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中國的歷史文化一直都以獨特、完美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類共享的精神資源。在現代化進程中,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怎樣更好地彰顯歷史遺存的座標點,歷來都是專家、學者們高度關注的焦點與熱點。

如何保護和延續古城原有的規劃格局?如何彰顯古城歷史街區的魅力及風貌特色?如何在城市建設中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歷史文化?這些都有賴於規劃、建設、保護工作的落實,更重要的是真務實的法規建設與強執行的力度保障。

從1982年“歷史文化名城”命名開始,我國對眾多的傳統建築文化、歷史遺存、近現代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弘揚確實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眾多名城改造的實際操作中,由於一些地方領導急於突出政績(其初衷可能是想對轄區形象的儘快改觀),最終導致中華民族許多優秀的建築遺產、鮮活的民族記憶、獨具匠心的街區和特色風貌,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當然,這其中不排除房地產項目豐厚的回報。

君不見“千城一面”中,就連許多怪異的西方拉圾也被收納進來,丟掉歷史街區中大量的最好的地段而造假古董,以不斷擴大歷史街巷空間與尺度為代價,搬遷原住民、拆除老建築,建設了大量低劣的仿古商業街,這一切已成無法彌補的現實。近百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今天均名存實亡。這個慘痛的代價誰也承擔不了,還是讓後人去評述吧!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今天要說的是位於川北嘉陵江邊上、一座彈凡之地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古城。在2300餘年的建城史上,我不敢吹捧它是怎樣“集山水之靈韻,得天地之獨寵”,又怎麼會做到“夢越千年而光耀天下”,但它確實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筆下的“嘉陵第一江山”,更是古蜀道上最具魅力的“閬苑仙境”。讓我們一起見證這塊鍾靈毓秀的“巴蜀要衝”是何等的“唐宋格局、明清風貌”。

說實話,現如今的閬中古城,從名氣與富有上看,略遜於麗江古城、平遙古城,尤其與麗江相比,在知名度上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多元文化的沉澱和歷史建築的遺存保留方面,要遠遠超過麗江古城。難怪當年唐代大詩人杜甫面對嘉陵江邊這座小城寫下:“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杜甫眼中的閬中古城,今天山川地貌未改,清澈明朗的水色拍擊岸邊的聲音依舊,整個古城基本格局還是唐宋的遺風、明清的類型。而那些能夠完整保留下來的唐宋風貌的建築均深藏在古城以外,零散的分佈在竹林掩映的農舍之間,一般遊客很難見其真容,但沿著嘉陵江大量的摩崖造像、刻石,還是能見到不少。

從閬中古城的保護 看原生態中國名城的風采

這塊素有“閬苑仙境、風水寶地”的古城內,至今還保存著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而明清風貌的古街古巷則更多凝聚了歲月的洗禮。閬中現有220多處人文景觀,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風景秀麗的錦屏山、歷史悠久的騰王閣只是整個景觀中的小部分。這座2300多年曆史的名城,於1984年6月被列入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塊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文化無比豐厚,歷史上眾多的文化名人如杜甫、元稹、李淳風、袁天罡、呂洞賓、司馬光、蘇軾、陸游、李商隱、杜光庭、張善孖、張之洞、豐子愷等,都給這座名山名水的佳麗之地,留下了眾多著名的詩篇和珍貴的墨寶。

閬中,夏代為梁州之域,商為巴方,周屬巴子國。春秋時,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巴國分裂,充國脫離巴國而自立,轄有閬中之地。戰國時,巴國屢為楚國所逼,滅充國,約在公元前330年左右遷都閬中。巴人善戰,早已聞名,遠在殷商時期,商王就曾多次與巴人交戰,周武王姬發也用巴人組成3000人的前鋒——“虎賁”軍,牧野一戰,使紂王全軍覆滅。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其中天寶元年(742年)曾改為閬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年)於閬州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至1912年,閬中一直為保寧府治。1912年閬中設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1914年又改為川北道署,不久又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閣、通江、南江、巴中、儀隴、營山、蓬安、鄰水、嶽池、廣安、南充、西㐬、三臺、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嶽、樂至、潼南26縣。

抗戰時期,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巴山警備司令部設於閬中。1933-1935年紅四方面軍曾在閬中古城相繼建立閬南、蒼溪、閬中縣、中發市4個縣級蘇維埃政府。至今古城內的百年老牆上,還殘留有紅四方面軍當年的宣傳標語。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1991年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閬中縣,設立閬中市。1992年闢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市。

這座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戰國時曾為巴國國都的寶地,早在公元前314年就置閬中縣,其後歷設郡、州、府、道、縣等,明清之際曾為四川臨時省會達20年之久。至今古城內還完整地保存著張飛廟(漢桓候祠)、貢院、巴巴寺、洋教堂、清真寺、福音堂、觀音寺、陝西會館等歷史建築,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使這座“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的熱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青山綠水環繞的天然景觀。

閬中境內有兩大山系:嘉陵江以東屬巴山山脈、以西屬劍門山脈,兩大山脈分支餘脈,在閬中市分別呈西北至中南、東北至西南走向,形成東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狀地形和多層次梯級地形,處在川北低山區向川中丘陵區過渡地帶。最高點為龍泉鎮的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點為洪山鎮貓兒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內平壩、低丘陵、高丘陵、低山、臺地、山原兼而有之,屬於低山地貌為主和少數丘陵帶壩地形。境內主要河流有長江的重要幹流嘉陵江,從北向南流經石子鄉、保寧鎮等13個鄉鎮,過境全長達59.45公里,還有白溪、東河、構溪、西河等4條嘉陵江支流貫穿於境內,分別於江南鎮、文成鎮、河溪鎮、南部縣、定水鎮流入嘉陵江。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閬,門高也。”意思說“閬”是高門的意思。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意思是“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閬中因山得名。而《舊唐書•地理志》解釋閬中得名:“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嘉陵江流經閬中古城的這一段,古代就稱“閬水”。即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同時,這裡又是因水而得名:閬中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閬山;嘉陵江經閬山下,因名閬水;城在閬山閬水之中,故名閬中也!

自古以來,巴蜀在中華文明的版圖上,特別是在巴渝文化的範疇內,閬中除了是發祥地,更是一塊深藏幽婉的福祉之境。君不見,此古城臨水成洲,雖群山環繞而峰無險峻,四季綠水矇朧、青山縹緲而不見激流,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天造地設,物候豐饒,高仕雲集,月華陶洗,秋風浸潤,然嘉穀旨酒、絲布棉帛、漁獵稼穡,這一切雖由人造,確又天成。

奇山異水育異人,而清絕萬古、算盡天機的落下閎, 就孕育在這塊奇異的土地上。他的《太初曆》,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座永恆不朽的豐碑。史書記載,自秦及漢,歷數混沌,時序差亂,幾使海內惶惶,八荒寂寂。然閬中落下閎受詔入長安,改制漢歷。一時間長安城內,英才畢至,而其說紛紜,其術雜亂,莫衷一是。然落下閎以渾天之說,駁盡妄議,卓然而出,繪渾象,制渾儀,採天地之數,取三才之實,吹沙見金,去偽存真,一部真相畢現的歷法橫空問世。

何為曆法?實乃定義時間,並予以排序,凡陰晴盈虧、閏蝕復變、季候輪迴、歲次更迭、無所不在其中。其涉及之廣,令人不能設想。正是這位行筆如流水,吐詞如穿珠的曠世奇才,幫我們撥開千古迷霧,使一縷縷亮麗的陽光透過萬里長空照亮了中國農耕文明的昨天,並且還會一直照耀未來的大地。我們中華民族傳統佳節春節,就是以此歷而定。因此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春節之祖”落下閎。

而袁天罡、李淳風馴風服水、問天答地,更是寫盡了人間的清華。難怪大詩人杜甫立在錦屏山,面對山腳下的嘉陵江吟出“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的絕唱。這首被後人傳頌了1200餘年的頌歌,見證了“稀在水,稀在山,稀在福祉駐人間”的閬中仙境。

我曾多次默默佇立嘉陵江邊,我無意去探索追尋詩人千餘年前,那鮮活靈動的詩韻是怎樣煉凝而成?更無法破譯它作為文化系統中一個特殊的文化密碼所擁有的情趣含量。水,是一個富於詩意的語詞,含納了深層面的哲學意味。當年孔老夫子面對逝水發出了“水哉!水哉!”的嘆喟。終化成中國文化中一個具有涵括一切的意象符號。《詩經》《楚辭》裡有水,唐詩宋詞裡有水,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熱血是水,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刻骨銘心的災難,凝聚的淚水也是水!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老夫子當年的驚人之語在時間的流逝中告訴我們太多的人生哲理。而我真的不知道,在這喧囂的塵世,還有幾人能夠靜下心來去傾聽流水的跫音?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日益得到政府高度重視、遺產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日益密切、遺產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的當下,一個基礎性也是根本性的需求似乎越來越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我們如何更好地認知我們手中遺產價值?並真正理解“遺產”與我們的關係。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瞭解遺產、感知遺產並領略遺產的魅力、善待遺產,並從中得到啟發,更好地面對當下和未來,從而參與到遺產保護傳承中去。同時,遺產也才能更好地進入我們的視野和內心,更好地融入我們“美好的生活”,共生共存。

其實大自然既簡單又複雜。像個樸素和藹而又淵博深沉的學者,它深藏著自己博大精深的內涵,外表卻又顯得極為平易隨和。大自然創造了有感知、能思考的人類!讓我們可以常常能夠感受到流水、雲影、山形、閃電、風霜、雨雪、陽光、雨露滋潤著世間萬物復甦的態勢,卻很少關心自然恩賜的份量有多重。我真的希望閬中政府和人民能夠從內心深處珍惜腳下這片土地!

目前,閬中古城正在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從我多年在中國世界遺產研究與保護實踐中的經驗來看,整個閬中完全具備成為文化遺址公園的天然稟賦。閬中的山水無人工打造,均為自然奇觀,完全符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定義中的第二條“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景觀;從科學、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域。”建議閬中應在省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的牽頭下,從首先打造並申報成為文化遺址公園上突破,這對進一步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保護古城環境風貌 呵護建築遺存的真實性

我在考察中發現,雖然目前閬中古城區內,多條歷史街區和巷道,保留了原有的格局和建築風貌,一些院落整治改造成揹包旅行者們的民宿,有些民宿在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發現,更多深藏在民居中的院落卻破爛不堪。這其中許多極富地方特色、地方傳統建築文化的院落,至今沒有人關注和提供修復方案。古城區內這樣情況很多,面子工程確實需要,但裡子整治修復更不容迴避。

古城內每一棟歷史建築都是古城保護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古城內千萬不要再多幾個如天宮院那樣的建築群了,雖然它的設計理念還是不錯的,但它已失去原真建築基礎和歷史風貌。我看到的許多古老院落,可能有產權交易方面的問題,政府出面協調處理還是完全能辦到的。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如果把這一批受冷落的歷史建築原貌修復,古城文化完整傳給後人是沒有問題的。這才是文旅融合發展最真實的基礎,失去這些歲月流逝中艱難留存下來的民居建築,我們的一切努力都將失去應有的意義。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保護遺產,不管什麼類別(包括文化與自然的),主要目的是傳給後人,絕對不是一代兩代,而是“利在千秋”。名城保護的現實意義至少應包括:紀念、欣賞;科學研究;對古城生活、生態的實用功能。現在我們多重視前者,其實幾者結合,才相得益彰。閬中古城本身就深藏著多樣化的展示空間,不同時期的建築應該恢復高低錯落的形態,標誌性的建築重建也必須能夠支撐整體風貌的完整。建築與文化是“景不醉人人自醉”,琴瑟和鳴,時光同語,繁華幾度,歲月靜好。我一直堅信,傳統是財富,不應該把它當作包袱,修繕、修復是建築本體拓展的最佳趨勢,但不應失去量體裁衣而制定的規劃。現如今許多名城保護中的建築遺產在修繕中,粗暴干預原本的結構與整體佈局,把真的修成假的,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建築遺產的保護和合理利用與旅遊融合意義重大。如果合理利用得好,其價值遠遠超過其他投資,除能夠自身知名度和影響力,又可以優化周邊的環境,提高原住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又原真地保持了中國建築工藝的神韻。吸引遊客對本地歷史、藝術、科學、民俗文化或生活場景感興趣而造訪,這種旅遊注重體驗本土文化的厚重。

我們名城管理部門的領導,一定要聽得進不同聲音,隨著文旅融合的工作不斷髮展壯大,全國有許多優秀的案例湧現出來,要善於發現、研究、分享,綜合自己實踐中發現的亮點加以分析思考,最終得出具有可行性和指導性的融合方案,為己所用。品牌是靠誠信與實力創出來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目前國家推動文旅融合的必然選擇。一定要堅持文化為旅遊鑄魂,旅遊激活文化,二者互動,互促進行,雙向賦能,進而激活靜態的、甚至瀕臨消失的傳統或歷史文化,形成“文化是靈魂,旅遊是載體”的最佳格局,最終實現價值共創。我們的古城遊,就是文化旅遊,它的語境是文物保護與旅遊融合不可分割的整體,是大力構建中國特色旅遊體系的基本要素和結構。一切遺產要素都是文化旅遊的初心,是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石。

不訪借題發揮一下,建議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界的同道們、各部門的領導們,如果可能,請讀一讀百年前一個人的偉大作品:約翰•繆爾(John Muir)的《我們的國家公園》(Our National Park)。他是一位酷愛大自然的人。小時候在父親的農莊,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威斯康星大學讀書兩年多後,離開學校一邊打工,一邊四處找尋“通向天堂的一扇窗,反映造物主的一面鏡。”他的足跡遍佈美國中西部,尤其喜歡到人跡罕至的深山幽谷去探索和研究大自然。他曾說“只要我活著,就要聽瀑布、鳥兒和風兒的歌唱,我將解釋岩石,理解洪災、暴雨和雪崩的語言;我將熟悉冰山和荒野公園,儘可能接近世界的心。”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他的妙筆闡釋了他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蹟創造,他感知、體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並對植物、樹木和岩石都做編目和敘述,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觀察、體驗、思考以及對保護森林荒野的呼籲和暢想。他認為萬物有靈,主張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其自身“權利”、價值和意義,自然萬物之間也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萬物都是平等共存相互依賴的有機整體。他還認為大自然能夠給人們提供美的靈魂和精神的淨化,倡導超功利、純自然的自然保護,反對任何形式的破壞和功利主義的開發利用,呼籲“永久政策”、“永久保護”。

這部書太值得一讀了,約翰•繆爾對“國家公園”保護管理模式的構想和呼籲,直接影響了美國相關制度的建立和政策制定。今天重溫經典,真的啟發良多。感佩他超人智慧的同時,更尊重他把嚴肅的科學精神與下筆如有神的詩意結合得恰到好處!吾輩當敬之!這部經典之作能夠讓我們在發現、探尋和解說遺產的魅力所在,起到一定的領航作用。

閬中的許多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深入挖掘的,特別是古城內還存留那麼大批量的古民居,那些土牆、舊院,原真地保留了厚厚的歷史文化記憶,它們都是鮮活的遺產要素。生命是精神的載體,家園是精神的皈依。安謐和喧鬧,簡樸和繁華,溫馨和疏遠,這些歲月的痕跡都深深地刻錄在這些遺存的每一塊磚瓦和石頭上。

多年來,我和眾多老專家們一致認為:歷史建築的靈魂,主要在人!我們可以針對不同街區的特點,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篩選後統一規劃,對一些相對比較大的院落,除了政府行為,還可以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項目運營,利益共享。

比如,可以在古城管理局的統籌協調下,組織相關人員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等城市學習先進經驗。江蘇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有2500年的建城史。他們對一些老建築搶救性修繕,做得非常人性化。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區域採取居民稀釋的辦法,但絕對不強行動遷,安置好這些人,等待修繕工程項目竣工,居民可以選擇返回居住,也可由政府操作,以房屋參股形式利益共享!

對老城區危舊房屋分類整治,整治過程中,針對老城區存在的基礎設施落後、居住環境雜亂、配套設施缺乏等突出問題,重點抓道路改造,三通入地,街巷衚衕整治。對一些亂搭亂建房和棚戶進行拆除,騰出空間進行綠化,完善相關功能設施配套。雖然“我的房屋我做主!”但也必須在政府統一規劃下進行。

鼓勵老城區的居民自覺參與古城保護,自願改善居住條件,政府給予30%左右的修繕補貼。這樣一來,居民們的積極性高漲,在政府的統一規劃內,嚴格按照當地傳統風貌改造房屋的外觀,內部增添獨立廚衛,適度內部裝修。這樣一來,政府化小錢換來最實惠的街區整治效果。既保護了古城的原真性,又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其實做得好,政府根本不用出錢,在整治中統一按規劃先留出一些空間,這都是真金白銀。這樣,政府少掙一些,分一杯羹給願意出錢的投資者,這樣一來政府不化錢、化小錢辦大事。

名城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管轄區域內的商品,無論是價格、品牌和質量,都必須經得起消費者的檢驗,中國歷史上商家最講究“誠信”二字,現代商家的經營策略在“誠信”上往往存在許多不近人意的現象!

記得前幾年,麗江古城管理局,請我給他們上課,除了對名城保護的重要性,我還重點談了麗江旅遊景區商業作假的問題!此問題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後來我發現古城管理局協同執法部門進行了調查摸底,對一些不法商家進行摸底後徹底整治,“你敢砸我名城的招牌,我就搞了你的飯碗。”對這一幫無恥商人絕對不能容忍。對古城內誠信經營的商家,政府的執法部門應該不定期檢查,發現好的,給他們掛上商品信得過榮譽證書。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商鋪,除了關閉整頓、重罰,最終徹底清除出局。

舉一個例子。記得我是在富立老友的陪同下,購了幾斤臘肉,後來在古城區銅雕塑廣場後面,那個帶茶室、裝修很闊氣的店裡,看到由四川蜀特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出售的小包裝“放養黑土豬”。雖然價格比我買的其它臘肉貴很多,但看到“放養黑土豬”就又購了兩袋。可惡就可惡在此臘肉是封好袋的,你無法看到產品的真偽。只有回來啟用時拆開包裝,發現上面不少白豬毛都沒有清除乾淨,才知道上當受騙了。這確實是一件小事,但作為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都敢明目張膽地欺騙銷費者,可想而知,古城內這種敗類商家應該要好好管管。除了重罰外必須清除出局,作為一個文化名城,實在丟不起這個人。

我們的品牌企業閬州的保寧醋,為什麼銷路好?就是品牌正宗、質量有保證,這樣的企業永遠不會改變初心,這樣信得過的商品,我們除了呵護、關愛,更應該幫助他們開拓更大的市場。

構建和諧的旅遊大格局 展示鄉村旅遊鮮活亮點

從山水畫廊般的古城風貌,到廣袤無垠的鄉野風情,閬中旅遊攻略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他們從原來單一向多元進軍的腳步走得更加堅實。鄉土文化也是遺產,它是原真傳統社會建設體系的產物,基於特有的自然、文化因素形成的與環境相適應的鄉土聚落,蘊含著人類對居住地氣候、地理條件適應的智慧。許多鄉土建築遺產的保護利用、遺產保護與地方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傳統營造技藝傳承等,都是鄉土文化遺產面向未來越來越重要的議題。

從古城西南出發,行程二十餘公里,一路上遇到的風景,在一縷縷淡淡炊煙繚繞的山路匝道上行駛,你不會感到孤獨,凝視窗外那些一閃而過的黯淡村落,如同一段曾經有過的舊情,不知何時丟落在這山坳裡,而山坳裡的那一束束穿透雲層的光柱,又彷彿是舞臺上的追光燈,把山坳裡的農舍照得通亮。下山的路邊有不大的水面,幾隻白鷺樣的鳥兒從我們的車頂上飛過。陪同人員告訴我們,五龍村鄉村旅遊度假區就要到了。

說實話,對於這次五龍村之行,剛開始我確實不想來。因為從全國新農村改造工程的整個過程和案例來看,情況並不樂觀。多年來往往國家高層領導的政策是好的,一旦傳到下面就變形了。為什麼?歪嘴和尚太多,你給他再好的正經,一經他們的念出來就變味了。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中華民族是從農耕文明走出來的,土地是我們生命之根,家園是根脈與生命密切相關的載體。幾年前人民網採訪我,並請我做《聚焦江南魚米之鄉,鄉土建築快速消亡》的視頻講座,嚴肅地批評了一些胡作非為的不正之風,受到中央高層領導的關注,此風才有所改善。我記得當年胡錦濤主席就曾講過,我們取得的一些成績,主要是不瞎折騰。

從我和清華大學著名鄉土建築研究界的泰斗陳志華教授等多名專家、學者多年的實際調研和現場考察來看,短短几年時間,無數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鄉村建築遺產,一夜間就被蕩平,拆村並戶,鬧得雞犬不寧。家園完了,根脈斷了。我到過許多鄉鎮深入一線考察、調研鄉土建築的保護情況,我發現這場“一刀切”的新農村改造,給我們整個國家的民族記憶所造成的嚴重傷害是何等的悲哀。

當我每到一處古村落調研,發現鄉村的土地才是真正的土地。是那種能夠生長莊稼、樹、竹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昆蟲,有清潔的河流和雨水涵養,氣孔密佈,充滿腐殖質氣味,捏在手裡非常柔軟,有生命呼吸的土地。除了鄉村,你還能在其他地方看到嗎?莊稼是鄉村土地最好的風景。哪怕在蕭條的冬季,也有耐寒的蔬菜、麥苗、豆秧在生長。那種幾何圖案一樣的綠色方陣,漫山遍野,把冬的蕭瑟逼得遠遠的。

許多古老的村莊它們或聚集、或獨立點綴在山水田園之間。許多建築類型充滿中國最傳統的文化遺韻,你可以從某戶人家斑駁的牆體上,發現這戶人家溫暖的生活史。特別是那些延續了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村莊,可以說,每一粒塵土都有故事。家禽和牲畜,是村莊必不可少的成員,它們跟人類一起,在鄉野田間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雞鳴犬吠,與吹過竹林的風聲和鳴,製造出鄉間美妙的音樂。炊煙,鄉村詩歌的牽引物,這是從田園歸來的農民最喜歡看到的。

作為當年的知青,插隊落戶十餘年中,我青春年少那如夢的歲月也是在鄉村度過的。莊稼經過我們的手,變成豔麗的大地之毯。那些彎彎繞繞的小路,在鄉村清晨的大霧裡若隱若現,這成了我多年思鄉情結中最為親切的夢境。最難忘的是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盛開的豐美,還有一塊塊如明鏡般的水田,經過一個冬季的浸泡,淺淺的水面下,泥土又黑又亮,耕牛拉著木犁鏵翻過,再用耙子把地耙平,就可以插秧了。

鄉村是生命的源頭。現在這源頭正在慢慢被拋棄。我見過中國古老的鄉村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蒼老的父老鄉親,稀疏的白髮,傴僂的腰,黝黑的靜脈曲張的腿,沒有任何表情的皺紋密佈的面孔——他(她)是守護村莊最後的守望者。一年又一年,青壯年勞動力持續不斷地逃離鄉村,就像蠶蛹離開曾保護它們的繭殼。蛹出了,殼空了。土地離他們越來越遠。鄉村的付出是如此的徹底,誰為它掉過一次眼淚,或者心懷感恩⋯⋯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閬中古城管理局副局長宋海泉是五龍村項目的參與和指揮者之一,是一位非常樸實、能幹也知道怎麼幹的實幹家。他介紹,五龍村當年是閬中市最欠發展的貧困地區之一, 2017前還沒有一條水泥路。這裡距離縣城並不太遠,它地處閬中古城的西南,離城四十分鐘高速,如果走省道304能縮短一半路程。從五龍到4A級景區天宮二公里。目前對這個村的幫扶單位是省政協、南充市扶移局、閬中財政局等部門,具體措施是產業園業主帶動貧困戶增收。產業化經營的主導特色產品包括沃柑、晚熟、花果樹木、景觀農業;260多畝瓜蔞產業,藤蔓形成後像軍營帳篷,也算景觀農業;水上娛樂休閒,農博館收藏了農耕文明的故事。政府設有貧困戶補貼,參與產業園整體運作的農戶土地有租金收入。目前基本做到路、水、氣、網絡四通,基礎設施完善,改變了原住村民的生活環境、道路整潔乾淨。

走進五龍村,山腳下的草坪外,青磚白牆的農舍,看去確是不凡,這些可能就是新農村聚居點。可能和過去相比確實好多了,但這一切卻失去了鄉野原有的自然風情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海泉同志向我介紹了藏在山腰深處的玻璃房,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它作為鄉村旅遊的配套設施,衛生潔具一應俱全,總體感覺不錯。

這裡的地理位置優越。作為中國風水之城的閬中古城,先人們在選址時就看好了這塊龍穴之地。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作為龍的後裔,我們歷來對山勢地脈的走向無比重視。今天從中國地質圖上明顯地看到,從崑崙山脈由西北向東南一路走來,把八百里秦川裝點得格外引人注目,魏巍巴山,險險劍門,逶迤盤龍嶺,綿綿觀家山,到五龍這塊土地上,聚首時頓然駐足,難怪當年風水大師袁天罡在這裡建觀星閣。唐制觀龍亭石碑就記載了這一切。現在這個地勢高峻,頗有氣場的觀龍亭是五龍唯一的古代遺存了。

我在相關資料上讀到五龍村的“蝶變”一詞,當時真的一頭霧水,後來才明白:這裡的“蝶變”是指“五龍村從貧窮山村通往富有特色的山村,再到農旅示範村、新時代的新農村”。五龍村最先是經過兩個“蝶變”——從風水村變為風景村,又從風景村變為風範村。從字面上理解,風範就應該是這裡新農村改造的示範村吧?樣板村、風向標?“蝶變”是一個規劃,五龍村的未來發展需要一個高品質的規劃,使它可持續性的支撐,這是一個智力支撐、普惠發展,讓老百姓天天有獲得感。

此觀點我不敢苟同。你不可能做到讓老百姓天天都能有收穫感。我並非反對老百姓的這種幸福感,關鍵是我們怎麼能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普通百姓,今天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充實、富裕起來的百姓們真正從內心深處知道感恩社會、感恩政府的扶貧政策。這就需要我們政府部門的扶貧工作,每一件都要做在實處,少講空話、大話。海泉同志指著路邊的紅楓告訴我,三五年後這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青山綠水才能算百姓們的夢中家園。科技領航發展多種經營是根基。當然,旅遊業是一門無煙工程,這個工程所需要的就是自然和人文精神之美。這次調研中我發現,這塊土地上的原有建築歷史不可能留下多少痕跡,就連4星級的鳳舞天宮所有的建築,也都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但我們可以深挖這塊土地的歷史文化,以補建築遺產之缺。

五龍可持續挖掘的潛力巨大。這塊土地就是聚寶盆。風水文化是中國真正的國粹,是一門至今我們還不能完全破譯的密碼,這個密碼本中所收藏海量的信息,除了文化的、記憶的、更多史詩般的知識深藏不露。要想找到這把打開寶庫大門的鑰匙,就需要眾多不同門類的專家學者,結合真正的民間高人共同努力,為中華崛起作出奉獻。

新形勢下名城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再思考——以四川閬中古城為例

本文對閬中古城保護及歷史文化的探索,只能算剛剛啟程,在未來的篇章裡,我會告訴大家閬中宋、元建築之精美、摩崖造像、刻石之精妙。唐、五代始,歷代文人墨客留下吟詠閬中景、物、人、事等詩詞,歌賦中深藏著的故事與遺址、遺存。這塊土地上宋代詞人陸游曾提筆寫下:“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這可不是吹出來的。難怪康熙年間,著名伊斯蘭教聖裔和學者阿卜杜•董希拉,來到閬中,因太愛這塊寶地,去逝後葬於閬中,其墓地巴巴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以來都是川、陝、甘、青、寧等地穆斯林朝拜的聖地。整個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集中國清代最精美的雕刻藝術遍佈在建築物整體的每個角落。

光緒年間,英國女探險家伊莎貝拉•伯徳到達閬中,在她眼中,閬中有孔雀綠的嘉陵江水,有“郊外別墅”般的建築,是一座“第一眼便魅力無限”的古城。宣統年間,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多次到中國考察,進入四川,每次都要從儀隴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抵達閬中的南津關。目前古城內的洋教堂保存完好,請跟隨我慢慢解讀前世今生的閬中戀情。

今天是庚子年的正月二十六,由於新型冠壯病毒感染的陰影籠罩這個世界,全國人民都在和病魔抗爭著。而生命的春天該來的,還是如期而至,讓我們喜迎雨潤萬物的溫暖陽光!彼此保重,支持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勇士!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新冠病毒戰役,中華民族永遠不屈!(2020年2月19日於姑蘇春華苑書樂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