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邏輯思維哲學》1:總綱篇

《邏輯思維哲學》1:總綱篇

哲學被譽為一切學問之母,任何學術思想體系發展到最高端,都會觸及到哲學層面。同樣任何學科在萌芽誕生之初,也都會始於哲學之問,不管這種疑問是碎片化的,還是體系化的。因為如果沒有哲學之問,也就不會有超越形而下實用性的高端思考,思想的格局就會始終被束縛在“所見即所思”的經驗範疇。

儘管哲學如此偉大,但當學者們談及哲學是什麼的時候,通常雲山霧罩,讓大眾如水中望月,霧裡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就像猴子看到了一棟棟風格各異的房屋建築,但不知道背後的建築學原理是什麼,就像人們天天識字讀書,但卻對語法學一無所知。

思想成果是哲學的表象,而非它的本質。要搞清楚哲學的本質就要明確回答: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什麼?

《邏輯思維哲學》1:總綱篇

簡單講,哲學就是三觀兩論:

1、 世界觀——告訴人們世界本質是什麼、是什麼樣子。

2、 價值觀——告訴人們世界中的萬事萬物的序位,孰輕孰重,孰先孰後,有了它世界才不是以散亂無序的形態呈現在你我的眼前,而是表現為一幅井然有序,規律清晰的畫面。

3、 人生觀——告訴人們在這樣的世界中該如何選擇和規劃自己的人生路徑,才能達到幸福的彼岸,成功的彼岸。

4、 認識論——如何正確觀察世界的方法論(認清世界的真實圖景,但不干涉)

5、 實踐論——如何正確改造世界的方法論(按照人的意志去幹涉世界,達到目標)

明白的了哲學是什麼,也就自然明白了歷史上各種流派的哲學思想都在談些什麼。儒家的世界觀是仁愛為本,兵家世界觀是利害為本,道家的世界觀是自然為本,佛家的世界觀是空無為本……無論是東方的哲學家,還是西方的哲學家,無論是世俗的哲學家,還是宗教的哲學家,他們都是在圍繞三觀兩論闡述自己的思想,只是有些人的思想體系完整系統,有些人的思想體系零散碎片,需要說明一點,任何一個哲學流派的思想體系都是需要幾代人的積累努力才一點點構建起來的,開創者固然偉大,後繼者也功不可沒。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不無鄙薄地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如果從思想的角度講,這是一個錯誤判斷,但如果從思維的角度講,這是一個正確的結論。

為什麼兩個對立的答案都正確呢?

黑格爾之所以說中國沒有哲學,並不是指中國沒有哲學思想,而是認為中國的哲學思想非常低級簡陋,就像一個個原始的茅草屋一樣,其哲學“內核”不足為觀,比不上西方哲學的高樓大廈那麼宏偉壯闊。不過,這種比較從某種程度來講是不公平的,如果我們追溯到西方哲學體系的源頭——古希臘哲學,就會發現西方哲學的童年也是很低級,並沒有比東方高明多少。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在17世紀、18世紀,當西方哲學體系開始用“鋼架結構”建造100層高樓時,東方的哲學體系還是在建茅草屋,這就不能不讓西方文明嘲笑奚落東方文明的原始落後了,“古老的文明”是一種褒獎美譽,但文明如果一直未能進步創新,這種古老就等同於僵化腐朽了。

縱觀中國歷史,自諸子百家爭鳴後,中華文明就一直陷於儒家思想大一統的鉗制,直到新中國建立,本土再也沒有出現過原創性的新思想體系。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諸子百家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其中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有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等。中華民族的早慧曾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極具鮮明特色的多元化文明。遙想那個群星璀璨,相互爭輝的時代,不能不令現在的人們扼腕嘆息。

為什麼隨著歲月的流逝,西方哲學思想長成了巨人,而東方哲學哲學思想卻還一直活在嬰兒時代呢?

答案是:東方文明的內核中缺失了“邏輯思維”這門學問。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有理性的動物。”這位被馬克思稱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把人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的標準界定為是否具備“理性”。假如某個人不具備理性,那他與野獸沒什麼區別,如果某個野獸具有了理性,不管形態與人有多大差異,但就智力而言它與人等量齊觀,並無二致。

那麼理性又是什麼呢?

從科學角度講,理性就是邏輯思維,就是被稱為智力內核的那個東西。由於一切經驗、知識、理論、思想的“凝結”都是來自於人腦的思維活動,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哲學創立是由邏輯思維決定的,一個民族邏輯思維水平的高度決定了其哲學思想體系的高度,推而廣之也決定了這個民族其他學科思想的高度。

邏輯,源自古典希臘語 (logos),其本質就是人們常說的“道理”,所謂邏輯思維就是能夠認清萬事萬物道理,並遵循其規律的思維方式。從廣義角度而言,任何動物都具有邏輯思維,因為那些不具備邏輯思維,分不清天敵和朋友,不懂得趨利避害的動物都被殘酷的自然環境淘汰了,不過如果把邏輯思維按0—100分值,其他動物的邏輯思維值0—59之間,唯獨人類的邏輯思維值在及格線以上,常人在70左右,天才能達到100。

在人類早期,無論東方與西方都不乏邏輯思維值90-100的智者天才,他們創造了人類的古代文明,那時候東方學者們的整體智慧水平,不僅不低於西方的同行,反而還遠遠高於他們。在宋朝時期,來自西方的探險家們驚訝的發現,杭州城門一個小吏的吃穿用度都要遠遠超過西方的一個城邦君主,至於普通百姓們的識字率,文化素養更是西方人不敢想象的。但當時間指針走到了近代,東西方文明水平卻發生了反轉性顛覆,中國人突然發現一個更強大的科學文明體系,自西向東碾壓過來,剛開始東方學者認為中國敗於西方列強是因為他們的船堅炮利,於是開始買買買,但後來發現在兵甲犀利背後支撐是工廠企業發達,又不得不造造造。再後來發現工業技術背後支撐的是數理化科學知識,於是又拼命學學學,一直學到今天……中國的教育體系、知識體系、行政體系、醫療體系、軍事體系等等無不打著鮮明的的西方烙印。

不過,西方人不會告訴我們,所有這些都是皮毛,西方文明真正的元動力是他們的邏輯思維體系,它源自亞里士多德所寫的一本里程碑式書籍——《工具論》。

《邏輯思維哲學》1:總綱篇

在《工具論》這本書中,亞里士多德為人腦打造了一個無形工具,專門用來放大智力效能的。眾所周知,人類的力量不如獅虎,視力不及鷹隼,但卻能搬山填海,上天入地,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靠的就是工具的力量。而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敏銳地認識到這一點,僅靠人類自身的智力是不夠的,必須要藉助外界工具,才能大大提升人類的智力值,於是他就係統地總結了思維的規律寫出了這樣一本書,今天人們又稱其為《形式邏輯學》。

我們不妨假想一下,最初東西方的智者天才們都是靠兩隻手在知識的森林裡打獵,打到的獵物都相差無幾,突然西方部落某位天才發明了弓箭長矛,從此後就拉開了兩個部落之間的狩獵差距。西方部落打到的獵物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以前不敢觸碰的兇獸現在也可以輕而易舉獵殺,他們迅速擴大了部落的探索疆域,部落中的人丁由於食物充足,愈發興旺。嚐到了工具帶來的甜頭,部落中更多的人投入到工具的研發和製造中,更復雜更精密的工具被接二連三發明出來,由原始工具發展到金屬工具,由金屬工具發展到動能工具,由動能工具又發展到智能工具,直到兩個部落開始發生正面衝突的時候,東方的智者天才們才發現,自己還活在愚昧原始的狀態,而對方卻開著飛機從天而降,如神仙一般讓人驚恐膜拜。

據說,清末四大中興名臣之一胡林翼一日在安慶長江沿岸策馬登山,瞻眺形勢。馳至江畔,猛然看見江中兩艘西洋新式軍艦,鼓輪逆流而上,飛快遊弋,中國船舶難以望其項背。胡林翼立即變色不語,勒馬回營途中忽大口嘔血,幾乎墜馬。此後每當有人與胡林翼談起洋人洋務,他總是搖手閉目,神情黯然,嘆稱:“此非吾輩所能知也……”不久後便死去。

真正的智者洞見的是無形的文明差距,凡夫俗子看到的有形的器具差距。

也許有人會懷疑,邏輯思維工具會帶來這麼大的智力差距嗎?

雄辯不如事實更有說服力,下面讓我們以儒家思想為題,證明一下用本能智力與用邏輯工具來思考,思維效率有多懸殊。

假如你現在是一個零基礎的學生,想學習儒家思想體系,並對其發揚光大,你會怎麼做呢?

你可以一頭扎進儒家各學派典籍的海洋中,花大量時間閱讀,做各種摘抄筆記,然後敏思苦想創新的課題。也可以先用一個邏輯思維工具,梳理一下自己的頭腦,構建一個理性模型,然後再去做同樣的事情,那時候你會發現兩者的閱讀思考效率有天壤之別。

邏輯思維7級工具

1、 定義——什麼是儒家思想?

2、 劃分——儒家思想分哪幾部分?

3、 概括——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4、 判斷——儒家思想與其他諸子百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5、 推理——早期儒家思想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種狀態的?

6、 假說——假如儒家思想兼容了道家、佛家思想,會是什麼樣?

7、 體系——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構建新儒家思想體系需要考慮那些方方面面因素?

邏輯思維工具對智力的放大效應是百倍?千倍?萬倍?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正是有了成熟的邏輯學,西方文明才誕生出科學之樹,如果說數學是科學之父,那邏輯學無疑就是科學之母。因為任何一門學科在沒有經過邏輯學公理化梳理之前,都只能是一門經驗學問,只有提煉出公理,並反推串聯一個個命題,這門學科才算是真正達到科學的高度。人們熟知的幾何學五大公理、物理學牛頓三大定律、化學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都是各自學科的公理基石,在它們沒有被邏輯思維抽象提煉出之前,各學科都是無數經驗成果的堆積之學。

從這一點來講,中國古老的哲學就是一堆堆碎片化的智慧發現,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黑格爾看來,就是一個個茅草屋,如何能與自己按照邏輯思維體系構建的百層高樓大廈相提並論。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中國的學者大師們在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時,還是靠本能智力在發現探索,其學術思想無論是在廣度、深度、還是高度上仍停留在原始知識工作者的水平。即使個別天才的邏輯思維值高達100,也抵不上現代邏輯思維工具帶來的一千倍,一萬倍的放大功效。

在初步瞭解了“哲學”是什麼,以及它與邏輯思維、其他學科的複雜關係,下面我們將深度探究“邏輯思維哲學是什麼”的問題。準確講,是在“邏輯思維7級”理論眼裡,哲學的三觀兩論是什麼?


《邏輯思維哲學》之總綱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1、 無形的是無限的,有形的是有限的。

2、 無形的價值比有形的價值更高。

3、 無形的是進化的方向,是更高層次的形態。

4、 世界是由物質、能量、信息三元素構成,三者關係是蛋塔結構。物質中包含能量和信息,能量中包含信息,不包含物質。信息中即不包含物質也不包含能量。

5、 物質受空間限制,能量受時間限制,信息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受時間限制。

6、 信息的世界比能量的世界更廣闊,能量的世界比物質的世界更廣闊。

7、 信息和能量在物質層面的投射,創生了萬事萬物。

8、 人類所謂的創新,實質上是對尚未物質化的信息世界的探索和發現,就像大航海時代人類對未知疆域的探索和發現一樣。

9、 一粒種子在長成大樹之前,已經包含了樹的全部基本信息,種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信息體的物質化過程,而且無論種子環境如何多樣化和複雜化,樹的種子不會長成一棵草,反之草的種子也不會長成一棵樹。

10、物質的本質是能量,能量的本質是信息,信息的本質是規則,規則即道,即邏輯!

11、人類,在沒有發現其他高級外星智慧生命體之前,是宇宙信息體的最高端進化成果。

12、由無形虛追求有形實,再由有形實反求無形虛,是人類成長的必由之路,精神世界是人類最終的歸宿,對無形虛的追求層次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全體人類所能達到的幸福體驗境界高度。


《邏輯思維哲學》1:總綱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