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不愧是珍品!放大10倍后,发现一职业火爆至今

在北宋时期有一幅风俗画,名为《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张择端唯一的存世精品之作。《清明上河图》长5.28米,是一幅巨幅社会风俗画。在这幅巨幅的画卷里,有着北宋社会的全部缩影,这里有繁荣,也有衰落,这是北宋时期最大的城市,也是最能够反映北宋社会问题的城市。这幅画是我国的国宝级国画,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这幅画曾一度的流失于民间。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似乎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就像是住在画中的人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是组成这幅画的一部分,少了一个都不完整。这幅画中的汴京城门,士兵们都在偷懒,懈怠工作,可是城里的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反观历史,这个时期的北宋已经快要灭亡了,原因甚至可以从这幅画中看出来。这幅画由于太过出名,民间的摹本非常的多,这幅画也被人们不断的放大观赏、临摹,在放大了10倍后,人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这么出名了。

放大10倍后,《清明上河图》出现“火爆”职业

这幅画将北宋时期的社会刻画得太仔细了,在上千名社会人物中,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火爆至今的职业——外卖配送。现在的人们生活非常的繁忙,有时候在家中休息,就不想再辛苦自己去买菜做饭了,有的人会去餐厅吃饭,有的人会在家中叫外卖。外卖只需打个电话,或者在手机软件上下单,不一会就能够拿到自己买的饭菜了。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原来外卖在古代也是有的。在《清明上河图》中,这个店小二手里拿着两幅碗筷,正从店里走出来。

而这个人的背上,更是背着“饭盒”,不过他似乎缺一辆交通工具。古代人没有这么多交通工具,他们一般出行都是靠走路,有钱人才能使用马车,所以古代的外卖员也是靠走路送外卖的。通过这幅北宋时期的风俗画,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社会风俗等等。

文物的流失

《清明上河图》虽然曾流失民间一段时间,不过后来还是被解放军找回了,算是比较幸运的古画了,与《清明上河图》同一时期丢失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多都被卖到了国外,流失海外后,这些古画也基本没有办法再回国了,例如《寒江独钓图》、《女史箴图》、永乐宝剑等等。文物流失海外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耻辱,铭记历史才能够不断的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