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茶道,是咱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至今的歷史已數千年了,這並不是當野史的去亂講,而是有依據的。這就要提到一位傳奇人物——神農氏。中華上下五千年,篇章由炎黃二帝翻起,而其中的炎指的就是神農氏,炎帝。茶葉就是神農氏在採摘藥草時發現的,由於炎黃時代過於遙遠,可能很多人都對此抱懷疑態度。那咱就再提一提另一位傳奇人物——茶聖陸羽。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陸羽著《茶經》,其中曾提到茶之歷史 "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這個的說服力就不容置疑了。所以有人曾說中國的歷史有多長,茶的歷史就有多長,可不要把他當成看多了野史的"文盲",咱茶道的歷史還真就這麼長。不說遠的,近幾年,茶葉在不僅在中國的市場上火的一塌糊塗,在世界的飲品市場上也有一席地位。星巴克在前幾年收購了茶葉公司,推出新式茶飲,博得多國消費者的"滿堂彩",好評如潮。而咱們今天就來聊一種聞名世界的茶葉,中國的十大名茶之首——安溪鐵觀音。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說起鐵觀音,那名聲可謂是如雷貫耳,在我國不管哪個地方不論男女老少,別問懂不懂茶,只要說起鐵觀音,那就是大拇指——好茶。八九十年代就獲得國家頒佈的諸多榮譽,零六年成為國內茶葉品牌中的第一個馳名商標,在世博會上十大名茶中,一舉奪魁,成為十大名茶之首。咱今天不嘮這些名譽,聊點有意思的。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鐵觀音名字的由來

關於鐵觀音名字的由來,網上有著許多種說法。但其中有兩種是被提起最多的。第一種是魏家託夢說,就說在康熙59年,安溪有個叫魏萌的茶農,因為人勤快,而且還信奉佛教。平時家裡敬奉觀音佛的人家,都是放些水果食物,魏萌可不一樣,每天早晚敬奉時,必端一碗茶放在敬奉臺上。這個習慣堅持了很多年,直到某天被觀音託夢,讓他沿著鄉路找到了一顆很奇異的茶樹,濃香撲鼻。在醒了之後出門,按夢裡的路線還真找到一顆一模一樣的茶樹,帶回家培育,並因觀音託夢而取名為鐵觀音。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第二種說法是乾隆賜名說。故事也是從安溪起始,在乾隆元年一名仕人在自己的書房附近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茶樹,並把這顆茶樹的茶葉在入京的時候贈給了當時的禮部侍郎,侍郎慧眼識珠,把這茶葉轉送給了乾隆。乾隆在品茶之後,覺得此茶味道醇厚,因其顏色和形狀,當場賜名鐵觀音。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一個有趣的事情,這兩種說法的時間上,一個是康熙59年,一個是乾隆元年,且在安溪本地,魏家的說法流傳的很廣,而且市面上還有安溪魏氏鐵觀音這一品牌,我認為這兩種說法如果銜接起來,可能是鐵觀音名稱來由的真相,下面讓我們來把兩個說法整理一下,並根據時間線串聯在一起。

在魏萌發現了茶樹之後,經過數年的培育繁殖,細心栽培,產出的茶葉在當地大有名氣,喝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而碰巧同鄉的仕人入京的時候,為了官運亨通,就託人弄到一些茶葉,帶著入京,並送到了禮部侍郎那裡,又輾轉到乾隆那裡,因茶味道沁人肺腑,乾隆龍顏大悅,賜名鐵觀音。至於為什麼賜這樣的名字,一是顏色,鐵觀音茶樹的茶葉在太陽下的光澤呈金屬感,貼近鐵的顏色。二是形狀,它的茶葉很厚重,如果單獨拿出來一片觀看,確實有一尊觀音的感覺,說著也並不牽強。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其實無論是哪個說法,都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記載,但經專家在安溪實地查證,有許多老茶樹可以證明鐵觀音的歷史足有上千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覺得哪個說法合您胃口,您記住這個就行,或者說是覺得哪裡說得不妥,在評論區指出來即可,咱接下來再聊一聊鐵觀音近幾年的狀況。

鐵觀音近年的正味、消青、脫酸這些詞彙的由來

聊起這個,可以說是近幾年關於鐵觀音的一個爭議話題了。咱先來按部就班的介紹下這些詞彙,鐵觀音的消青、脫酸,都屬於鐵觀音近幾年的幾種製作工藝,這幾種製作工藝做出來的鐵觀音味道是有很大差異的。那麼爭議性從何而來呢?主要是近幾年,有人說正味是正統鐵觀音,消青脫酸不是正統,而且味道不好。有不少人從各個渠道買了許多消青脫酸工藝的鐵觀音,那人家可不樂意了,爭議就是這樣起來的。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在這兩種觀點中,我更贊同前一種。先別急著反駁我,咱們先探討一下所謂消青和脫酸工藝的由來。在十年前還沒有正味消青之分,有的只是清香型和濃香型的鐵觀音。那近些年為什麼冒出來這麼多"口味"呢?原因始於世博會那一年,鐵觀音一舉拿下十大名茶之首,銷售量暴增。當時不到一個月時間,市面上的鐵觀音被一搶而空,許多茶商到安溪開高價收購,但依舊填補不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很快安溪的鐵觀音庫存也消耗殆盡了。所以許多種植鐵觀音的茶戶,為了保證產量,就開始了許多"非正常"的製作。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這裡不得不提下鐵觀音的正統制作流程,是基於嚴格的時間要求,同時做青的時候要根據當天的情況,天氣適合做青才做。以及諸多流程,正味鐵觀音之所以味道醇厚,正是因為有足夠的製作時間為前提。而在當時安溪,全國各地的茶商過來高價收購茶葉,甚至都圍著當地茶戶爭著給鈔票,只為買到現貨茶葉。

雖然當時庫存都沒了,但茶戶不能跟錢過不去呀,只要一有茶青,立馬召集工人連夜開工,管他什麼天氣什麼時間週期,只要能做出來成品就行。雖然做是做出來了,但味道一嘗,跟原來的鐵觀音差太多了,那咋辦。於是當地茶戶研討,最終決定對外宣稱這是新工藝,尤其是脫酸,更是典型的失敗品。各地的茶商一聽,妙呀,這可是茶王的新工藝,聽起來就很好喝,賣點十足。於是心滿意足的拿著那些"失敗品"回去銷售了。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你還真別說,雖然不是正統的製作,但這幾種製作工藝導致的奇特味道,還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導致那幾年名頭越來越響,都有蓋過正味的趨勢了。但其實當地人都知道怎麼回事,不妨各位如果有機會去安溪,就去實地考察一下,無論是茶師茶人,還是各層領導,你看看他們的桌上有沒有脫酸消青工藝的鐵觀音?沒有,都是清一色的正味鐵觀音。都是些懂行的本地人,有著正品不喝非去喝失敗品,這虧本買賣他們才不做。

茶道拾遺記——鐵觀音的那些事

而近些年來,許多人都回過神來,逐漸的放棄了其他工藝的鐵觀音,去追尋正味鐵觀音,而且人越來越多。在這裡我也不是為了貶低哪種口味,只是為了證明一點,正味鐵觀音才是真正的正統鐵觀音。至於哪種口味好喝,依舊是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