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上杭:古礦業家郭福安

 宋真宗年間,有一位叫郭福安的礦業技術官員,受當時朝廷的派遣,來到上杭縣紫金山開發金銅礦。由於歷史的原因,郭福安與紫金山結下的這段不解之緣,一直被人遺忘,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掃去覆蓋在郭福安身上的歷史塵埃。

  據1875年修編的《杭川祝山郭氏族譜》記載,任鹽鐵司承事郎、時年38歲的郭福安,受朝廷敕命率100多名礦業技術人員和礦山治安人員赴上杭縣鍾寮場,整治所轄的紫金山金銅礦的開採,其時鐘寮場“坑冶盛興、商族輻輳”,一片繁榮景象。每年向朝廷進獻不少的貢金和純銅,《宋史》載:“天下產金六州,在閩惟汀有之。邑之金山,康定間(1040年)產金,至皇佑時(1049——1053年),中書備對貢金之167兩(摺合5219克)”。因此,鍾寮場成為北宋王朝重要的幣材製造基地。為此,後人把郭福安稱為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開拓者。

  一、市有關部門對郭福安業績的肯定

  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在龍巖市召開,由龍巖市文化局、閩西客家聯誼會主編的《閩西族譜概覽》一書作為大會宣傳資料贈送給各位來賓,書中“郭氏”一欄中這樣記述:“郭福安,十六承事,有采礦和冶煉學識,北宋年間奉朝廷敕命自華州到上杭鍾寮場開發金、銅礦”。

  2013年,由龍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龍巖市姓氏源流研究會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閩西姓氏大典》中記述:“上杭臨江鎮郭氏始祖福安……北宋年間任鹽鐵司承事郎,受朝廷委派帶家眷和百餘技師經安徽、江西和閩西汀州到紫金山東側的才溪鍾寮場開發紫金山金銅礦”。

  紫金礦業集團公司的核心礦山企業——紫金山金銅礦於2009年在礦山上建立了國家礦山公園。公園入口主碑的人字塔第一版浮雕牆和出口處大型銅浮雕、上杭紫金大酒店大堂浮雕牆都分別展示了北宋鹽鐵官郭福安受朝廷敕命到紫金山開採冶煉金銅的歷史場景。

  福州大學紫金學院地質博物館內也作了介紹:“北宋年間,朝廷派鹽鐵官郭福安到紫金山開採冶煉金銅,進貢朝廷,留下無數老礦洞”。這些都充分表達了紫金礦業集團公司現代紫金人對古礦業家郭福安的認可與敬重。

  二、有關專家學者對郭福安的評價

  1994年,時任福建日報駐龍巖記者站站長、主任記者郭厚全撰寫的“古礦業家郭福安與上杭城”一文,在8月27日的《福建日報》文史版上發表;1995年在《閩西史志》總第19期上也刊登了這篇文章。文章詳細記述了郭福安帶領百餘名礦業技術人員和礦山治安人員來鍾寮場開發金銅礦的經過和取得的業績。

  2005年,由龍巖學院教授、客家學研究中心主任張佑周撰寫,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客家祖地閩西》一書中記述:“入杭開基始祖郭福安(兄弟排行為十六)為郭子儀第十三代裔孫,精通採礦和冶煉,官至鹽鐵司承事郎。……任上杭縣衙承事郎,受命全權整治該地金、銅礦的開採與冶煉”。

  閩西日報社記者傅長盛,2013年9月9日在閩西新聞網發表的“金山是北宋王朝重要幣材基地”一文中說:“宋真宗末年(1022年),一個名叫郭福安的青年,受朝廷敕命,舉家從江西撫州趕赴福建汀州,到上杭鍾寮場任鹽鐵司‘承事郎’一職,全權監督整治該地金、銅礦的開發與冶煉。郭福安到任後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與當地技工一道改進開採金銅冶煉技術,使當地金銅產量大增。”

  曾任上杭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的鐘巨蕃、周顯貴,2015年4月28日在“客都網”上發表的“淺談汀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一文中記述:“不少客家先民進入寧化石壁後又遷移到上杭開基創業……如北宋年間,官任鹽鐵司承事郎的郭福安奉敕開發上杭紫金山金礦。”

  2017年2月28日,由上杭縣委宣傳部、縣社科聯主辦的“客家講壇”舉行第68講,邀請本縣外出鄉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評估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理學博士、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欄特聘專家、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副院長邱小平教授作“自然資源地理與上杭礦業創始奠基人——郭福安”專題講座,使人們對郭福安開拓紫金山金銅礦的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

  從以上列舉的史實,可以說明郭福安作為北宋年間到上杭紫金山開採金銅礦的史實是有充分依據的。

  追溯歷史,不忘艱難歲月;薪火相傳,謹記先輩業績。900多年前,郭福安與同時代的客家先民一樣,從中原輾轉南遷,一路篳路藍縷,歷盡艱辛,飽嘗磨難,為尋求生存與發展打拼。正是在這坎坷經歷中磨礪出了客家人拓荒創業、拼搏進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上杭金銅礦事業今天的輝煌成果,郭福安當年的開拓創業功不可沒,歷史不該遺忘,也不應遺忘。

  作者:曾任上杭縣政協文史委常務副主任、《上杭文史資料》編輯、龍巖市政協文史委科長、《閩西文史資料》編輯,現任龍巖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科長(郭安)

  編輯:鍾毅康 編審:楊其先 監製:張鋒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