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切分江南省为什么是东西分而不是南北分?

一德格天1


谢谢@一德格天1 邀请。古代中国省份的划分,实质上只有一条规矩,那就是一定要划破自然界限。举个例子,巴蜀汉中,本是一个地界,可是划分省份之际,就偏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为啥?就是要让你们四川无险可守,没办法搞割据。

江南省的切分也是这样的。无论是按照经济、文化还是从历史、地理,无论哪个角度考虑,南北分都是最合理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江南省的南部,属于长江下游区域,从安庆开始,六安、合肥、马鞍山以及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黄山,这些地域,都属于东吴文化的一部分,与江苏那边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等,其实同出一脉。而江南省的北部,则属于淮河流域,就气质而言更接近北方,或者说是南北方在此的混合体。如淮北淮南宿州滁州蚌埠阜阳等等这些地方,显然不属于吴,而更接近于楚(这里所说的楚,不是湖北的那个楚,而是项羽在彭城即徐州建立的那个西楚)。

(也只有这样,连云港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亚欧大陆东端起点”)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考量,南北分是能给江南人民最大福分的方案。南边皖南与苏南的强强联手,这个姑且不论,就是苏北与皖北的合作,也能为整个江南省北部获得极大的好处。一是有了出海口,连云港,当时叫海州,属于淮安府。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港口城市,但现在在整个江苏,不免有点逊色。倘若它不是属于江苏,而是苏北皖北新联合体,那么它就会是这个新省份的唯一港口,发展前景不可考量。

而且,因为拥有了连云港这个港口,整个淮河流域也会完全为之一震,现下皖北的这些市县,都会在连云港的作用之下被带动起来。这个关系,就好比上海与苏州、常州、南京等城市的关系与作用,是颇为相似的。

(徐州人最痛惜的就是项羽居然输给了刘邦,要不然徐州也是中华古都)

对于古城徐州而言,苏北皖北合作成为一省,则省府首选地点,多数便在此处。可怜这座历史名城,自打作为一级行政区的“州”这个建制瓦解之后,便丧失了往昔的荣光,只能在怀旧里追寻往日。但新省一旦成立,徐州便是省会,发展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虽然有这么多好处,大清朝廷还是不会答应,他们依旧会东西分而不是南北分,为啥?因为这样的分法,可以把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都切割开来,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在长江以南独立(如朱元璋),或是在淮河流域割据(如刘福通),都有点难搞;但如果安徽想单干,或是江苏想单干,那就没这么容易了,因为一省的区域,其实跨越了两个地理单位,南北人的话语都不通,谈何其他?

所以,东西分,大清最放心!只是这样的分割法,安徽便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俨然东南经济的一块盆地(见上图)。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一,产粮,江南省地理位置太好了,北接中原,覆盖黄淮大平原一部分,是良好的农业产区;二,产兵,老朱家发家的地方是淮西一代,这里的人对老朱家有天然好感,搞不好什么神神鬼鬼跑到那振臂一呼就能拉扯一只队伍;三,有钱,江南省含括今天最富的江南、上海,以及浙江一部分(距离很近的),当然运河边上的淮扬那时也很富,是财税重地。四,漕运,大运河从浙江起经淮扬北上,是封建王朝经济命脉。这其中只有第二项“兵”来自今天的安徽,其他都在江苏一带,不把这么好的造反基地拆掉,北京的朝廷是睡不着觉的。横着拆,江淮反而连成一体了,竖着拆,立马就把朱元璋老家给踹出去了。


宋谦001


其实太简单不过,以前江南江北差距更大,一度真是南北分,发现经济人口差距越来越大。东西分开,起码比较平均。另外清代苏北地区确实比现在差得太多,比如淮安府,相当于现在两个地级市的面积,人口却远不如苏州(现在是远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