斓;两岸峰峦峻秀,宛如画屏;沿河绿荫夹岸,芳草萋萋。每当阳春三月,溪涨水暖之时,常见状如团伞,轻若罗绍,色呈粉红或蔚蓝之桃花鱼,张弛浮游于碧水之中,与夹岸桃花,争艳比美。清人有诗云:"花开溪鱼生,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描述花影鱼踪,交相辉映的景色,颇富诗情画意。

关于麦城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麦城在当阳市区东南21公里的沮水西岸。传为春秋时楚昭王所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人伐楚,伍子胥为攻此城,于其左右筑驴、磨两城,故有"东驴西磨,麦城自破"的谚语。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遭吴袭击,溃退于此,故有"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传说。千百年来,城因洪水浸蚀冲刷,流沙覆盖淹没,日渐荒废。现仅存部分夯土城垣,长100余米,宽10余米,高近10米。气势沉雄,颇为壮观。


关于三游洞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宜昌的往事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三游洞远景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

关于天然塔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宜昌的往事

天然塔虽名"天然",却非天然而成,而是人工所建。而对于天然塔的得名,民间有一种传说。传说东海龙王的五个龙子违背天意,在夷陵为患,葛道山的天然嫂用天赐的七节降龙鞭狠打五龙,终将其治服,使之变成了一座五龙山。

天然嫂也因连战五龙而累死。其夫地忽哥按照遗嘱,将其埋在五龙山对岸。天然嫂的降龙鞭随即化成了一座七级宝塔。每当太阳东升时,长长的塔影宛如一支巨大的七节鞭直刺五龙山,五条恶龙再也不能复活了。后人为纪念天然嫂,便将塔取名"天然塔"。

关于铁路坝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光绪年间,清政府决定兴建川汉铁路,由詹天佑任总工程师。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京绥、京汉津浦线两千多名职工,汇集于今铁路坝一带破土动工。

经过数年建设,宜昌东北面崇山峻岭间,建起了一些涵洞,桥墩,有的还基本形成丁路基。由于铁路坝一带曾作为修建川汉铁路的基地之一,因而得铁路坝之名,并沿用至今。


关于磨基山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磨基山乃宜昌名山。早在东晋时期,这里便是葛洪炼丹、郭璞结庐、袁崧揽胜之处,曾被称为葛道山和郭道山。因其外形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又曰金山。更因为此山顶如金磨,宽旷平坦,利于游人观光揽胜,故名"磨基山"。


关于长坂坡的传说

宜昌的往事

长坂坡又称当阳桥。因在当阳市北郊并西连长板坡而名。原名官桥。长坂坡位于当阳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

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万历年间,史官确认长坂坡为东汉常山赵子龙大战曹军的古战场。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时过境迁,现在的宜昌已经沧海桑田,样貌大变。你对宜昌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