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去管别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要学会修养自身。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我们总在要求别人,总希望别人更好一些,甚至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一旦感觉身边的人行为有一些触碰了自己,就特别的排斥,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一种错误。

先学会修养自己,让自己能够容纳事物。

古人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能够做到包容,修养自身,而小人则一味的计较外物,这在潜意识中其实也是一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总渴望外界的事情能够完全的随着自己而存在。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人生最高的德行就是如水的品德,水孕育万物,而没有和万物争名夺利,身处于众人厌恶卑下污垢的位置,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便是“上善”之人的德行,能够容纳人生的污秽,而不是在自己的角度企图让万物达到清正,来衬托自己。

当你一味去要求外在的时候,外在的世界不但不会成就你,反而会凌驾于你之上。

越是计较外物,就会发现外物越不合乎自己的心意,为什么?因为你自己内心的戾气太重了,你不断的去挑剔外物时,外面的事物就很难在你心中呈现祥和,这个时候需要修的就是自己的心。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武则天称帝之后,就让狄仁杰当宰相。

有一天,武则天就问狄仁杰:“你以前在汝南任职,表现也不错,深受百姓欢迎,但是也有一些人诬陷你,你想知道原因吗?”

狄仁杰就说:“陛下,如果认为那些人诽谤诬陷是我的过失,我就恭敬的听从,如果陛下认为这并不是我的过失,那是臣的荣幸,至于到底谁在诬陷我,如何诬陷的,我不想知道。”

武则天听了之后,十分欢喜,推崇狄仁杰为仁师长者。

其实生活并不难,做人也并不难,难的就是以清正的心去容纳世间的污秽。

当人生出现一些小人的言辞,恶人的诬陷,甚至别人明目张胆的侮辱时,如何去回应,并且如何在内心坦然的接受,这就是一个人的智慧。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换一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所以有矛盾,就是因为在人性之中的弱点引起的。

比如说,当你遇到小人诬陷的时候,你也就会生气,会恼怒,甚至会辩解,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之所以会有小人诬陷这一种行为,是源于人性的“劣根性”。

人性之中有这样一个弱点:总会拿只言片语总结信息,去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做出定论,并且以自己为道德标准,去批判外在的事情,并且通过这件事情衬托自己的优越感,这便产生了谣言。

而我们的智慧,就是让自己能够包容这些人性的“劣根性”,不要尝试去辩解和澄清,小人的弱点本身是背道而行的行径,即便你不去解释,它也会不攻自破。

正所谓“流言止于智者”,做一个智者,不因外物而动心,让心清正,不受外物的影响,便是道。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菜根谭》之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对别人小的过失没有求全责备,没有揭露别人隐私的事情,没有记恨别人过去的恶行,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害。

当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处事时,不是一味要求别人,而是修正自己的心,别把自己当做道德的标准,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世间万物世间的对与错,因为我们没有资格定论。

更不要去揭露别人的隐私,别人有错那是别人的事情,而你拿别人的错去计较的时候,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以这些心态去修养自己的德行,这才是君子之道。

当我们遇见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以道心去包容,以便于让自己释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平静的湖面,更没有一马平川的人生,你的心动了,外在的世界都会嘈杂纷乱,当你的心正了,平静之后,与人相处的时候,即便面对一些问题与矛盾,内心也能够做到毫无波澜。

道德经:人生的宽容背后,就是包容小人“劣根性”的道心

宽容接纳人生的不如意,继续往前走,凡事不入心,才是一个智慧。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