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论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有人问:孟子的仁政,在当时为何不被采用?


借题发挥。

除了谈谈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顺便再扩展一下,

谈谈儒家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在乎仁义礼智信呢?

当生存都成为一种奢求的时候,谁还讲究温良恭俭让呢?


孟子所处的时代,

是礼崩乐坏、父子相残、战乱不息、大国争霸的战国时代。

当时的各国诸侯,最关心的是:

如何夺取政权?

如何巩固政权?

如何强国强军?

如何开疆扩土?

如何保家卫国?

大国关心的是:如何称霸诸侯,乃至一统天下?

小国关心的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虽然说: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然而,当时的战国,却是一个“马上得天下”的时代。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春秋战国,不懂仁义。


所以,当时的诸侯,崇尚的是:武力、权谋、法制、霸道

所以,在那样的乱世,孟子的仁政与王道,当然就显得不合时宜不合人君之需


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孟子的仁政,听起来固然很美好。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并不符合当时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和切身利益

所以,当然不会被采用。


孟子,如是。

孔子,亦如是。

身处春秋战国之乱世,

孔子,一生惶惶如丧家犬。

孟子,一生郁郁不得志。


这是孔子和孟子的失败吗?

这是儒家思想的无能吗?

这是道德仁义的无用吗?


当然不是!

我认为:

这恰恰是那个时代的失败!

这恰恰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

这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固然法则。

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终究不能永远停留在这样的野蛮阶段。

人类的未来,

终究不能永远寄托于这样的丛林法则。


只能依靠“马上得天下”的乱世,

在得到天下之后,

如果依然采用“马上的法则”来治天下,

那结果,必然是:落马


对于乱世,不合时宜的仁政王道。

对于治世,也许恰恰是切合时宜


现在的中国,

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

经过无数志士仁人的努力,

我们洗刷了曾经被列强欺压的耻辱,

我们远离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战乱。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社会各界的艰苦奋斗,

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往日的一穷二白,

变成了今日的繁荣富强。


然而,

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越来越好了。

但我们的心灵,却似乎越来越病了。

社会的道德水平,似乎也在每况愈下。

物质文明,高速发展。

精神文明,悄然滞后。

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冷漠。

大众,越来越焦躁,越来越疲惫。


此时,此地,此情。

孔孟的儒家思想,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这些东西,

或许,

正是我们当下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

所急需!

所必需!


对下:

道德礼义,

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灵丹妙药。

因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上:

道德礼义,

正是法制建设的黄金搭档。

因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对外:

仁政王道,

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政治思想,自古以来便是: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神武不杀,强而不霸,近悦远来。


春秋战国,河不出图,凤鸟不至,圣人只能已矣夫。

当今中国,河图凤鸟,或将出至,我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