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广外出打击匈奴,经常迷路,而霍去病却频频得手,为什么有差异存在?

大马哈鱼12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政治资源倾斜;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广没有精心准备;

政治资源倾斜

李广出身行伍,以善骑射、有勇略、能力战而著名当世,数度与匈奴作战,被匈奴人畏惧地称为汉朝的“飞将军”。可是因缘际会,李广前后数次与匈奴作战,都是以偏师的身份遇见匈奴主力。虽然力战杀敌,终究难以获得封侯。而且一辈子也没有率领过主力军队与匈奴对抗。最后一次,汉武帝因担心年老,而卫青因照顾公孙敖拒绝了李广担任中军先锋得要求,结果还是率领一只偏师出战。

霍去病不一样,因为卫青和汉武帝得关系,他第二出征就有机会单独率领一只军队。霍去病真的比李广强多少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更多的是政治资源的倾斜,铸造了英雄。

李广郁郁不得志,情绪化

李广一生有一些悲剧,他虽然历经70余战。但是始终没有机会打一次打仗。最后一次卫青拒绝后,李广非常生气,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和赵食其率军出发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向导,李广的东路军迷失了道路,没能按时渡过漠北。李广是带着情绪作战得,所以本次战争失利。李广也是在这次战争后,卫青询问迷路原因时,说,我已经60多岁了,不能在忍受刀笔吏得询问,自杀而终。

李广没有精心准备

李广因为生气,而没有跟卫青道别,是仓忙而走得,根本没有时间寻找合适得向导。更何况军队得部署,整个大军的作战策略等,是因为李广自身得傲性,促使了这次得失败。

以上是我认为李广频频失利,霍去病频频得手得原因,欢迎大家点评。


考古论今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李广是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飞将军,但是李广的人生结局却是一个悲剧,最后他是自杀身亡的,而之所以自杀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攻打匈奴的漠北决战中迷路了,他不愿意接受刀笔史的调查,所以才选择了自杀,但是有一点让人很奇怪,当时参加匈奴漠北决战的还有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同样也面临着一样的地理困难,他们从来都没有迷过路,只有经验丰富的飞将军李广迷路了,而且那也不是李广第1次迷路。

所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和卫青和霍去病的部队相比,李广的部队里向导的水平可能不高,因为李广心胸比较狭隘,不会用人,所以他发现不了一个好的向导。但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部队里搭配的是最好的向导,所以最后造成了那样的结果,霍去病没有迷路,飞将军李广却迷路了。

李广的人生经历也是非常传奇的,他的战斗力是很高的,但是他在综合军事方面能力不是很好,可以说他是一个言过其实的名将,在漠北决战的时候,飞将军李广的军事才能方面的缺点都被暴露出来了。

他缺乏统帅大兵团的能力,不能诊准确的判断敌人的位置甚至是自己部队的位置,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他在草原上迷了路。

关注我,我们共同交流,探讨,研究,更多精彩历史!

欢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李广的战绩都是在防守或者小规模出击里面取得的,李广的败绩全是指挥万人左右的部队取得的,所以李广只是适合当团长,让他当358团或者新一团的团长给他划定个小区域作战很合适,让他当纵队司令让他大纵深远距离突击他就只能吃败仗,李广的能力就这么点,说白了,他就是汉朝上甘岭战役里面喊像我开炮的王成,整个汉朝人都被他感动了,但是忘记了他的能力只能守个山头阵地[酷拽][酷拽][酷拽]



追梦人生不见不散


李广名声大战绩相对较小,因此一生未封侯。李广的长处在于快速移动中勇猛突击,也就是在对方中小规模搔扰时他能率小分队及时出击给对方以迎头痛击。在大多数边军龟缩防守时李广能主动出击并取得较多中小战果,飞将军名声由此而起。但李广似乎更善于打这种类似现代特种作战的短平快战斗,说到底更象一名特种兵指挥官。而大兵团作战能力却受其性格所困,首先缺乏战略大局观,在大的战略方向上判断力似乎不如卫青。其次不善远距离大穿插大包围,给敌以毁灭性打击,这一点他似乎不如霍去病。最后他不大服从领导,把自己的多次严重失误归结为领导分工不公或自己运气差,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性格缺陷似乎有遗传,他的孙子李陵也与同僚多不睦,最后孤军深陷敌阵而无人搭救也落个悲局下场。


合阳旅人


Hello,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头条历史领域的原创作者历史的尘埃HISTORY。我的父母都是历史方面的学者,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特别喜欢中国的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现在也是一线高中历史教师。人们说得好,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喜欢,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没有导航、GPS信号弱的西汉,汉匈之战的成绩让人匪夷所思。闻名于世的飞将军李广几次迷失道路,而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却总能斩首匈奴数万,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李广难以封侯,主要原因还是他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史书上称其“数奇”,翻译过来就是命不好,果真如此吗?非也!他的优势在于个人英雄、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不擅长整体布局、谋划,因此注定了其悲剧命运。如果说把与匈奴作战当作一个问题来看,那李广就不是个称职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解决问题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需求问题,包括匈奴人的需求、自我的需求。长途奔袭找匈奴打,没那么简单,是人总要吃喝,问题就来了,你总要知道哪里有水源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要熟悉匈奴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匈奴人爱在什么地方扎营。令人遗憾的是,李广对于这些至少来说是关注不够的!

那么,同时期的霍去病做的怎么样呢?简直可以说是,战必胜,而且是大胜!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时年17岁,率轻骑八百斩获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公元前121,霍去病19岁,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少年英雄总能够对匈奴实现精确打击呢?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霍去病能够利用的侦查敌情的工具就是所谓的“带路党”,而这恰恰是李广的软肋!霍去病是红花,是推到前台的英雄,他的背后还有为他的成功做出过贡献的绿叶们!

仆多,因随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被封辉渠侯;赵破奴,小的时候就在匈奴地区流浪,算是个“匈奴通”,后来成为霍去病军司马,被封为从骠候;复陆支,因跟随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被封壮侯;伊即轩,归义匈奴将领,被封众利侯。霍去病善于利用匈奴人,善于利用“带路党”,这才能在汉匈之战中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


历史的尘埃HISTORY


首先是部队成分,霍去病部有很多匈奴投降武士,甚至有几个是投降过来的匈奴小王,这些人在匈奴长大,了解匈奴习性,了解匈奴地理位置,这就有了最佳的向导。

再说霍去病的成功,一部分是运气成分,但更多的是对匈奴采取的战略战术,突袭战,长途奔袭,避实就虚,速战速退,屡次抓住打击匈奴主要部分。

李广不是经常迷路,是在配合大将军卫青攻击,领军出征迷路的。匈奴习性居无定所,而草原又一望无际,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很容易迷路,之前就有汉将领兵攻击匈奴迷路的事情。

李广出征经常失败,是因为他是守城之将,他驻守的城池,匈奴从不敢来骚扰,因为他善于防御,不善于突袭攻击,这也是为什么一生不得汉武帝重用,是时机不对,不是汉武帝要的开拓之将。


历史研纠师


  中原文明在历史上,长期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早在先秦的《诗经》中,当时的先民们就已经悲唱着“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之所以有家不能回,就是因为要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缘故啊!这里的北方游牧民族玁狁,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匈奴的祖先。

等到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能够防止匈奴的侵扰,于是就下令蒙恬在北方修筑了长城,让中原文明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但是这个时候在对抗匈奴的时候,依然是以防御为主。

秦朝灭亡以后,汉高祖刘邦曾经尝试过去打匈奴,结果被困在了白登这个地方整整七天七夜,差点就把命都丢在那里了,于是西汉在面对匈奴的时候,也是长时间以防御为方针。不过到汉武帝的时候,由于前面的众多皇帝休养生息,给汉朝积攒下了巨多的财富,于是他开始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汉武帝多次派遣大汉军队出征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便是卫青、霍去病,他们将匈奴给打得近乎瘫痪,让匈奴人只能够一边吟唱着“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歌谣,一边带着牛羊向更北方的远方遁逃而去。

霍去病在多次出征匈奴的过程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总是能够精准地找到匈奴所在,在元朔六年(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率兵八百精兵横穿大漠数百里,斩获敌人两千多人,因此而被封为冠军侯,在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六天走了一千多里,灭掉匈奴数万人,从此匈奴开始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又任命霍去病率军五万去寻找匈奴的主力,霍去病率军行进两千多里,成功地找到匈奴主力,并且战而胜之,也是在这一战中,他开启了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耀“封狼居胥”。

在霍去病这些战胜匈奴的事例中,最为重要的事,就是他能够精准地找到匈奴所在,当时的汉朝与匈奴交战,最为苦难的事情不是战而胜之,而是如何找到匈奴,毕竟一片茫茫的大草原,四面八方都是差不多的风景,很容易让人迷路,当时的名将李广,就因为总是迷路而错过对匈奴的征战,一生没有封侯。

另外像公孙敖等名将也有过迷路的例子,可见当时在草原上寻找匈奴主力,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么霍去病为何能够做到,每一次都找到匈奴主力呢?首先当然是与地图、向导有关,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因为霍去病极其了解匈奴的生活习惯,他能够将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草木变化等等因素汇集起来,准确地判断出匈奴主力的聚集点,也就是说他找路的能力非常强。


飞哥说史


霍去病善用匈奴降人,以胡制胡,所以他死后汉武帝让他手下的匈奴人为他送葬,李广显然不具备。另一方面这也是两种作战思想的差异,李广作为老一代将领,对于匈奴主要采取堵截的抵御方式,霍去病则采用大规模骑兵反击的方式。


channing橙


史书上看到的只言片语,个人感觉霍去病重视侦察,所带部队里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人较多,战法分析,喜欢大开大合,远距离奔袭,对敌人的动向无法掌握是不会以少击多的,运气好也是肯定的。


白马入芦洲


一个用GPS导航系统,一个用北斗导航系统,肯定有差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