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文化:廣場冬夜暖如春

立冬剛過,正值“十月小陽春”時節。

住在縣城的一位朋友,喬遷並娶媳,雙喜臨門。我應邀前往喝喜酒,在朋友家小住了兩天。

喜事當天,朋友的廳堂裡,親朋滿座,敘舊談新;宴席上飲茶喝酒,杯觥交錯,不亦樂乎!

吃過晚飯,有朋友提議,出去逛逛,我欣然隨往。

我們走上泉江大橋,駐足橋頭,看一江兩岸,高樓林立。變幻無窮的霓虹燈勾勒出大廈的輪廓,閃爍的彩燈倒映在江水裡,江流湧動,五彩斑斕。車道上,串串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人行道上,紅男綠女,攘往熙來。好一派繁華熱鬧的夜市景象。雖說是小小縣城,卻處處洋溢著現代化城市的氣息。

走過大橋,信步來到縣行政中心大樓前的廣場。

大老遠就看見廣場上華燈齊放,上空漫天紅光。陣陣嘹亮的小號聲,歌聲,催促著我們的腳步。我心一怔,小時候看電影,匆忙趕場的情景又在眼前重現。繞過地攤,穿過花廊,我們進入了廣場中央。跳廣場舞的陣營龐大,少說也有六七十人,青一色的女同胞,隊伍排列整齊,隨著強勁的嘣-嚓-嘣-嚓的舞曲節奏,左蹦右跳,前跨後退,手舞足蹈,跳得風生水起。舞曲由強勁轉為悠揚,場上彩綢如雲,像微風吹過湖面,波紋盪漾,又像勁風壓過稻田,稻浪翻滾,此起彼伏,一會兒,她們變戲法似的,轉眼綵綢不見了,卻展開雙扇,翩翩起舞。手中的摺扇轉甩有聲,開合自如,時而“荷葉搖曳”,時而“彩蝶雙飛”,輕雲般漫移,旋風般疾轉。排在隊伍後面的幾位,都是五十開外的奶奶輩了,動作一點也不笨拙,正像那首歌詞裡誇張的那樣:人有精神啥不怕,老婦也像一枝花,你看那年輕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跳過一輪又一輪,直到舞場邊沿的條凳上,石墩上放滿了各色外套,毛衣,才到中場休息了。

鄉鎮文化:廣場冬夜暖如春

我們又轉到廣場的右側的花圃前,四個二胡手一字排開,正在拉著《十送紅軍》,雖然藝術水準不很高,合奏中偶有一聲不諧之音,卻絲毫不影響大眾的欣賞情趣。與四位相對的五十開外的二胡手,可能是他們的業餘指導,是主胡,且稱他為“領頭胡”吧,他除用響亮的琴聲作為引領,還以搖頭擺腦的動作示意指揮,拉弓運弓十分賣力,琴聲特響,我都擔心他拉斷琴絃,可他一臉的陶醉。只見他頻頻點頭時,旋律低沉緩慢,婉轉悠揚;昂首仰天時,曲調高昂激越。隨著他的腦袋猛然一揚一偏,再拗過去,猛回頭頭來,深深一點,琴聲嘎然而止。“領頭胡”站起來,一個鞠躬,一聲“謝謝”,博得掌聲四起,“領頭胡”帶著一臉的自豪和滿足,坐下來,招呼著其餘四位,琴聲又起了。

音樂的起承轉合,輕重緩急,好像全在“領頭胡”的掌控之中,其餘四位亦能心領神會,心有靈犀。這一獨特的二胡演奏組合,新穎的指揮,我還第一次見識,感覺頗有創意。

一聲雄渾粗獷的男高音在廣場的左側響起,是耳熟能詳的陝北民歌《信天游》。我們走進歌聲飄起的場地,要不是親眼所見,我還不敢相信,這歌聲出自於頭髮半白的老農之口。朋友在我耳邊小聲嘀咕:說唱歌的老農是朋友的同鄉,隔三差五就能看見老農在這裡唱歌,原是村裡上過初中的地道農民。兒子在縣城開了家土菜館,近兩年老農便洗淨泥腿,上岸進城帶孫子,原在村裡,也算個文化人,能隨意哼幾聲山歌散調什麼的,毛筆字也寫得還順眼。看他一身農民裝束,想不到居然在這裡一展歌喉,作為一個農民,能唱出這樣的水平,還真不錯,要是繫上紅腰帶,頭上紮上白毛巾,那純粹是陝北老農一個!

“再來一首”,“再來一首”!

老農說了聲“謝謝鼓勵”,謙虛地退出場子。

接著出場的是一位穿著束身毛衣,凹凸分明的年輕少婦,她拉著一位中年男子,手拿話筒,雙雙走進人圈中,“我倆唱一首《縴夫的愛》,希望大家喜歡”。音樂響起,“妹妹坐船頭,哥哥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盪悠悠”男女對唱,情真意切。男聲憨厚朴實,女聲卻像用泉水洗過似的清純,甜美。觀眾被感染了,隨著輕鬆歡快的旋律,大家以掌擊拍:“啪——啪——”節奏感特強,唱者與聽者產生了強烈的互動。

我雖不懂唱歌,但憑聽眾的反應,卻覺得他們的演唱很“專業”了,聽其歌聲,觀其身貌,如果時光倒退十多二十年,那“岸上哥哥”準是英俊瀟灑,而“船頭妹妹”定是美若天仙……

廣場一角燈柱下的一小塊場地上,正在表演太極拳,一位老者正與一小青年練拳,他們穿著練功服,胸前一排密密的布紐扣特別顯眼。老者拳術精道,套路熟練,一招一式,老道精準。少者舉手投足,進退自如,兩人配合,非常默契,剛柔相濟,陰陽互合,老者長鬚鶴髮,頗有大師風範。他們的精彩表演,引來陣陣喝彩。

鄉鎮文化:廣場冬夜暖如春


我們邁上臺階高處,偌大的廣場,雖不是人山人海,那倒也是人來人往,東一簇,西一群。賣葫蘆串的推著車子,放著錄音,在人群的空隙處且賣且行,《冰糖葫蘆》的歌聲隨車飄蕩,車上一串紅紅的小燈泡照著紅紅的葫蘆串,一閃一閃的很是誘人!

廣場上,還有很多小朋友,有些小朋友在大人的引領下,騎著彩燈閃爍的各種電動玩具車,在走道上,在花圃間,緩緩穿行。他們的車型各異,像蝸牛,像孔雀,像海豚,給廣場增添了另一番熱鬧。

置身廣場,暖意融融,絲絲夜風,吹面不寒,不是春宵,勝似春宵。“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花圃中,山茶花滿樹花蕾,仔細一瞧,有幾株竟微微張開了小嘴,有的悄悄地展開了紅色的花瓣,給冬夜添了一抹春色。是它經不住彷如春宵的誘惑,還是忘卻了與春天的約定,竟提前開放了?這種“花未全開月未圓”的廣場夜景,極富詩意!

鄉鎮文化:廣場冬夜暖如春

夜漸漸深了,隨著陸續離開廣場的人群,我們也返回原路,回朋友家去。隨著腳步的移動,離廣場越來越遠,但我的心卻還沉浸在廣場的歡樂之中。

清代才子紀曉嵐有過詩句“人道冬夜寒,我道冬夜好,繡被暖如春,不愁天不曉”我卻想說“人道冬夜寒,我道冬夜好,廣場暖如春,歡樂知多少!”不是嗎?改革的春風,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衣食無憂,才有歌舞昇平;安居樂業,才有休閒之娛。只有經濟的高度發展,改革成果才能讓全民共享。

如今,古老的市井文化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廣場文化勃然興起,人們自娛自樂,可唱“陽春白雪”,可演“下里巴人”,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廣場文化的大眾化,鄉土化,多元化,使其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我們相信廣場文化這支城市文化的奇葩,在改革春風吹拂下,將開放得更加如火如荼!



分享到:


相關文章: