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的價值觀

《蝸居》之後,時隔11年,編劇六六又開始寫“房事”了。

“他們希望我能寫一個作品,對10年前的《蝸居》致以回應,也就是說10年了,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接受採訪時,六六說,耀客傳媒找她來寫《安家》時,她被這句話打動了。

那麼,《安家》是如何來回應《蝸居》的呢?

《蝸居》播出的2009年,中國剛剛走過“奧運年”,房價和經濟同步起飛,改善性住房需求激增。《蝸居》的故事發生在上海,按照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那一年,上海商品房平均售價為12840元/平方米,月平均工資5295元,算起來有點貴,但好像還蠻有希望的。

《安家》的價值觀

在這個大背景下,郝平飾演的蘇淳和海清飾演的郭海萍尚住在老上海弄堂裡,生了孩子,卻因為家裡空間侷促,兩人工作忙,不得不送回老家讓父母養著,他們迫切地想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李念飾演的海藻大學剛畢業,有個小職員男朋友,兩人日子過得也不容易,因為攢錢買房子結婚是個大工程。

《安家》的價值觀

這時,海藻遇到了張嘉譯飾演的市長秘書宋思明。沒錯,那年,宋思明不需要高大帥氣有張偶像臉,市長秘書也還被允許在電視劇裡犯錯誤。宋思明不僅幫海藻,還幫她們一家解決各種困難。房子、小三、普通人的夢想、權利的唾手可得……《蝸居》撕扯的是經濟快速發展和慾望膨脹之下的人性。

《安家》的價值觀

11年之後,《安家》的故事也發生在上海。以2018年的數據來看,在職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11915元,商品房平均售價為26890元/平方米,這也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一線房產中介平臺上,房子的平均成交價遠高於此。

這是《安家》的年代,房價和經濟一樣,走過了瘋狂增長,進入一段平緩期,國產電視劇裡也再難有不那麼帥,能平事兒,還能犯錯誤的宋思明。

有的是一家開在上海老區的房產中介,空降的孫儷飾演的店長房似錦,羅晉飾演的土著店長徐文昌,以及一群各有特點的中介員工,他們以賣房子、帶看房子為線索,帶觀眾走進一個個家庭,也在這過程中暴露自我,修正自己。

《安家》的價值觀

如果說,《蝸居》是以一個家庭為中心,在國產劇的框架內儘可能深挖人性弱點和權力關係,那《安家》就是搭建了一個平臺,把當前大眾關注的話題,一股腦塞在電視劇裡,不求多深入,但求路子廣。所以,二者有本質區別,前者是倫理劇,後者是個話題劇。

播出以來,《安家》的收視率居高不下,但口碑卻不怎麼樣——無論和《蝸居》比,還是和孫儷主演的大部分影視劇相比。

但在我看來,這部劇和當下的大部分國產電視劇比,還是要高出一籌的。不用遠看,光看眼前同時播出的《我在北京等你》,隔壁同一個導演的作品《完美關係》,《安家》確實在編劇和表演上贏了不少。

《安家》的價值觀

儘管被很多人質疑房產中介怎麼成“夢想改造家”了,但《安家》還是有個不錯的開場:聲稱“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的房似錦一空降靜宜門店就接到了棘手的活兒:一棟十年沒賣出去的戶型奇葩的房子。房店長二話沒說,親自去看戶型,測尺寸,盤算一番後,打算把它賣給找了半年房子還沒落定的醫生夫婦。

一對兒博士夫妻,大醫院的主治醫生,在上海奮鬥多年,一家三代還擠在個一居室裡,眼看二胎就要生了,買房子迫在眉睫。知識分子被高壓的現實生活攪得暗無天日,連半夜趕個論文都要藏在掛滿襪子、衣服,堆滿盆、拖把、瓶瓶罐罐的衛生間裡。有個書房是女主人買房的硬性需求,哪怕它只能是儲物間改造的。最後,房似錦把那棟戶型奇怪的房子改造賣給了醫生,憋屈的閣樓成了抬頭能仰望星辰(霧霾另說),低頭有書香的書房。這個開場該職業時職業,該煽情時煽情,節奏相當好,房似錦這個人物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安家》的價值觀

在接地氣兒這件事上,六六編劇的作品也一直做得不錯。《安家》裡,房似錦小時候捱過餓,吃飯狼吞虎嚥的樣子看著都讓人覺得噎,主人演戲給狗主子看啊,摔個尾巴骨啊,在銀行自動提款機的小屋裡熬一宿啊……編劇導演給的設置都很生活化,演員演得也挺好。

批評的原罪或許來自於它的日劇原作《賣房子的女人》。這部2016年上映的日劇在豆瓣有8.3的評分,算是很高了。

劇集不長,一共只有10集,主角如劇名,是一個拼命工作,把“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當成口頭禪的職業女性。那部劇初看時,會有點障礙,女主角三軒家萬智的設定有點漫畫式,要麼板著臉,要麼咆哮,快節奏的推拉鏡頭,讓整個人物有相當強的喜劇感。但當她開始賣房子,故事就變得有趣了。各種銷售技巧,各種識人技巧,各種“gogogo”推動同事幹活開單的咆哮,還有支撐著這些技巧、咆哮的強大的價值觀和職業理念……10集的劇,每一集都圍繞賣房子、買房子展開,平均一集要解決掉一兩個房子難題,《賣房子的女人》是部真正的職場劇。

《安家》的價值觀

《安家》的出品方耀客傳媒不懼日劇難改的共識,買下了《賣房子的女人》版權,找來了六六做改編。雖然,六六說,自己不是在改,而是新的創作,但劇的大框架,女主角,群戲人物特點,還有幾個主要的買賣房屋職場情節,還是來自於《賣房子的女人》。

《安家》的價值觀

《安家》的價值觀

把每集50分鐘的10集電視劇伸成50多集,每集45分鐘的劇,其中要增加多少情節,職場戲不夠時要用多少狗血感情戲和家長裡短戲來拖慢節奏,就可想而知了。這是個國產電視劇老生常談的問題,是電視劇製作成本、電視臺播出規則和廣告收入關係的問題,沒什麼意思。可以說,當前的這套體系不改,除了個別歷史題材,國產電視劇可能會變好,但程度相當有限。

《安家》的價值觀

我更感興趣的是從《賣房子的女人》和《安家》這兩部戲中能看到的價值觀和中日兩國的社會狀況差異。

《安家》裡,雖然徐店長領頭佛系,但還是有奮進的年輕人,985(魚化龍)名校畢業,“委身”做了沒有太高學歷門檻的房產中介。樓山關是個窮孩子,渴望靠自己打拼在上海立足。各個中介雖然業務水平不同,但競爭還是相當激烈。

《安家》的大背景是在當前中國超一線城市生活、奮鬥的不易,娘娘飾演的房似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安家》的價值觀

《賣房子的女人》大背景很不一樣。“在經濟觸底時就業的二三十歲年輕人他們沒有理想,瞭解泡沫時期的四五十歲人,他們的人生信條就是放棄,這些男人們都喜歡錶面的平和和表面功夫,但是從根基上撼動他們價值觀的女人出現了……”日版用一段旁白交代了劇集的大背景,在經濟大蕭條後的日本,人們都對工作失去了信心,

“賣房子的女人”出現了,她身上有舊時代的奮鬥精神,打雞血似地努力工作。在她身上,同事們漸漸重拾信心,並開始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渴望和理想,這些自我發現和成長都是在一樁樁的交易中完成的。

《安家》的價值觀

和《安家》比,《賣房子的女人》是更純粹的大女主戲,女主角三軒家萬智是影響和帶動大家做出改變的人。而《安家》裡,更是兩種價值觀的碰撞,房似錦一切以業績為首要目標,人情、道德、同事關係都靠後。

“土著”徐文昌注重維繫關係和情感,守著一套東方式的“道”,以道德、人際關係和生活高於工作來開展工作,劇情的發展建立在兩種關係的碰撞和融合上。當然,更多的是房似錦被徐文昌“教化”。相信,最終一定還是傳統的情感、道德戰勝職業屬性。

既然是部話題劇,《安家》裡當然有很多當下熱門的話題。房似錦家重男輕女,這是原生家庭問題。給小三買房子和離婚為買房,這是當下中產和有錢人的騷操作。家長陪孩子做作業影響家庭關係,這是教育問題;父母出錢買房,寫不寫老婆名字?這是現實和情感的問題。

《安家》的價值觀

既然是原版,《賣房子的女人》當然也是一部話題劇,但日劇的話題與國產劇完全不同。在屋子裡二十年沒出門的蟄居者,極簡主義者和扔不掉東西的人,都是單身購房者的記者與校對的對立,單身社會趨勢下終身未婚的老人……擺出來一對比就會發現,我們的社會問題還很現代,日本的社會問題已經相當後現代了。

最後,是價值觀問題。這從兩部劇裡,主角們買房子的方式和客人們的態度就能看出。同樣是出軌,《安家》裡遮遮掩掩,拖拖拉拉。《賣房子的女人》裡,買房子的男人開門見山,我愛老婆,但也愛情人,麻煩您幫忙找房子。接手這樁買賣的足立替幸福家庭的轉變惋惜,但沒有在道德層面譴責客人。

《安家》的價值觀

在處理鄰居輔導孩子功課聲音太大這樁“房事”時,房似錦出的主意是幫孩子轉學,幫他選一所更適合的學校,並用了下套、碰瓷兒的方式。日劇裡也遇到了挑鄰居的買家,買家的要求是鄰居是個“不古怪的普通人”就行。但觀察之後,中介庭野發現,鄰居是個喜歡穿女裝,還自言自語的怪大叔。在三軒家萬智的提示下,庭野沒再糾結於對方怪不怪,而是儘量去說服買家,不管怎樣,鄰居是個很好相處且無害的人。

《安家》的價值觀

還有一集,一對老夫妻的兒子蟄居在家裡二十年,啃老二十年。三軒家萬智沒像同事一樣試圖改變他,而是深知,這樣的人不可能改變,即便改變也沒法適應社會賺錢養活自己。她給出的是能讓蟄居族繼續舒服蟄居下去的購房方案。她還怒斥同事,“不要用自己狹隘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

沒錯,就是價值觀。《安家》裡有明確的價值觀取向,《賣房子的女人》裡沒有,前者依然是人情社會里,以關係和道德來維繫和開展工作的,後者裡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職業屬性就是最重要的。

《安家》的價值觀

無論是徐文昌還是房似錦,無論是勸出軌的客戶,還是幫鄰居轉學,其實都有意無意地在以“為你好”的初衷改變對方和客人。但《賣房子的女人》的工作原則是,你是客戶,你是同事,你有你的人生,即便再奇怪,那也是萬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裡的一種,我不參與,我只提供服務。

這大概是《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最本質的區別,如果說《賣房子的女人》反映的是日本社會現實,《安家》反映的是中國的,那兩個社會在發展進程上確實還有一定差距。如果說,《安家》裡的東西是滯後於社會現實的,那現實主義題材劇裡的現實跑哪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