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張九齡,一代忠臣,為何會被罷免宰相之位?

前言:

張九齡13歲的時候因為寫信給王族,王族認為他必成大器,在20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張九齡因為表現出眾,成為左拾遺,而且深得唐玄宗的喜愛。張九齡還被稱為“後出詞人之冠”在當時宰相去世之後,張九齡因為無人抬舉,所以歷任了很多的官員。但是張九齡的公正無私,還有政治才能讓唐玄宗很是欣賞,所以就任命為張九齡當宰相,當上宰相之後的張九齡是一個公正無私,坦誠直率的人,輔助唐玄宗做事從來不見風使舵。可以說張九齡是一個以國家社稷利益為重,堅守原則的宰相。

兩袖清風張九齡,一代忠臣,為何會被罷免宰相之位?

進盡忠言

除此之外,張九齡看人一看一個準,就拿安祿山來說,張九齡對於安祿山的性情是十分了解的,安祿山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驕橫不講理,這也是安祿山的缺點之一,因為安祿山屢戰屢勝,所以唐玄宗不忍殺死安祿山。玄宗愛惜安祿山的才能,安祿山成為了無沒有官位的將領,但是張九齡堅持說安祿山違反軍令,應該依照軍法把他殺死。

但是玄宗沒有聽從張九齡的建議,赦免了安祿山,果然19年後,安祿山起兵謀反,唐玄宗在顛沛流離途中想到了這件事,不禁地想起張九齡,想起當時說過的話流下了眼淚。唐玄宗即位的時候,為了扭轉唐朝以來的朝政出現的弊端,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想要讓唐朝的政治走上正軌,所以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

兩袖清風張九齡,一代忠臣,為何會被罷免宰相之位?

但是唐玄宗後期太平盛世沖淡了玄宗的進取心,張九齡擔憂,這樣的局面對唐朝出現不利的影響,所以在唐玄宗壽宴的時候,張九齡寫了一本書送給了唐玄宗,此書名為《千秋金鏡錄》。

這本書主要表現了張九齡想要讓唐玄宗認識到自己目前的錯誤,但是唐玄宗只是做表面文章讚賞了張九齡。依然沒有改變,當前對於政事疏忽的態度。

隨著唐玄宗日漸消沉,對於張九齡的言論心生排斥,對於阿諛奉承的聲音,卻欣然接受,這直接影響了他用人的態度,唐玄宗親小人遠賢臣,喜歡溜鬚拍馬的小人,漸漸疏遠了那些正直忠誠的大臣。

罷免丞相

李林甫是宗室子弟,憑藉家族的地位,走上仕途,雖然沒有太大才能,但是喜歡搞權術,狡詐奸猾,並靠著這些資本飛黃騰達,他對於玄宗的消沉,得知唐玄宗對於張九齡逐漸厭煩,所以就起了迎合唐玄宗的心機。

兩袖清風張九齡,一代忠臣,為何會被罷免宰相之位?

開元二十二年,李林甫當宰相卻被張九齡阻止,所以李林甫知道了張九齡不想讓自己當宰相,所以李林甫表面上服從張九齡,背後卻在唐玄宗面前經常惡語相告,同時百般討好唐玄宗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耿直的張九齡對唐玄宗的變化也有所察覺,更加事無鉅細,據理力爭,這樣唐玄宗感到十分不悅。

結束語:

就這樣張九齡被罷去相位之後,唐玄宗周圍有很多的奸佞小人,朝臣們都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沒人敢直言進諫,從此之後朝政越來越頹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