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注意,有一種“胃潰瘍”,可能是潰瘍型胃癌

前幾天,一位偏遠縣醫院的同學介紹來一個病人,是他的親戚,在當地胃鏡+活檢診斷是胃潰瘍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要求在我們內鏡中心確診以下,並行內鏡下切除術(ESD)。

病人今年62歲,男性,有長期菸酒嗜好,有多年胃病,近期胃疼加劇,一個月前,遂在當地縣醫院做了胃鏡,結果在胃角發現一個2.0x1.5cm大小的大潰瘍,醫生取了病理,結果顯示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也就是嚴重的癌前病變,或者叫做早癌,其實目前還算是良性)。

胃潰瘍,如果不規範治療和複查,往往會多年不愈,反覆發作,往往會一步步進展,從炎性改變——輕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但這個過程一直還算是良性階段,一般病灶侷限於粘膜層,可以內鏡下根治。

我也以為就是個簡單的胃潰瘍伴重度不典型增生,並準備內鏡下ESD切除。

於是例行術前確診。

胃鏡安排在上週五,我操作胃鏡,順利通過食管,準確到達了胃內,果然在胃角中間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凹凸不平的大潰瘍,我的心頭一緊,憑經驗這可不像是早期胃癌呀!

注意,有一種“胃潰瘍”,可能是潰瘍型胃癌

我接著按照程序仔細檢查每一個角落,結果在胃角的前壁、胃竇後壁又分別發現了一個潰瘍。

注意,有一種“胃潰瘍”,可能是潰瘍型胃癌

於是,我分別在三處病灶小心地分別取了活檢。

週一上午,病理出來了,結果觸目驚心,每一處潰瘍都取到了癌組織!

至此該患者診斷明確,他已經不是胃鏡可以切除的早期胃癌,更不是良性的胃潰瘍,而是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的胃癌!

這個病例,如果不在複查,不做活檢,輕率地行 內鏡下切除,後果可想而知。由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胃潰瘍”有好壞之分

潰瘍型胃癌症狀在臨床中很容易和胃潰瘍症狀混淆,難以區分。

胃潰瘍是一種良性疾病,多與胃酸過多、不良不生活習慣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潰瘍型胃癌潰瘍型胃癌按發生機制其實包括兩種:

一種是由於遺傳、飲食、長期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約1%-3%)等誘因的作用,已經發生胃癌了,胃癌細胞因為生長過於旺盛,腫瘤組織供血供氧跟不上,部分癌細胞被“餓死”,從而形成潰瘍。

另一種是原來的潰瘍長期不愈,潰瘍周邊細胞受炎症等各種因子長期刺激,發生異變,變成了癌細胞,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潰瘍“惡變”,這種情況一般機率不高,不到1%。

雖然這兩種潰瘍型胃癌形成過程迥異,但治療和預後卻是殊途同歸的,臨床上也一般不易予以鑑別。

普通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的預後是天差地別的,這點不解釋大家也應該明白,胃潰瘍就算再難治,也還是治得好,而且一般不會危及到生命,往往單純藥物治療即可。

而胃癌卻面目猙獰,來勢洶洶,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因為胃癌發展到後期,治癒率就很低了,不到30%。在治療方面,除極少部分早期胃癌可在內鏡下切除外,一般都需要外科手術及/或輔助放化療治療。

一般鑑別

首先是從以下進行區別:

1、病程不同

胃癌的病程相對較短,且表現為進行性惡比;而胃潰瘍病程長,呈週期性。

2、發病人群的區別

胃癌以中年以上多見,而胃潰瘍則多發生於中青年人。

3、症狀

胃癌的症狀和胃潰瘍的症狀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逐漸加重,消瘦,制酸藥及抗潰瘍治療效果欠佳或無效;而胃潰瘍的疼痛有規律。進食時能緩解,抗酸藥或抗潰瘍治療效果較好。

4、大便隱血

胃癌患者大便隱血試驗常呈持續陽性。雖經內科一般治療,隱血不易消失;而胃潰瘍患者大便隱血試驗,在活動期呈陽性。經治療後可轉陰性。這是胃癌與胃潰瘍的鑑別要點之—。

5、胃液分析

胃癌患者低酸或無酸。胃潰瘍患者胃酸正常或偏高。

6、血沉表現

胃癌和胃潰瘍病人的血沉也不同,胃癌患者的血沉表現會因全身情況惡比而增快;胃潰瘍患者血沉一般正常。

7、X線鋇餐

胃癌患者可發現惡性潰瘍影像或腫塊彩。邊緣不齊,直徑大於2.5釐米;而胃潰瘍者定影小,突出於腔外,直徑小於2釐米。

8、血像

胃癌患者貧血經調養與治療不易糾正,尤其是晚期有多部位轉移,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可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而胃潰瘍患者的貧血經治療或調養後可以糾正。

胃潰瘍患者經過爭取的治療後,一些症狀表現會減輕或者完全消失,但胃癌—般治療無效,病情逐漸加重。

內鏡鑑別

先看下這個表格:

注意,有一種“胃潰瘍”,可能是潰瘍型胃癌

實際上,在臨床上區別二者難度很大,需要考慮很多方面。

在胃鏡檢查時發現潰瘍病變,需要做良惡性鑑別,內鏡下鑑別良性和惡性潰瘍(也就是通常說的胃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病變的大小,大的潰瘍惡性的可能性大。

第二、形狀,惡性潰瘍往往形狀不規則;

第三、惡性潰瘍的底部往往凹凸不平;

第四、惡性潰瘍表面的苔往往汙穢(很髒);

第五、惡性潰瘍的邊緣多伴有結節樣隆起,反之,則良性可能大。

1. 胃潰瘍胃鏡下表現

胃潰瘍在胃鏡下,可於胃部見圓或橢圓、底部平整、邊緣整齊的潰瘍。根據潰瘍面所見,可分為:

注意,有一種“胃潰瘍”,可能是潰瘍型胃癌

① 活動期:潰瘍面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蓋,邊緣腫脹,色澤紅潤、光滑而柔軟。

② 癒合期:苔膜變薄,潰瘍縮小,其周圍可見粘膜上皮再生的紅暈;或潰瘍面幾乎消失,其上有極少的薄苔。

③ 瘢痕期:潰瘍面白苔已消失,變成紅色充血的瘢痕,可見皺襞集中。

2. 胃癌胃鏡下表現

隆起型

主要表現為菜花狀腫塊突入胃腔,表面呈結節或分葉狀,有淺表糜爛、充血、潰瘍或汙穢的苔覆蓋,組織脆易出血。

瀰漫浸潤型

病變瀰漫而廣泛,由於癌腫在胃壁內浸潤,胃粘膜呈粗糙而僵硬的改變,有浸潤感,粘膜表面高低不平,有明顯水腫或淺表糜爛,胃體腔狹小或擴張受限,蠕動減弱或消失,典型的病例有“皮革樣胃”之稱。

潰瘍侷限型

主要表現為侷限性潰瘍,邊緣有不規則的結節狀增生,有僵硬感;或呈堤岸狀增生隆起,與正常粘膜邊界清楚,周圍粘膜分界不清,潰瘍的一方邊緣常有不規則堤岸狀隆起,另一方邊緣無明顯邊界,周圍粘膜有結節,凹凸不平、出血、糜爛及色澤改變等。此型最為常見。

很重要的——胃鏡精準活檢

“活檢”通俗的講就是醫生在內鏡檢查的過程中發現有可疑的地方,單純靠肉眼觀察無法判斷,就需要取下來一小塊肉送到病理科切片、染色並且放在顯微鏡下放大觀察,來確定究竟是什麼病變。

有的時候因為患者和家屬擔心取活檢會對胃造成損傷而拒絕活檢,有的時候由於醫生工作量巨大,不細心,漏掉了可疑的地方而沒有活檢,還有的時候是因為缺少足夠的經驗而沒有識別出病變最嚴重的部位,這樣都容易造成漏診、誤診!

在發現可疑潰瘍時候,醫生在取活檢時後也需要注意:穩、準、深、多。

這個病例,可能就是沒有取到應該取到的癌細胞,只取到了周邊的早癌。

注意,有一種“胃潰瘍”,可能是潰瘍型胃癌

若有下述胃鏡及其病理改變應引起高度重視:

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

2.40歲以上的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直徑大於2釐米的胃潰瘍,尤其是位於小彎部病程較長的潰瘍。

4.腺瘤性、無酸性或直徑超過2釐米,體積較大的胃息肉且伴有腸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