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若說商丘古時候最有名的學府,非應天書院莫屬。但今天我所說的這個“最好的學校”,卻不是應天書院~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在過去的歷史中,應天書院並沒能一直陪伴著商丘,早在明朝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黃河氾濫,歸德府城淤積地下,聞名天下的應天書院也隨之被埋(今商丘古城南湖)。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而有一個地方,就在明朝弘治年間被翻修擴建,逐漸走向繁榮,那就是歸德府文廟。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歸德府文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修復前的文廟

也就是說,明清時期,全國各地的州、府、縣治所在地,都有那麼一個文廟或者孔廟。其中,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而商丘的文廟,坐落在歸德古城中山東街路北,它也是河南省規模最大的一座文廟。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據《商丘縣誌》記載,歸德府文廟始建於元延祐四年(1317年),初始3間,後歷代都有重修,明弘治年間知州張璽重建為7間,明萬曆元年商丘知縣何希周又有增建。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應天書院於明弘治年間,被黃河埋入了地下,而歸德府文廟,也是在弘治年間,有了一次大的擴建。從歷史記載的時間來看,瀟姑娘猜測,文廟在應天書院之後,更多的承擔了為商丘培養人才的重任。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歸德府文廟在鼎盛時期,有大殿、欞星門、照壁、洋池、名宦祠、鄉賢祠、戟門、東西廡、啟聖祠、教諭宅和訓導宅。現僅存大成殿、明倫堂和泮池。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泮池”又稱“泮宮”,是位於大成門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宮之池”,它是官學的標誌。古代“諸侯不得觀四方,故缺東以南,半天子之學,故曰泮宮。”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與全國其他各地文廟“前廟後學”佈局不同的是,歸德府文廟是全國唯一一座學堂建在大殿右側的文廟,形成了“左廟右學”的獨特建築格局。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文廟的主殿大成殿,是歸德府官員、儒生祭祀孔子的場所。現存建築面闊7間,進深3間,飛簷挑角,琉璃瓦頂,浮雕龍鳳大脊,房頂由32根胸圍1米的明柱擎起,柱下有1米高的鼓形柱礎。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商丘縣誌關於文廟的記載

整座建築雄偉氣派,莊嚴貴重。明倫堂位於大成殿西30米,面闊5間,進深3間,青磚灰瓦,單簷歇山頂,建於明正德年間,後經歷代重修,是歸德府最高學府。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在商丘古城文廟內的東北角處,還生長有一顆皂角樹,也非常的有名。樹高14米,樹幹3.5米,上有主枝,冠幅13米,樹齡超過千年,至今仍然蒼勁張揚。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樹下石碑的碑文顯示,該樹又名“趙匡胤拴馬樹”。據說五代後周時,趙匡胤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曾在此樹拴馬。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因馬將樹啃傷,所以,千年後樹幹已形成可容納數人的巨洞,如今人們還能看見中空的樹幹。樹幹內部雖然幾乎中空,但是上部的樹枝卻生長著樹葉,依然煥發著頑強生機。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原來曾是商丘“最好的學校”

單一座歸德府文廟

就有那麼多的故事和文化

商丘有著遠比世人所看到的

更加深厚輝煌的歷史

希望大家都能瞭解商丘

讓它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隨著商丘人的發展

一起重現昔日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