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红楼梦》王夫人为什么告诉刘姥姥别再投亲靠友了?

润杨的红楼笔记


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刘姥姥作为她的亲戚,不想刘姥姥在这样低三下四来打秋风。作为她的亲戚,王夫人很没面子。

刘姥姥跑到荣国府打秋风,贾家人一个不认识,王夫人才是刘姥姥要投奔的。一进荣国府王夫人没见,安排王熙凤打发了。对王夫人来说,刘姥姥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随手撵狗一般撵走,再丢一块肉骨头足以了。令王夫人想不到,刘姥姥二进宫被贾母知道了,主动挽留她玩两天。贾母携她游览大观园一顿折腾,这两天要说最难受的,恰恰是薛姨妈以及女主人王夫人!

【一】

王夫人对刘姥姥见贾母是不太开心的。刘姥姥这种穷亲戚并不是贾家的,而是王家的。王家的亲戚穷的吃不上饭,跑到贾家来要钱,王夫人给一分钱都是贾家的。对她这种最要脸面的贵夫人来说很没面子。

王夫人在贾家看似当家太太,实则也不那么如意。上有老下有小,上千的奴才盯着她一举一动。贾母精明细致远超王夫人,邢夫人更是虎视眈眈在侧等着看她笑话,刘姥姥到来足以令王夫人多年维持的矜持破功。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一切洋相,王夫人都历历在目。虽说她也在笑。可笑的特别勉强。原文关于王夫人的笑只有一句: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曹雪芹用“说不出话来”表达王夫人的心情特别恰当,试问她能说什么?

【二】

王夫人最难受,薛姨妈也不轻松。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薛姨妈也是王家人。刘姥姥到贾家打秋风被人家耍的团团转。她薛姨妈到贾家来干啥的?换个角度,就算都是客人。一波客人见到另一波客人当众被耍,兔死狐悲之心不可避免。

刘姥姥来贾家不过求几口吃食。贾家高兴给几两银子完事,不高兴干脆打发走人。薛家不同。薛姨妈一来贾家就是背水一战。之所以住下死赖着不走,皆因一旦离开再没有回头路。

薛家的情况到了生死存亡,如果没有王家和贾家支持早都完了。薛姨妈作为纽带并不牢靠,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舅舅也好,姨娘也好,都随着薛姨妈而去。怎么可能有薛蟠和薛宝钗自己出息好?薛姨妈带薛宝钗住进贾家,就是为了金玉良姻!她有家不住在贾家看人脸色,与刘姥姥没有本质区别,刘姥姥被戏耍受辱,薛姨妈一定如坐针毡,尤其贾母在薛宝钗房间一顿批评之后,薛姨妈的难受不用言语复述!

【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召见,此事起因简单,问题是贾家人物关系太复杂,有些事一旦太多人掺合就会变味。

刘姥姥被耍贾家上下看得乐开怀。但非贾家人却都如坐针毡。妙玉第一个跳出来,嫌弃刘姥姥又脏又不堪。随后林黛玉讽刺刘姥姥母蝗虫,别人没说什么薛宝钗第一个跳出来赞同,妙玉邀请二人喝体己茶,皆因同病相怜。刘姥姥“嗟来之食”的吃相太难看,刺痛了她们这些寄人篱下的人。

薛姨妈难受在刘姥姥更让她感同身受,贾母放任王熙凤调侃刘姥姥,何尝不是给薛姨妈看得,在贾母一品荣国公诰命夫人眼中,薛姨妈不比刘姥姥高明多少!

王夫人夹在中间最难受。刘姥姥、薛姨妈都是她的亲戚。丢人也丢她的人。刘姥姥每一个难堪都甩在王夫人脸上。王夫人为何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第一是见了贾母够规格,第二也是王夫人怕了,祖宗,赶紧走吧您呐,别再来了!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王夫人为什么告诉刘姥姥别再投要靠友了?

  刘姥姥回去前,平儿替她打点了不少东西,说到银钱,里面有王熙凤给的八两,还有两包各五十两银,说是王夫人给的,让她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刘姥姥看着那一堆堆的东西,嘴里念着佛,她心里怎么想的呢?我想,别的都还好,王夫人的话,多少是伤害了她的。王夫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首先咱们得肯定王夫人是出于善心才给的。如果真说是羞辱,什么都不给刘姥姥就行了,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愿意拿出一百两,就是为了羞辱一个村妇?王夫人不精明,但不傻。一给一百两,是大手笔。

  王夫人给钱是给得到位的,可是她真的不会说话,她体谅刘姥姥生计艰难,给她本钱发家,这是好事,可是求亲靠友几个字,不应该说。王夫人不会说话,是有例可举的,在贾母那里,就觉得她是木头似的,给袭人解释不出场的原因,贾母更加生气,撵晴雯等几个丫头出门,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同样的这次王熙凤也给了八两银子,虽然数少但毕竟王夫人当家,已给了一百两,她没必要再给,免得王夫人面上不好看,但做为王家姑娘贾家媳妇,她还是给了,另外还有好多好东西,她怎么说的呢?她说都是些个随常的东西,是好是歹,也是亲戚的意思,别嫌弃,上城一次总不能让乡邻看热闹。这话对刘姥姥胃口,刘姥姥不是不要脸皮的人,恰恰相反,她很要脸面,虽然是个穷人,却极有风骨。她不断表示自己又吃又拿,很不好意思,怪臊得,不应该,让姑奶奶们破费了,东西是好东西,钱也不少,刘姥姥不会不知道,但怎么说话,才让双方都高兴呢?看王熙凤那么一说,就透着亲热,让人舒服,而王夫人给了钱,做了好事,多少伤了点亲戚的情面,所以平儿传完了话,赶紧转移话题,让刘姥姥看她给的衣服之类的。

  当然了,我们也体谅王夫人的为难。王夫人虽然贵为二房正室,但上有婆婆,还有专爱挑刺的邢夫人,下有一干晚辈,还有庞大的丫头婆子群体,这些人可都是眼睛雪亮雪亮的,王夫人要想保持端庄高贵慈善人的形象,真的很难。所以第一次,她不见刘姥姥,让王熙凤看着办,第二次实在没办法,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只能见一见,可是刘姥姥装疯卖傻,大家乐呵的同时,都会记得这是王家的穷亲戚,跑到婆家来打秋风,好说不好听,所以她为了不丢自己王家的脸面,大手一挥,给了一百两,为了杜绝后患,她让平儿传话,以后别再求亲靠友,再别求亲靠友了,至少别求到自己头上,让自己下不来台。刘姥姥不来,她王夫人就仍然是那个善良慈悲,怜贫惜老的好太太,果然,刘姥姥此后不来了(要不是贾府落难,她一定不会再来)。(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去头天晚上,平儿带她去看众人送她的东西。"……这两包包里都是五十两银子,共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回去做个小卖买,或置几亩地,别求亲靠友的。"

王夫人的指令非常明确,以后别再"求亲靠友"。因为,这里是荣国府,不是乡下人小老百姓随便来去自由的地方。即使你是有心把"地里刚收的瓜豆果蔬带来哥儿小姐们尝鲜",但荣国府主子们其实压根儿也不把这些放在眼里的,见你感恩的实心,领你的情而已。

俗话说"侯门深如海",贾府不但"功名奕世,已历百年",又是当今皇亲国戚,显赫之极,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的时候,政敌的目光、暗箭都在密切注视着,虎视眈眈。乡下小老百姓随便就进出贾府,无形中降低了贾府的身份,破坏了规矩。

一百两银子,够刘姥姥家过上好日子了。如果"做个小买卖,或置几亩地",从此应该能过上富裕生活的。对刘姥姥这个其实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王夫人用巨额银子打发,有她的一片善良心意,也算是再一次对她这个当年"王家二小姐""做事着实响快""惜老怜贫"的呼应。


青山红豆心


恐怕当时的富人大多是不太想接近穷亲戚的吧!更何况刘姥姥的亲家也就是王狗他们家和王夫人家又不是正宗血缘亲戚,只是连的宗,是因为两家都在做官,王狗家又想攀附王夫人家,所以算是认的亲

而王夫人虽虽然已经做到了荣国府高层,但上有贾母这个富贵出身的婆婆,旁有虎视眈眈专爱挑事的妯娌邢夫人,下又有黛玉这样的亲戚,再者还有些看热闹的丫头婆子,而王夫人要在这么多人面前时刻保持善良富贵的形象,是不可能当面见刘姥姥的,这不相当于拉低了自己的身份吗?

但一向假慈悲的王夫人,又不得不顾及别人对她善良慈悲的质疑,所以命令凤姐接待,让凤姐裁度着帮衬,她最终是既没有和刘姥姥这种底层人物接触,免了别人议论富贵太太接待娘家穷亲戚的笑柄,同时也挣了自己善良慈悲,惜贫爱老的好名声,这招真是高

但第二次刘姥姥出于感恩来进荣国府答谢时,机缘巧合,贾母想见,一见面,王夫人自然能看出婆婆很喜欢自己娘家的这位穷亲戚,王夫人也会察言观色,婆婆欢喜了,这位穷亲戚真是有价值,索性也开始对刘姥姥热情起来了,就连贾母都接待穷人了,别人也就不会再对她王夫人的穷亲戚扯什么闲话了

而当刘姥姥要离开时,王夫人还是出于亲戚情面,很接地气地让人转达了她的意思,拿出百两银子给刘姥姥,回家置办点产业,以后别再靠求亲戚朋友过日子了

很多人都说这句话反映了王夫人是下逐客令,很冷漠,其实我倒是认为王夫人这是有史以来说的最真实的一句话,虽然乍一听不太入耳,但事实上可不就是这个理吗?这也是刘姥姥他们一家接下来肯定要做的,只是王夫人做了提醒和嘱咐,如果是旁人,肯定不会说这么真这么直的话的

在对刘姥姥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几分王夫人在婆家作为当家女主人的谨慎和各方的考虑,这都离不开王夫人出于对自己形象和地位的捍卫




平睿木工五金


第一,刘姥姥所谓的“走亲戚”,其实就是想从这些富贵亲戚那里得到接济。她自己在乡下的日子清贫,特别是遇到旱涝失收,都快活不下去了。她只能厚着脸皮,来巴结亲戚。对于这样一个穷亲戚,王夫人觉得是没脸的。一次,两次便算了。此说多了,大家伙会说闲话,认为王夫人的娘家不体面,都是穷亲戚来现市。所以,她给了刘姥姥百余两,回去做个小买卖,别再这样拖着孩子来“走亲戚”。



第二,刘姥姥这个人虽然粗俗,但还算聪明,说的那个吃斋念佛的老奶奶的故事,很合贾母跟王夫人的心意。王夫人素来拜佛,自然希望能有神佛庇佑宝玉,让她也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出贾府合格的继承人。说白了,就是刘姥姥的这波马屁拍得不错,王夫人很满意。于是赏了银子,让刘姥姥回家做买卖,自己发家致富,也保留一些体面和尊严。


第三,刘姥姥讨了贾母的欢心,王夫人也觉得脸上有光。说到底刘姥姥是王夫人的娘家人,贾母只要看得上,就自然会高看王夫人,觉得王夫人是个识大体,心善懂体谅的贤惠人。这点极符合王夫人孝顺公婆的自我要求。

所以,王夫人便发了善心,给了刘姥姥钱,还嘱咐她别再舔着老脸,低三下四的求亲戚接济了。看她年迈,多少还有些关爱之意,只当是敬老积福了。


阿楚故事


在我看来,刘姥姥进贾府此行收获满满,虽然是付出的不少,但是一百多两银子,还有不少时新衣服,这也值得的。对于一个穷家薄业的人来说真是一笔巨款,可以拿着做本钱,足可以翻身了,所以王夫人才这么告诉她,有了这些用度不用投亲靠友了,这也告诉刘姥姥再来贾府讨好取巧是不可能的了。虽说是投靠王氏,却是奔贾府而来,穷亲戚毕竟让人脸上没光,对于王氏是很不开心的,要是再王家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毕竟是贾府,众人面前这脸面还是要的。对于刘姥姥的临走诤言是希望!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受到了热情招待,临走王夫人还给了一百两银子,让平儿告诉刘姥姥,去买几亩地或者做点小生意,以后别再求亲告友的了。

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真不少。刘姥姥算了一下,一顿螃蟹宴得花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够庄家户一年的吃穿用度。所以王夫人给的钱真不少。

王夫人为什么第一次没给刘姥姥钱,而是让凤姐裁度办理,第二次给了这么多呢?

一,王夫人心善。

王夫人吃斋念佛,怜老惜贫,名声在外,给刘姥姥银子不足为奇。对于贾府来说一百两银子不算什么,一个鸽子蛋就一两银子,一百两银子就是几顿酒钱。

二,王夫人觉得刘姥姥不容易,可怜她。

在王夫人看来,刘姥姥此次来依旧是打秋风的。刘姥姥一大把年纪了,为了得点资助就不顾尊严的插科打诨,自愿的出乖卖丑,讨大家高兴,实在不容易。王夫人可怜她,所以给她一笔银子。而且给刘姥姥出主意,买地或者做买卖赚钱养家。

三,王夫人觉得刘姥姥让她丢脸了,警告她以后别来了。

刘姥姥毕竟算她娘家的穷亲戚,如今跑到婆家来打秋风,实在让王夫人不自在。更让王夫人脸上挂不住的是刘姥姥的表现,认为刘姥姥给她丢脸了。于是在刘姥姥临走时,让平儿转告刘姥姥:别再求亲告友的了!言外之意以后别来了。

站在王夫人的角度,她对刘姥姥不差,给了她实际的帮助,而且数量最多。

和王夫人比,凤姐仅仅给了八两银子,实在太少了。那么为什么刘姥姥念王熙凤的恩,而且救了巧姐呢?

因为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信任与尊重。对于刘姥姥来说金钱很重要,但是信任与尊重更重要。


润杨阆苑


王夫人内心又不是没有一点温度啊。

迎春之死,“倒是王夫人抚养一场,”为迎春的死落泪。

自己有年纪了,怜老惜贫心理,确实有理。

刘姥姥偌大年纪,忍耻“乞讨”,自己的亲戚,求助到自己夫家。贾家上下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攀高踩低。他们见一个乡下穷婆子,心里的鄙夷可知。

王夫人是富贵人,但她见过贫穷的,(璜大嫂子跪着给王熙凤借当头,王夫人当家时难道没有过一回这类事?必然有啊。)深知其情,刘姥姥去别人家也是被如此讥笑。

于是,她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让刘姥姥置地产做买卖,就再不用乞讨了。

实在太酸楚!


莘县村民


因为王夫人伤害了一批美丽的生命,所以读者对于王夫人是没办法感冒的,可是王夫人在对待刘姥姥这个问题上,我们却需要客观的来评价。

一、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是来报恩的,因为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救了刘姥姥一家于危难,这个知恩图报的老人来感恩凤姐,是一片赤诚。对于知恩图报的人,毕竟会让人心生温暖,也为此,周瑞家的和平儿很热情的接待了她,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了和贾母见面的机会。

二、刘姥姥在贾府的几天时间,前所未有的让贾府的太太奶奶小姐们大笑了几场,在规矩森严的贾府,这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王夫人,丈夫宠小妾、儿子太贪玩、女儿在深宫,婆婆不好对付,大房虎视眈眈……哪件都够烦的!刘姥姥一来,最起码是的确可乐,痛痛快快笑几场,心胸也舒畅好多。

三、刘姥姥算是王夫人父亲的旧人。当年王夫人之父还在时,王成家和王家来往还颇多,连刘姥姥都见过当年还是小姐的王夫人,对她的印象是言谈爽利会待人,也不摆小姐的架子。王夫人之父在京里当官,陪着身边的儿女只有王夫人和她的大哥,就是凤姐的父亲,这个细节也证明王夫人很受父亲的宠爱,自然,她和父亲的感情一定很深。

王成这门亲是当年王夫人之父认下的亲戚,见到刘姥姥,自然会让王夫人想到父亲,人心都是肉长的,刘姥姥他们家落魄了,就算看在过世的父亲面上,伸手拉一把是人之常情,王夫人不是魔鬼,除了对“勾引”宝玉的女孩子王夫人失去理智外,其它时间,她还是比较正常的。

王夫人给了钱,希望是给了刘姥姥一只生蛋的母鸡,只要好好盘算,从此他们一家也可以过上衣食丰足的日子。刘姥姥这时七十五岁了,还在为生计奔走,受不得一点天灾人祸的风险,到贾府再怎样也是伸手、仰人鼻息,王夫人希望刘姥姥从此可以生活安定下来,安享晚年,绝没有要拒绝刘姥姥再来的意思。读者们不要玻璃心才好。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图》)


屏山品红楼


《红楼梦》王夫人告诉刘姥姥别再投亲靠友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王夫人这次大方赠送刘姥姥100两银子,一是王夫人不希望刘姥姥以后再这样投亲靠友的,她希望刘姥姥能用这笔银子买田置地,有个养家营生地方。另外刘姥姥讲的神佛有报的故事,也合了王夫人的心,所以王夫人用这样的施舍,用这样的善举去为儿子宝玉纳福,也希望将来的善报能留给儿子宝玉。这样的话不是充满优越感的施舍,而是充满了对刘姥姥的体谅与善待。 刘姥姥立刻懂得了王夫人的深意,她没有说什么,也不知道能说什么。对于刘姥姥这100银子的恩情实在太重,完全超出了她的心理的预期,让她反而无法走到王夫人面前去“千恩万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