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每一個時代的建築物、生產工具,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見證著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或將是歷史文物。當然,能夠見證歷史的,不侷限於這些。

屹立在埃及境內的金字塔、獅首人面像,見證著埃及、非洲有著古老的文明歷史,古埃及在4500年前就有著超高的建築技術,為後人留下了諸多猜想。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金字塔

我國的秦始皇兵馬俑,見證了我國古代人民超高的製陶藝術。

諸多的古今中外建築奇蹟,我國的萬里長城,意大利的斜塔,枚不勝舉,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而那些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的古代石磙、石磨,碾盤,則見證著我國古代的農耕文化。(下圖,河南省某村莊的一個碾盤,散落在溝邊多年了,攝影:鄭道興)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碾盤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民耕田,使用牛耕,現代大多是機械化,拖拉機已經代替了牛耕,生產出來的糧食,交由麵粉廠、米廠,即可換來白麵、大米,而在古代,人們吃糧食,可沒有這麼簡單。

就拿小麥來說,從耕地到吃上小麥麵粉,大體上需要以下三個過程:

耕種、收割、脫粒、麵粉加工。

而這幾個環節,都是人工操作。其中的脫粒,是使用石磙碾壓,麵粉加工,就是使用石磨,把小麥碾碎,再通過蘿篩,除去麥麩,得到麵粉。

如今,現代化的脫粒機、聯合收割機、麵粉廠,早已經取代了石磙、石磨,而那些石磙、石磨,早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已經被遺棄在鄉間的村頭,散落在溝邊,無人問津。(下圖,河南省某村莊的一個石磙,散落在溝邊多年了,攝影:鄭道興)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石磙

其實,這些被遺棄的石磙、石磨,都是歷史文物,是我國古代農耕文化的見證。在農村人看來,門前庭外,放置這些石頭製品不吉利,主要體現在:

  • 一是沒有用途;
  • 二是礙事,空閒的物件佔地方;
  • 三是不吉祥。

而在城市裡,人們視這些物件是古董,甚至花高價回收。分析其原因,大體上歸納為:

  • 城市裡這些古老的農用物品極為罕見,物以稀為貴;
  • 城市的人們文物保護意識強,能夠意識到這是農耕文化的見證;
  • 復古、美觀。房地產、小區擺放這些農村古董,能夠營造一種復古氛圍,展示農耕文化。

這就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的石磙、石磨,農村人無人問津,而在城市裡,卻成了寶貝。(下圖,河南省某村莊的一個石磨,散落在村頭多年了,攝影:鄭道興)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石磨

隨之出現了一些倒賣文物的販子,他們或者低價是收購,或者是在村頭直接搬運,有人專門收購,集中起來,銷往城市。

(下圖是網絡配圖,大批石磨被商販收購)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石磨

近些年,由於鄉村人民文化意識的增強,再加上很多自媒體人的出現,農村人民已經意識到這些古代的石磙、石磨的存在價值,人們開始保護這些物品。

看似無人問津的石磙、石磨,還有一些牛槽,雖然依舊散落在鄉間,但是都有主人。這些物件,大都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生產隊時期遺留下來的,歸屬於生產隊。

(下圖,河南省某村莊的一個牛槽,散落在村頭多年,已經嚴重損壞,攝影:鄭道興)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牛槽

(下圖,河南省某村莊的一個石碾盤,散落在溝裡多年了,攝影:鄭道興)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河南省某村莊的一個石碾盤

我村就有一個盜賣碾盤的案例。

村裡閒置多年的碾盤,有人來收購,被一村民私自賣了,大白天來著剷車、吊車被拉走,村民們竟然看著無人管,認為這是無用的物品,拉走就拉走了。

而這些村頭石磙、石磨、碾盤、牛槽,是農村世世代代人的記憶,也是我國古代、近代農耕文化的歷史文物,見證了農村人民幾千年的生活,應當妥善安置,讓後人更瞭解我國的農耕文化。

(下圖,村子裡被盜賣的石碾盤,攝於三年前,攝影:鄭道興)

城裡人心目中的老古董,散落在鄉村路邊溝道,無人問津

被盜賣的碾盤

村委知道後,調查後得知,一個碾盤只買了300塊錢,雖然對當事人做了處罰,那逝去的文物,一去不再復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