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過了一個又一個14天,在家隔離一個多月了,緊俏的防護用品和疫情的發展、“充實”的工作、縮水的工資卡與透支的信用卡……這些已然令人抓狂,關鍵是還得輔導熊孩子,盯著他上課寫作業!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以前有老師幫忙看管,現在在你眼皮子底下偷懶。關鍵是老師說話孩子就聽,自己說的孩子就不聽,為人父母的真的是分分鐘想爆發。開學時間待定,返校遙遙無期,不禁仰頭向蒼天:誰來救救我!

你在埋頭工作,不遠處孩子趴在電腦前上課,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也許是這樣——

- “媽媽我餓了。”

- “不是剛吃過飯嗎,桌上還有,你自己拿吧。”

- “媽媽我能吃個水果嗎?”

- “行。”

- “媽媽我想拿個零食吃行嗎?”

- “少吃點,一會吃飯了。”

- “媽媽我困了。”

......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你血壓飆升,工作思路屢屢被打斷,心想著這孩子一上午到底學了多少?憤怒之餘還要不停的平復情緒、深呼吸,按住想扇出去的手。同時你也知道,重頭戲還在後面——輔導作業。

一個單詞,重複了多少遍就是學不會,你耐著性子一遍遍教,孩子在那抖腿、摳手指、玩橡皮,你用盡全部真氣,他卻像塊石頭滴水不進。最終你爆發了,像個滿腹怨氣的唐僧一樣,叨叨起“認真聽講,不懂就問,珍惜機會,父母不易”的老一套。更讓你崩潰的是,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左耳聽右耳冒,根本不清楚你在說什麼,因為他正在“超限抑制”。

停下嘮叨吧,孩子的身體已開啟飛行模式

超限抑制又叫保護性抑制,是一種生理上的保護機制。當接受者接收了大量相同的刺激,神經系統就會自動產生抑制。也就是說,當你反覆重複一個單詞、一句話、一段說辭的時候,孩子會從生理上自動屏蔽,過耳不過腦。並不是他要刻意和你對著幹。畢竟,誰都想快點學完去休息啊,誰都希望自己學習更好一點啊。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超限抑制告訴我們,如果想讓孩子入腦,你需要減少或變換刺激。

這個單詞學不會,看看下一個;背單詞效率差了,做會兒數學;作業寫不下去了,用遊戲的方式激勵一下,比如,“你看這有個沙漏,你覺得沙子流淨之前你可以做完幾道題?”“五道!”“好的,加油哦!”或者,乾脆讓孩子玩耍一會,反正他現在什麼也學不進去,何苦互相折磨。講道理聽不進去,那就變換說話方式,回憶一下你上學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走神,老師是怎麼吸引你的注意力的。此外,除了這些簡單的小變化,

你還需要新的溝通方式和相處模式

情緒是個孩子,請善待它

想想你在爆發時說了什麼,不停地提要求?還是一直在發洩情緒?

宣洩對孩子油鹽不進的崩潰、自己休息時間打水漂的焦急、孩子爹不輔導功課的怒氣……

這些情緒都是因為孩子學習問題造成的嗎?如果你心情好的時候發生同樣的事,也有這樣的情緒嗎?要知道,情緒是自己的,而不是某個人/某件事造成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把它歸結到別人身上,做出傷害他人及關係的、有破壞力的事。

接下來,讓我們仔細的、一步一步的看看這個情緒,看見它、認識它、瞭解它,最終和它友善的相處。

第一步:看到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什麼叫“看到”呢?很簡單,如果你肚子餓了,你會起身找吃的、做飯、拿出手機點外賣,因為你“看到”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同樣,當你火冒三丈,大聲指責甚至辱罵孩子,有揮起手臂打人的衝動時,一定要提示自己,我現在有情緒了,它很強烈。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什麼是“接納”呢?不給情緒扣上矯情、無理取鬧、大姨媽之類的帽子,承認每一種情緒都是合理的,是應該被看到和善待的。注意,接納絕不是認同,是承認它的存在,允許它的存在,而不是任由它傷害別人和關係。

第二步:識別情緒。

情緒有很多種,難過、沮喪、委屈、愧疚、驚訝、急躁、失望……你是哪一種呢?

可能是委屈——他為什麼聽他爸的不聽我的,我生他吃了那麼多苦,哺乳期犧牲那麼多,可我卻不是他最親近的人……

可能是焦慮——我走過的彎路不想讓他再走,可他就是不聽,現在不好好學以後怎麼考大學,沒有好大學哪找好工作,沒有好工作……

可能是憤怒——這孩子簡直跟他爸一個德行,幹啥啥不行,懶惰又無能!

第三步:看一看情緒背後隱藏著什麼需求。

飢餓是因為身體的需求沒被滿足,產生情緒則是因為心理的需求沒被滿足。那麼,你的情緒背後有怎樣的需求呢?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委屈,也許是自己的付出和犧牲沒有得到孩子的感恩,想要被理解、被支持、被關愛。

焦慮,也許是擔心孩子未來的發展,希望生活更有安全感,多一些保障。

憤怒,也許來自對老公的不滿情緒的積攢,希望老公對自己多一些關心和照顧。

需求和情緒一樣,需要被看到並接納,千萬別責備自己:我怎麼能有這種想法

第四步:瞭解對方的情緒和需求。

當你接納了自己的情緒,它就很容易像個聽話的孩子,退到一邊,安靜的等你處理完眼前的事情再來照顧它,這時你也能很容易做到關心他人的情緒和需求。你只需要把自己原本的判斷放到一邊,帶著好奇去了解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使他無法好好學習。你也許會發現,他很想提升學習成績,也嘗試了一些辦法,但是做不到,為此非常挫敗。也許,他有著錯誤的認知,覺得因為自己很聰明,好歹學一學成績就很好,因此在不認真學習的模式裡面出不來。也許某部動畫片吸引著他的注意力,看完才能安心學習……

只有瞭解孩子,接納他的任何一種可能,才能真的幫助到他。

第五步,通過合理的表達,滿足雙方的需求。

你的需求與我的需求同樣重要,帶著這樣的原則,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如何做。

怎樣從發洩情緒變為合理的表達需求呢?客觀的描述事實(注意是描述事實,不是貼標籤),然後,表達希望對方為你做什麼。

想想你在請同事幫忙的時候是怎麼說的,“王哥,你是不是要回單位啊,能受累幫我把這個帶回去嗎?”你絕不會說:“你怎麼這麼沒眼力見,明明要回單位也不給我帶回去,我今天這麼辛苦你看不見嗎!”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那麼,現在想想對孩子怎麼表達,(孩子拖拖拉拉不好好做作業),“寶貝,我看到你這半小時只寫了一道題(描述事實),發生了什麼嗎?(瞭解需求)”

孩子說無法集中注意力,想要休息和玩耍。這時你很擔心今天的功課因此耽擱,那麼之後的學習就因為這一段知識點沒學好而落下,那考試怎麼辦,以後怎麼辦。這時你覺察到自己的焦慮情緒,並因焦慮情緒而把事實災難化。不過,在考慮到焦慮情緒的同時,也從理性上認為,憑孩子的自控力,的確有可能今天的功課無法完成了。那麼,你要表達需求——

“嗯,的確啊,你這些天雖然在家隔離,但是課業一點沒減少,依然每天很早起床開始學習,做作業到傍晚,家庭環境又不像學校那樣容易進入狀態,媽媽在家工作也有這樣的感受(瞭解對方的情緒和需求,共情)。你累了,需要休息和玩耍,不過,我有點擔心(表達情緒),這樣一來你就無法完成今天的課業,怎麼辦呢(表達需求,與孩子討論解決方案)?”

這時,孩子也許會承諾玩一段時間後會完成今天的課業,你們就可以進一步細化,比如由孩子規定一個時間,幫助這個計劃更好的落實。注意,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規劃時間,而不是你替他決定,一旦他覺察到關係的不平等,就會屈服或者反抗,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與掌控能力。

當然,孩子有可能情緒很重,無法像上面描述的那樣順利溝通,他習慣了你們之前的溝通方式和相處模式,不適應現在的新方式,也不會識別自己的情緒和看到自己的需求,那麼你就要幫助他,“我猜你現在很累了,沒辦法集中注意力,是這樣嗎?”“我理解你對媽媽有情緒,我猜是因為媽媽之前沒嘗試過好好理解你、看到你的需求,是嗎?”

輔導孩子學習總令人火大?結束雞飛狗跳式溝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

如果要讓孩子認為我們是值得信任的、是安全的、是愛他的,在這一系列步驟之外,最最重要的是真誠,“套路”只能讓我們瞭解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與和諧關係的可行性差距,如果要像教科書一樣“規範執行”,同時壓抑著自己翻騰的情緒,那麼不如干脆做自己吧,有覺察的做自己,是變好的第一步

生活沒有完美,只有一地雞毛

經歷了無數次混亂中的實踐,你終於把這些方式融會貫通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期待著美好生活的到來,可某一天你又沒控制住自己,把所有方法和道理拋之腦後,恍惚中又看到最開始雞飛狗跳的樣子,不禁大失所望,自責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哀嘆怎麼生了這麼個熊孩子……

道理易懂,做到很難,誰的生活不是雞飛狗跳。降低對完美生活的期待,在事情發生時努力做好,生活總會以螺旋狀變好的。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句我寫在朋友圈裡,也是我特別喜歡的話:

再高深的套路也不如單純的真誠,真正的高人內化全部套路,然後把它們全部丟掉,以真誠示人。

千萬別把歲月靜好看做一件簡單的事,雞飛狗跳才是常態,看清這一點也就不會苛責自己和孩子了。接下來,就是從學習“套路”到成為“高人”的艱難的螺旋式進階了,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真誠的愛著自己的熊孩子,也真誠的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來聊聊你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的酸甜吧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