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鱼竿的四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奖”?

现在钓鱼这项运动越来越流行了,有许多新手加入钓鱼这一项运动中来,首先碰到的就是买什么样的鱼竿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顺不顺直接影响到钓鱼过程中的心情。我总结了一下这两年被渔具店老板忽悠的经验,总结出四个误区,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

选择鱼竿的四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奖”?

1用鱼竿的硬度来衡量鱼竿的好坏。

现在钓友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去渔具店还是去网店去买鱼竿,在商家宣传上面都会加上“硬”字。让人感觉到硬鱼竿才是好鱼竿,而软鱼竿已经被历史淘汰。其实这样的广告是一个误导,是一个卖点。一根好的鱼竿不是根据软硬度来区分的。我们在野外垂钓中经常会碰到大鱼,这时候一杆硬的鱼竿不但没有什么优势,反而会因为鱼竿太硬,没有缓冲的余地导致断线、断杆。

存在即是有道理。软杆和硬杆各有好处和缺点。软杆适合钓大鱼,因为杆子比较软,可以有效的缓解大鱼的冲力,保护鱼线,防止跑鱼,缺点就是回鱼慢。硬杆回鱼速度快,适合高密度鱼情,可以钓出频率,但是因为太硬,不合适钓大鱼,容易跑鱼、断线、断杆。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一款鱼竿必须是适合自己的需求的,目前硬杆子是比计较受欢迎,这是跟现在的环境有关,做事讲究高效率,再有就是野钓资源缺乏,很多都去玩黑坑,黑坑讲究快速回鱼。不过

不可兼得,硬杆必然导致跑鱼率的增高,如果是野钓尽量选择一款软一点的鱼竿,毕竟野钓说不准什么时候来条大鱼,要是因为杆子而跑鱼就有点遗憾了。


选择鱼竿的四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奖”?


2鱼竿重心问题。

很多钓鱼人都认为一根好的鱼竿必须是头儿轻,重心靠后才行。其实这个也是一个误区,只是头轻、重心靠后的鱼竿拿在手里手感好,而头重的鱼竿手感则没这么好。

钓友们在去买杆子的时候很多商家会说“我的鱼竿重心靠后,头轻,手感好”,确实头轻的鱼竿手感会好,但不代表它就是一根好鱼竿。我曾经用过一根光威的力王,那款杆子头重,但是上鱼后的手感没得说,考虑一根鱼竿的好坏不能只凭空杆时的手感,也要考虑我们在垂钓以及中鱼后的手感。有的鱼竿虽然头重,但是上大鱼后的溜鱼的手感很舒服,一点也感觉不到累。

现在很多打着头轻,重心靠后的鱼竿里面都有猫腻,比如把鱼竿前面几节的壁厚减薄,把后堵加重等等,这样的鱼竿在空杆时的手感也不错,但是他是失去鱼竿的韧性以及质量来换取的手感,时间久了或者上大鱼时容易断杆。后堵多加了配重会影响整根鱼竿的协调,长时间使用会很累,对于手腕也是一种伤害。

选择鱼竿的四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奖”?


3鱼竿的重量

现在去买鱼竿都会看一下鱼竿的重量,越轻是鱼竿感觉越好,但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在同等的制作材料上,鱼竿越轻越好吗?鱼竿的制作工艺都是很严格的,不能过分在追求轻,如果搞不明白为什么轻,建议多研究研究,一般轻要不就是高端材料,高端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减轻鱼竿的重量,这种属于高端杆,价格会很贵。要不就是过分的追求鱼竿的

而牺牲了鱼竿的韧性,导致鱼竿质量的不过关。

我曾经看过一个实验,两款重量不一样的杆子,比如:鱼竿a重110克,鱼竿b重125克,在裸杆时a比b轻,之后放在机器上钓同样重量的物体,a的手感重量为800,b的手感重量为730。上面的数值是“比如”,但是实验确实是真的,这个实验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裸杆”的重量,上鱼时的重量比裸杆时的重量重要。

选择鱼竿的四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奖”?

4含碳量越高越好

鱼竿含碳量是用T来代表,T的数值越大代表每平米碳布含碳丝数量越高。T越高证明鱼竿越轻。碳布的区别一般分为24T、36T、40T、46T、60T、80T。鱼竿一般用36t至46T,碳布含量越高越轻,但鱼竿也会越脆。目前没有用46T以上的,那样断杆率太高,一般都搭配来用,比如40T加36T综合一下,出来40多T 的碳布含量,保证鱼竿质量的前提下越轻越好。在一定价位内含碳量太高的话鱼竿的质量不敢保证的。


选择鱼竿的四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奖”?

总结:鱼竿的选择要根据综合因素来判断,不能过度的追求“一种完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鱼竿。还有不要被“忽悠”了。

我是渔者灵魂,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钓鱼之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